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利弊分析与对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12:37:24
赤峰学院    杨晓辉
摘要:有效地利用网络信息并能够信息将转化为知识,是当前教育技术管理中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Blog的教育应用进行了利弊分析,并给出了发展对策思考,以期能够为更有效地实现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提供思路。
关键词:Blog;知识管理;分析;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上学习资源不断丰富起来;面对着信息海洋,如何超越信息,将信息转化为知识,更有效地实现知识的高度共享,是人类面临的又一新的挑战,也是教育技术管理中知识管理的重点内容之一。与此同时,被认为是继E-mail、BBS、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Blog”在国内方兴未艾,逐渐为越来越多的网上学习者所青睐。本文从分析目前国内的Blog应用现状着手,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对Blog进行了利弊分析与探讨。
一、Blog应用现状
Blog是Weblog的简称。Weblog是Web和Log的组合词,被翻译为“网络日记”或“网志”,有时也被音译为“博客”或“部落格”。不论被称作什么,Blog的内涵都一样:它是一种文本、图像、媒体对象和数据的层次结构,其内容按时间顺序排列,过一定时间就会存档,可以通过一个HTML浏览器来阅读。Blog通常由经常更新的简短张贴组成,可以包含能够链接到其他网站的超文本,还可以包含基本的数据类型,如图像、office文档、动画、音频或视频等。
虽然博客被称作个人网络日记,但实际上它集文章、记事、交流、新闻、个人主页为一体,所承载的信息远远大于传统的日记。我们完全可以把Blog作为个人的资源库和展示中心,撷取并链接全球互联网中最有价值、最相关、最有意思的信息与资源。根据官方数据,2000年,全球博客有135.731万人,而截止到2004年2月,这一数字已突破了1000万。这些博客的影响力,早已超出了他作为个人、甚至作为自己所在行业的原有范围;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博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浮出水面,越来越成为各专业关注的焦点。
Blog进驻中国最早是在台湾。在大陆的引入以及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则得益于国内最早的一批博客,如创建“全球第一博客门户” [1]的方兴东、创建CNBlog.org的毛向辉等人;再加上Blog本身的特性,使得2003--2004年Blog在大陆如同一股旋风席卷了大量的网民。2003年底Blog已经全面进驻哈佛,为哈佛大学师生提供免费使用的Blog系统[2];几乎与此同时,清华大学也宣布有了自己的Blog平台,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服务。这标志着Blog作为教学和学习的工具开始大规模在教育领域中应用。一些专家学者也撰文探讨博客文化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早期有华东师范大学的陈向东、张际平教授的文章《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3],文中分析了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介绍了国外博客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情况,从而说明了博客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将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之后在《中国电化教育》、《电化教育研究》等教育技术核心期刊上又陆续有关于博客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学术文章,主要有陈向东等人的《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4]、项国雄等人的《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5]、杜泽娟的《Weblog:网络时代的个人学习工具》[6]、冯积社的《Blog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7]等文章,都就如何在教育技术领域更有效地应用Blog进行了论述。
在Blog实际应用方面,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开始应用BLOG作为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这就是著名的“东行记”[8];北京师范大学的庄秀丽博士也在研究网络日志(Blog)的教育应用,并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网页[9];国内很多大学也陆续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网站,如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上海师大教育技术系等。2004年1月,由姜旭平、方兴东申请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博客(Blog)技术及其对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方式的影响研究》正式通过,这标志着Blog研究在中国学术界和教育界正式展开。
二、知识与知识管理
知识(knowledge)是一种能够改变某些人或某些事物的信息,既包括使信息成为行动的基础的方式,也包括通过对信息的运用使某个个体(或机构)有能力进行改变或进行更为有效的行为的方式。[10]知识具有可共享性、非磨损性、无限增值性、二象性、主观性等一系列不同于普通物质的特殊性质。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可以通过常规的传播方式进行传递,能够固化于书本、磁带、光盘等媒体介质中的知识;而所谓隐性知识,是个人或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获得的知识,这些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缺少外化的物质载体,传播给别人也很困难。知识不是一个简单的、各种信息和经验的无序集合,而是一个动态的、与人或组织相交互的系统。要充分利用知识,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必须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并于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知识管理是指以系统的方法发现、选择、组织、摘取信息,并向需要知识的人传递有用的信息。知识管理的基本活动包括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分解、使用和存储。在教育领域,知识管理就是将各种教学资源转化为具有网状联系的规范知识集合,并对这些知识提供开放式管理,以实现知识的生产、利用和共享。显而易见,知识管理不是传统的信息管理,其重点不是对技术和信息的开发,而是提高个人创新和集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也不是一门技术,而是各种可行解决办法的一种综合,是通过知识共享、集体智慧的运用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
三、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优势分析
尽管在过去几年里Blog技术成为最热门的网络技术之一,但是Blog本身并非什么新技术,而只是作为一种个人随意书写(OUTPUT)的工具;究其实质来讲可以说是一种最简单的网页生成技术,由简短的且经常更新的Posts按照日期顺序排列起来构成。著名博客方兴东对Blog的总结是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这也是目前各方面人士对Blog达成的共识:零技术---简单易用,从注册到使用都非常简单方便,没有技术门槛。零成本---完全免费,有很多提供免费BLOG空间的网站,一般的免费服务就完全够用。零编辑---在Blog领域,作者就是编辑;即时写作、即时发布、自我检查形成了与传统写作截然不同的体验,真正实现了作者“零磨损”的开放式写作。零形式---互联网的技术特性,使得其形式的表现方式十分灵活而丰富多彩,但毕竟内容才是媒体永远的内核,Blog实现了返朴归真,它提供了自动、简单、明了的形式,使得作者只需简单选择形式的模板,而无须为形式耗费时间和精力;Blog的零形式使内容获得了更大的解放。
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就是以Blog为平台的知识管理。由于Blog自身的特点,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一)有助于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
认知灵活性理论将知识划分为良构领域(we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和非良构领域(ill-structured domain)的知识。所谓良构领域的知识是指有关某一主题的事实、概念、规则和原理,它们之间是以一定的层次结构组织在一起的。非良构领域的知识则是将良构领域的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情景时产生的,即有关概念应用的知识。斯皮罗等人研究发现,传统学校教育使学生很难实现非良构知识的学习;而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具有信息组织的网状结构、学习活动的自主性等特点,在为学习者提供多元化学习背景的同时让学习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认知,非常适合非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
(二)能够有效促进隐性知识的习得
隐性知识不易用言语表达、不易传播。通过Intenet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进入网络日记,可以利用Blog记录个人的心得感想,将Blog作为知识积累的容器;其内容可以是个人心中所想,也可以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某种特定兴趣或某些共同利益的集体创作,这在很大程度上会给学习者带来一些潜在性启发,能够有效进行学习者隐性知识的习得。
(三)便于实现兼具广度和深度的知识转化
知识转化是知识管理的关键。Blog的零技术特点为众多不懂网络技术的人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而零成本则吸引了更多的免费用户,极大的扩展了用户群;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用户可以通过Blog查找并且精选各种资料内容;同时又可与他人就某一主题进行持久、深入、广泛的交流讨论,因此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使学习者更容易实现兼具广度和深度的知识转化。
四、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不利因素分析
虽然Blog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发展,但作为一种新生事物,Blog也存在着一些先天的缺陷:
(一)不利于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
除了按日期排列以外,Blog的形式是非常自由的,所以缺少系统化的组织。在这样的环境中,知识发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无意中发现有价值事物的能力,不利于良构领域知识的学习。
(二)不便于显性知识的学习
Blog中所表示的知识往往并不以显性的方式来表达,对于作者而言,他们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事物,如果一个人没有与作者相同背景的话,从对方的Blog中获得的知识会比较少;又由于每个人对所获得信息的解释是不同的,因此Blog采用隐喻的方式表达知识,会引起阅读者模梭两可的猜测,不便于显性知识的学习。
五、解决对策思考
(一)建立专业的教师Blog网站
应用Blog虽然资源丰富,但未经科学分类的信息很容易导致信息噪音,导致学生产生模糊的知识框架,走入知识歧途。如果教师建立专业的Blog网站,有针对性地辅助学生,正确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大量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知识框架概念,实现良性意义的知识建构。
(二)与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相结合
根据以上对基于Blog的知识管理的利弊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将Blog技术与传统的知识管理方式结合起来,就能够扬长避短,更充分地发挥有效作用。这方面的实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博客中国:http://www.chinablog.com。
[2]、哈佛大学免费Blog系统网址:http://www.law.harvard.edu/。
[3]、陈向东、王兴辉、高丹丹、张际平等.博客文化与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2003,(3):17-21.
[4]、陈向东、高丹丹、张际平.Blog在跨学科知识共享中的应用.中国电化教育.2004,(8):17-20.
[5]、项国雄、孔利华.高等教育中基于博客(Blog)的导学制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4,(12):31-35.
[6]、杜泽娟.Weblog:网络时代的个人学习工具.现代教育技术.2004,(6):68-71.
[7]、冯积社.Blog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理工高教研究.2004,(10):109-111.
[8]、东行记:http://www.jeast.net/jiahou/。
[9]、庄秀丽的博客网:http://www.yourblog.org/Blogger/20042/CKXP_2962.html/。
[10]、何克抗、李文光编著.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的第一版: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