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思想(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5 08:46:59
中国文化思想(一)(2007-03-08 07:03:39)
世界上,对文化的定义,不下数百种。我们这里只从中国的角度讲文化。文化一般有广狭两义:广义上讲,文化包括所有人类加工过的一切东西,简单地说:文化就是人化。荒山野岭,无人烟处,可以说没有文化。荒地一经人类开垦,就有了文化。泰山本来自然,岩石、清泉、青松、翠柏,全属自然,一旦人类介入,有了摩崖石刻,有了五大夫松,有了汉柏第一,有了“何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句,还有皇帝到那里举行隆重的封禅仪式,文化名人孔子登临处以及许多与泰山有关的各种故事也出来了。于是,泰山就有了丰富的文化内容,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水也是自然的,许多水由于人类的活动,而有了动人的故事,迷人的传说,吓人的灾害,宜人的风光,古人的遗址,喜人的变化。周瑜赤壁拒曹操,祖逖渡江发誓言,古之天堑今通途,更有高峡出平湖,都使长江文化更加丰富。奇花异草,名木古树,也都因为人类的活动、取舍,赋予文化内涵和人文意义。即使是刮过的风,按古人的说法,也有雌雄之分,清浊之别,寒热之不同。按方向论,则有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条风),东南曰熏风(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丽风),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和《淮南子·地形训》)按时间定,则有二十四番花信风:小寒有梅花、山茶、水仙,大寒有瑞香、兰花、山礬,立春有迎春、樱桃、望春,雨水有菜花、杏花、李花,惊蛰有桃花、棠棣、蔷薇,春分有海棠、梨花、木兰,清明有桐花、麦花、柳花,谷雨有牡丹、酴醾、楝花。在这八个节气中,风应花期而来,恪守诚信,故称花信风。时间也有自然与人文两种分别。自然的时间就是太阳发光,地球旋转和月球旋转,其他天体的自然运行,在地球上表现为夜以继日的更替、寒来暑往的变化。人文的时间就对这些现象加进了许多文化的内容,变得异常复杂。根据地球的自转而有昼夜更替,一昼夜就是一天;根据月象盈亏的变化,一周期就是一个月。根据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就是一个回归年,俗称一年,也有一载、一祀的不同说法。在一年中,分二十四节气。还有许多特殊的纪念性日子,如元旦(今称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端午节(五月初五)、乞巧节(七月七夕)、中元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除夕(十二月三十)。在这些日子中,各民族会有大小不等的群众性的各种活动,成为传统的风俗习惯,充满民族文化气氛。古代还有阴阳五行的理论,结合时间的年月日时,定出吉凶,作为行动的选择依据。
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民族又有不同的服饰、饮食、住房以及不同娱乐形式,形成中国非常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有酒文化、茶文化,有不同的几大菜系、不同的地方戏剧。生活富裕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于是也有了旅游文化。文化已经成为人为的一切内容。狭义的文化就是用文字表示的文化,识字人就被称为文化人。古代的文化是指文治与教化,用文的办法来治理社会与教化民众。现在也有的指整个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机构、制度、观念。有的还包括意识形态之外的教育、体育、娱乐等活动内容。文化是什么?概念丰富,内容复杂,而且是发展变化的。不同文化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思想支配着。思想是看不见的,都是要透过文化现象来探讨。
文化就是人化,是无所不包的人文。文化是有层次的,最显明的是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其中包括房屋建筑、服装饰物、饮食方式、人伦关系、祭祀祖先以及各种重要的节日活动。
在最显明的文化表层下,蕴藏着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象人体的神经指挥着人体的行动。中国人家家户户祭祀祖先,这是从孝的观念引伸出来的。孝顺父母。“生事爱敬,死事哀慼”(《孝经·丧亲章》)。生前要能养、能敬、能几谏;死后要能哀葬、祭祀、思念之。同时也要尊敬父母的父母,这就产生敬祖的思想。这种信仰长期起着相当于宗教的作用。对于国家来说,就表现为敬天法祖。北京有一个天坛,就是敬天的物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遗迹,现在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种文化思想表现在建筑和祭祀活动上,就是天坛祭天。
天坛就是皇帝祭天、祈天的场所。祈天,希望上天赐予“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主要祈求丰收。天坛主体建筑就称为“祈年殿”。皇帝祈天就是在天人感应理论基础上开展的活动。汉代开始流行天人感应学说,到明清时代还有天坛祈年殿,说明这种学说在封建时代的影响是深远的。天坛的建筑还有不少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祈年殿的建筑就是典型的例子。祈年殿是圆形建筑,象征“天圆地方”中的天圆。顶上是天蓝色,代表天的颜色。殿内供着《皇天上帝》的牌位,表示对天的崇拜。只有牌子,没有神像,说明中国人崇拜的天是没有具体形象的。殿内有四根大柱,代表一年四季和四方,东方为春,南方为夏,西方为秋,北方为冬。四柱之外有十二根大红柱,代表一年的十二个月,再向外还有十二柱,代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两小时)。两个“十二”相加,等于二十四,又代表二十四节气。加上中间的四大柱,为二十八,又是天上的二十八宿星座。四大柱上面还有八根短柱,与八卦对应。八与下面的二十八柱,总数为三十六,正是“三十六天罡”的数。祈年殿的基础是三层圆台,每一层圆台的周边都由望柱和栏板包围。望柱上刻的花纹是不一样的,最下层是云纹,中层是凤纹,最上层是龙纹。说明龙凤在云天之上,龙比凤高,象征男尊女卑。天坛因为是皇帝祭天的地方,所以非常神秘,不许老百姓靠近。现在已经成了传统文化的象征,人们旅游参观的人文景观。这一建筑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包含复杂的传统文化思想。这些思想的核心就是天人感应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内容。天坛重要建筑都是圆形的,与地坛的主体建筑都是方形的相对应,是古老天文学——天圆地方说的反映。
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封建时代最高权力的中心,也是皇权的象征,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在南面的是前门,正阳门。阳气聚积于南方。天安门与地安门相对,天属于阳,在南;地属于阴,在北。进去有午门,按天干地支与方位对应的体系,地支的午在正南方,因此,午门在南面。故宫主体建筑是太和殿,中国文化强调和,儒家讲“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和就是阴阳平衡,社会和谐,这是最利于万物生长的条件,也是人类最好的社会环境,因此古人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太和,就是和的极致,最最和谐。皇帝将最主要的宫殿称为太和殿,说明他们追求的最高理想正是最大的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与天人和谐。太和殿后有中和殿与保和殿。这是前三殿。后有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中国古人认为天由清气构成,地由浊气凝聚而成。天在上面急速运动,地在中间静止不动。乾是天,天是清气形成的,因此称乾清宫。坤是地,地是宁静的,故称坤宁宫。乾卦重坤卦,是交泰卦。因此在乾、坤两宫之间有一交泰殿,也暗示皇帝与皇后的交欢。这三宫就是据《周易》三个卦名来命名的。乾清宫前有日晷和嘉量各一个。日晷是中国古代根据日影看时刻的仪器。嘉量则是王莽时代制造的统一度量衡的标准器。根据这一仪器,我们知道古代的尺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厘米,古代的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克,关于古代所谓斗、升究竟有多少容量,也可以从嘉量中知道。这一实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物价值。乾清宫前的嘉量是乾隆时代仿造的,原件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坤宁宫有光绪皇帝结婚时的洞房。坤宁宫后面是御花苑。御花苑内,共有十二座亭子。堆秀山上有御景亭。东有万春亭,西有千秋亭。春与东对应,因此,万春亭在东,秋与西对应,千秋亭在西。钦安殿前有两个方形的香亭,在园的东北与西北分别有玉翠亭与凝香亭。东西各有一池,池上有小桥,桥上也有亭子。东为浮碧亭,西为澄瑞亭。可从亭中观赏桥下成群的金鱼畅游。还有一个四神祠,供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神,在汉代称为四灵,也与四方对应。青龙在东方,白虎在西方,朱雀在南方,玄武是龟蛇,在北方。这四灵有汉代瓦当为证。除了四神祠和御景亭,其他各亭都是东西对称的。钦安殿前有旛杆颊。这是由两块方形青白石拼成,高210厘米,宽140厘米。表面雕刻着精美的双龙戏珠图,下面石阶上刻着水生动物与水浪。殿前原来立有玄武大帝,那是救火的神。上面四神中的玄武就是在北方的代表水的神。故宫北门原叫玄武门,后因避康熙玄烨的讳,改为神武门。神武门内有两排平房,用的瓦片是黑色的,与故宫其他房屋的黄瓦截然不同。那是因为黑色代表北方。加强水的意识,是为了防火。故宫北门附近,多以黑色、水、玄武,来表示,是防火的观念,也是古代五行宇宙模式的反映。但是,虽然有这些防火的结构设置,故宫还是经常发生火灾。在汉代已经形成以五行为框架的宇宙模式。五行中的木与东方、春天、青龙、绿色相对应,火与南方、夏天、朱雀、赤色相对应,金与西方、秋天、白虎、白色相对应,水与北方、冬天、玄武、黑色相对应。土居中央,兼管四时,与黄龙、黄色相对应。这种宇宙模式在中国历史上有很深刻的影响,在故宫建筑设计中有相当充分的体现。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内容,参观故宫建筑就不能领会其中的内涵。
从有形的文化遗存到无形的文化思想,再到深层的哲学理论和宗教精神。这是文化的层次问题。中国文化思想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哲学、宗教、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军事思想等九大方面,其中哲学理论则是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