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平:你我都成了“劳动机器”(新京报 2010-1-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21:38:02

新京报网 > 新闻 > 评论周刊·网评

你我都成了“劳动机器”

2010-01-30    来源:新京报       【共 0 条评论】 【浏览10PV】

 一周博客

 思平 http://www.blogchina.com/20100128888688.html

 这是个偶然冒出的想法,可能不符合跨越式发展的时代精神和争先致富人们的正常思维,或许是“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心理反应。

 与人闲聊时常听到这样的话:“活的真累!”尤其是日子过得一天天好起来的人,甚至一些在公众印象中事业有成的人。不知看到该文的人是否有过这种经历、体会。

 举几个实例:有个相熟的民企老板,五十多岁了,奋斗几十年,资产积累至少几千万。一次感冒发高烧半夜还在输液,突然在西安的办事处打来电话有项业务纠葛。他毅然地拔下针、叫来司机立即前往。当时我劝他:“何不授权办事处的人相机处理呢,你还病得这个样?”他有点儿着急地对我说:“你不懂,万一他们整不好,几十万就没了!”我没再说什么,只是想:对于你,是这几十万重要呢,还是你这一百多斤儿重要呢?再说,别人也不一定会把事情办砸呀!

 有个亲戚做建筑工,整年随着建筑工地走南闯北,拼死拼活地干,每天挣一百块左右。常年睡地铺落下风湿腰酸腿疼,吃饭冷热不均时常胃疼,仍然咬着牙继续干。我说他:“何必这样呢,万一把身体累垮了,现在挣的钱还不够将来看病的。”他说:“不行啊,孩子往前结婚盖房子,没个十几万怎么够?”我说:“你现在的房子才盖了几年,也挺宽绰的,装修一下娶媳妇不挺好吗?”他说:“你看看别人家,娶媳妇都是新房子。”

 还有一个混公事当点儿小官儿的同学,有两个儿子,在市里已有四套楼房了,还想分期付款再买。我就很不理解。对他说:“你现在的房子都住不过来,再有钱何不吃喝玩乐享受享受,非要弄得反而欠债呢?”他冲我摆摆手:“这就是你老兄没战略眼光了,我现在这几套房子要卖的话,哪个不赚个十万二十万的,将来房价还得涨。”我笑了:“你赚的钱在那里呀?赚钱干啥用啊?”

 这类例子不再举,每个人睁开眼到处都是,甚至镜子里的也是,都已成为大环境了。

 不知怎的,慢慢觉得“勤奋”,“拼搏”,“吃苦耐劳”,这些原本用于鼓励人、表扬人的词汇算不得褒义词了。甚至对“财富积累”之类也有些不屑的感觉。经由人们发狂似的使用、延伸,渐渐失去原汁原味儿了。

 假如人人都变成“劳动机器”,表面看来是好事,实际上是大大的坏事。社会将会变态,说严重些有可能崩溃、消亡。

 人是需要劳动的,没有劳动的成果便不能维持人的生存;需要财富积累,没有剩余积累便难以发展进步。但都应有个度。如果一生只有劳动、吃饭、睡觉三件事,那还是人吗?即便是头牛还有这三件之外的事哩!(当然有些兢兢业业为社会作贡献的人,还有那些天生痴迷于某项发明创造的人是应当受人尊敬的。但总归是个例,不是人人学的来的。)尤其让我鄙视的是那种千方百计“积累下”三代、五代、世世代代财富消受不尽的人。

 别人几百年做成的事,你几十年就做成了,当然是好事。要是大腿仅仅带着身躯跑到前边去了,却把脑袋落在后头那就不是好事了。

http://comment.bjnews.com.cn/2010/0130/18462.shtml
思平:你我都成了“劳动机器”(新京报 2010-1-30) 杨耕身:“黑砖窑”再现,劳动合同法安在(新京报 2010-1-26) 刘建宏:没监管,足球出多大事都正常(新京报 2010-1-30) 陈新焱:想起了我的小学代课老师(新京报 2008-1-14) 王刚桥:日记局长,你报错案了(新京报 2010-3-5) 杨耕身:哈市奴工案试剑劳动合同法(新京报 2008-3-20) 吴珊:学生都知道我这个“破烂儿老师”(新京报 2007-11-15) 新京报:谁造成了高价“润笔”(2006-1-7) 袁志华:治一次感冒,让我受尽了罪(新京报 2007-12-9) 庾向荣:孩子,你们的“潇洒”刺痛了我(新京报 2008-2-4) 周正龙:“我错了,我是个法盲”(新京报 2008-9-28) 钱昊平:一次采访,我了解了澳门(新京报 2009-9-12) 西闪:廖翠,请允许我轻念你的名字(新京报 2008-5-21) 新京报:小心,Google来了 林达:每个人都可以回馈社会(新京报 2006-1-22) 韩浩月:批评低俗广告,永远都不算太晚(新京报 2008-8-1) 王琳:行政收费只要非法都该取消(新京报 2009-1-21) 新京报:让所有工人同等享有劳动的尊严(2005-12-10) 助学遭质疑:老师工资来自贫困生劳动(新京报 2007-11-23) 姜朝晖:别问学生捐多少先问母校给了学生什么(新京报 2010-1-11) 李肇星:“我挨饿过,我知道什么是人权,你挨饿过吗?”(新京报 2007-7-8) 新劳动合同法全文解读1 网友群起下单拒收货报复卓越硬盘门(新京报 2010-1-30) 陈家琪:中国足球:空荡荡的严防死守(新京报 20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