小学生自主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5:48:46
文章来源: 发布日期:2004-2-27 阅读次数:2373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这是迫在眉睫的。
1、从两个关系来看:
(1)自主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主体性总是与自主性联系在一起的,没有自主性就没有主体性。自主性是学生自主意识的外化,是每一个成长中的人都可以受到和经验到的。自主性既是学生的一种内在要求,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感性显现。有学习自主性的人,常常自觉地把自己视为“主”,把外物视为“客”;把自己视为主动者,把外物视为被动者,进而把自己视为学习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发展的主人。在主客体关系上,人不是简单地把自己当做外部世界的一部分;而是把外部世界当做自己的一部分;人不是简单适应外部世界,而是要求外部世界来适应自己。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掌握认识发展规律,展现自己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两个方面的力量。(张俭福)
(2)、自主性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首先,自主学习意识是创新的基础,一个人处在“自觉自愿”状态时,他的主观能动性比较强,潜能容易发挥与表现,常有顿悟与灵感。当自主学习意识转化为创新行为时,创新过程便促成自主学习活动的新的发展,创新结果则是自主学习意识的升华。其次,自主学习是创新的物质保证。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具有关心、追求学习目标的权利,有选择、接受学习内容和方式的权利,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权利,有支配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权利等。只有将这些权利落实到实处,自主学习才变为现实,创新才有了物质保证。反过来,创新的实现,也体现了这些权利价值,并赋予他们新的意义。另外,自主学习活动是创新的载体。自主学习活动是一种主体活动,它在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促成主、客体由矛盾转化为统一。因此创新追求的是主、客体和谐、完美的统一和主体的最佳发展,而这些正是要依赖自主学习活动并在其整个活动中完成的(金春平)。
2、从现实情况来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我们就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是不是还会经常遇到学生走神、不举手发言等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的现象呢?可以说,这种情况还是屡见不鲜的。像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根本没有自主性,甚至是一种排斥的态度,又怎么能提高学生的素质呢?
因此,我们老师就要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进行改革,探讨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习里,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真正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功能。
3、文献综述:
(1)、对自主学习的界定: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监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六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作出了解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2)对自主学习的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院的吴也显详细阐述了自主创新性学习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预期性和参与性。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金春平认为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包括:自学、讨论、操作与实验、评价、实践;认为培养自主学习活动意识的方法为有意选择、主动参与和积极发现三种;认为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环境的方法为开辟较为广阔的活动场所和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自主课堂》一书的译文向我们介绍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新理念,通过一个典型的个案研究,阐明了创建积极课堂环境在培养自主学习者过程中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需求和参与。福建省余文森、王永、张文质三位学者共同主持的“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教改实验研究”课题,提出了“先教后学、自主学习、发展性课堂教学”的观点,效果显著。丰台区教科所的“协同教学”以“自组织理论”为基本思想,创建了“协同教学课堂教学模式”,在某些环节上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
“学生自主地学、主动地学,其效果最好,质量最高。教育学、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兴趣是学习之母,自主学习要比强迫学习的效率高出几倍、几十倍”(顾明远)。综上所述,我们发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建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还发现,此方面的理论分析较多,范围较广,能结合课堂教学实践的还不多,在此领域展开研究是有一定发展前途的。
我们所要研究的小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指学生在与老师共同创建的积极课堂环境下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所谓积极课堂环境,是指学生和老师都希望得到的为便于学习而选定的物理环境,在这种环境里,主要的活动是交流、发展新的个人内省认知,以及人际间的相互了解”(美·戴尔)。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 研究目的: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课堂教学模式的设
计即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提高学生的素质。
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通过此课题的研究将促进本校课堂教
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填补课堂教学模式(仅目标教学一种)单一的空白。
(2) 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
学习的能力,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 课题研究的内容、对象及方法:
1、 课题研究的内容:
(1) 如何创建积极课堂环境,逐步形成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2)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题研究的对象:从本镇各学区的各校中随机选取实验班,每年级一个,其他班为对比班。
3、 课题研究的方法:
第一阶段:主要以调查法为主,调查学生和老师对积极课堂环境的不同要求,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研讨实施的方案。
第二阶段:主要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根据创建积极课堂环境的实施方案,结合所教知识,努力创建积极课堂环境。
第三阶段:主要采取经验总结法,对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归纳与总结。
四、 课题研究的重点、难点与理论假说:
1、 课题研究的重点: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在于探讨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2、 课题研究的难点:本课题研究的难点在于如何创建积极课堂环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 理论假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抽象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 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调查学生和老师对创建积极课堂环境的想法,进行归纳、总结,研讨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根据创建积极课堂的实施方案,结合所教知识,展开行动研究。
第三阶段:经验总结。
六、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老师,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对教育科研有一定的了解,责任心强,有新的思想与理念。
课题组成员分布在各学区的实验班,分工基本相同,各自开展,定期汇总。
七、 成果形式及经费预算:成果主要以经验总结
或报告的形式为主。并要求老师撰写阶段性论文。
经费预算: 主要是单位自筹。
查阅复印文献 上机费 差旅费 其他 合计
300元 300元 400元 1000元 2000元
八、 参考文献目录:
丰台区教科所·“协同教学”提高课堂素质水平·北京教育增刊·1999:30-31
顾明远·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北京教育·2000(5):1
张俭福·教学中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理性思考·教育科学院·1998(1):35-37
戴尔·斯科特·里德利,比尔·沃尔瑟·自主课堂·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金春平·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进行创新教育·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
余文森,王永,张文质·中小学“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实验研究
浅谈游戏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中国教育报
吴也显·从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性学习之路·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廖伟章·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几种类型·北京教育2000(11):33
钟启泉,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