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农民从涨价中多受益-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8:42
如何让农民从涨价中多受益作者:余琴来源:中国改革来源日期:2007-9-28本站发布时间:2007-10-3 11:31:25阅读量:91次    农产品价格飞涨,引发广泛关注。9月4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8月30日,生猪收购价的涨幅高于猪肉零售价的涨幅近6个百分点,所以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获益者主要是农民。按理说,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的出售收入,也能直接提升农民的收入。然而实际上,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速度相比,农民的收益并没有那么高。如何形成与农产品上涨速度相匹配的农民收入增长,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农产品低价合理吗         统计表明,上半年,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上半年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指农产品生产者直接出售其产品时的价格)同比上涨8.8%。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涨价恐慌”开始蔓延。8月16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94.2%公众认为自己的生活受到最近这一轮涨价的影响;79.3%的人表示入夏以来自己的饮食质量下降了。在新浪上发布的“猪肉涨价,你该怎么办”调查中,有58.77%的受调查者回答:这么贵的猪肉,实在买不起。网络上甚至有更激烈的言语:涨价,就是对老百姓发动侵略!         于是,众多言论要求政府强烈干预,平抑农产品价格,稳定民心。但是,反过来想想,农产品低价才合理吗?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一直依靠工农产品的价格“剪刀差”维持着城市人口的低价生活。统购统销的体制打破之后,越来越多的农产品放开经营,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但是近年来,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一线生产资料统统涨价,农产品继续保持低价合理吗?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杜鹰和一些国内学者纷纷表示,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属于“恢复性上涨”,是对我国农产品价格长期被低估的一个纠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指出,目前的粮价只相当于1985年时的水平。这期间,其他物价上涨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而粮价这么多年不涨,这对农民是很不公平的。         以带头涨价的猪肉为例。据对部分养猪户调查,2006年由于饲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8.1%、仔猪价格上涨31.7%、雇工工资上涨23%等因素,造成养猪成本上升17%。2006年价格低迷和猪病双重因素影响之下,在生猪价格最低时,养一头育肥猪最多亏损120元,养一头母猪年亏损2000元以上。不少散养户退出养猪业,广东约有1/3的散养户不再从事养猪业。今年以来,大米、玉米、豆粕等饲料始终保持在较高价位。光饲料一项,每头生猪的成本就要增加200元左右。每公斤猪肉仅饲料成本就增加了近两元。饲料价格上涨、疫病风险和劳动力成本成为养殖户的最大顾虑。         种植业同样如此,化肥、农药、柴油、农膜、种子等农资价格的持续上涨大大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农业税免征之后,农民仍承担着购买农业生产资料所负担的、不能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款和所交纳的车辆购置税、日常消费中承担的增值税、营业税、缴纳的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其中,农民从事农产品生产实际上承担着比一般加工生产企业还要高的增值税税负。农民承担的全部税收,2003年约有4788亿元,约占农民总收入的14.3%。和城镇居民相比,他们享受到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却微乎其微。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在一番换算之后感慨:单取消农业税,并不能使我国长期以来以牺牲农民利益换取城镇工业化发展的格局得到根本改变。         另一方面,虽然农产品已经是市场化领域,但是对农业的保护体现着社会公平的程度。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财政,给予高额的国内支持补贴和出口补贴,以保持农产品在国内低廉价格和国际竞争力。美国大部分农产品都享有高额补贴。日本财政支农资金甚至超过了农业GDP总额。我国长期以来对农业并没有多少补贴,事实上采取的是负保护政策,远没有达到WTO的界限。         从2004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围绕着三农问题,许多惠农政策由此全面铺开。2006年,全国免除农业税。2005年和2006年国家分别启动了对水稻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预案,并在2006年实行粮食生产直补政策。事实上,纵向比较,农民确实能感觉到实惠增多,但是农民期望的,是有一个公平或相对公平的横向比较效益。因而对政策的期待更多关心的不只是种粮的收益,而是希望对整个农业比较收益的政策支持。         农民收益小于我们的想象         农民得到的益处远远小于我们的想象。上涨价格中的一部分必然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抵消。另外,由于农产品收益分配的不合理,价格上涨的好处并非全被农民所得。而农民还需要面对高于城市的物价上涨。         7月27日举行的广东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会指出,统计显示,预计上半年全省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080元,增长6.3%,增幅下降1.6个百分点。广东省农业厅厅长谢悦新指出,农产品市场价格上升,农民现金收入的增长幅度反而在下降,反映出农产品收益分配不合理。         还是以猪肉为例。农业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都显示,生猪出栏价格随着猪肉零售价格的上涨不断提高。而大多数养殖户因为涨价获得的利润只够弥补遭受市场低迷和蓝耳病灾害的损失。但无论猪肉低价还是高价,从生猪价格到市场价之间的屠宰、销售过程,始终能保持5~6元/公斤的利润。而在猪肉价格低迷的时候,生猪的收购价也才6元/公斤。这样一算,养殖户不但没有利润,还要倒贴。         针对本轮粮食价格上涨,有媒体专门对山东做了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是:由于储存难度等因素影响,即使产粮10万公斤的种粮大户也获利很少,粮食在涨价之前已经卖了,而今年的粮食还在地里。私人粮贩、粮所和小型加工企业均不受益。受益最多的是终端的中储粮公司,盈利归中央财政。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福建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显示,农产品涨价带给农民的实惠近一半被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所抵消。今年上半年,福建省因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8.7%,农民人均增收68.73元。扣除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后,农民收入实际增长5.8%;农民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所带来的实惠,有42.0%被农资价格上涨所抵消。由于化肥、农药等价格持续上涨,农资价格成本增加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但是随即,农资又出现了二次涨价。据调查,苏北某县今年上半年的主要农药售价平均比去年上涨了10%。其中一些常用农药,涨幅最高的达到26.7%。去年是暖冬,今年出现特大病虫害的可能性加大,预计农药的用量可能要比去年增加10%。仅农药一项,每亩费用就要增加30元。         在农资涨价的同时,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农民还必须面对一系列工业品、服务和日常消费品的涨价。如服装、鞋帽、电力、交通等。有专家曾经测算,在中国,农产品价格涨一个百分点,通常会带来其他产品和服务涨价2.8~3.5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农村价格上涨6.3%,农村物价上涨速度超过城市高达1%。         缺乏话语权的农民         “谷贱伤农”容易理解,为什么农产品价格上涨过程中,农民仍然得不到实惠?         三农问题专家李昌平这样告诉记者:中国有2亿多分散的小农,他们的特征是,第一,没有资金积累,必须靠出售农产品组织下季生产;第二,缺乏粮食等产品的储藏能力和技术;第三,缺乏良好的金融服务,无法进行价格营销;第四,多数农民必须快速出售粮食,才能外出打工,打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农的特征决定了农民在产品生产——加工——销售链条中没有话语权。         经过十几年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国内农产品收购、储藏、加工、营销等环节,特别是市场终端基本上被龙头企业控制,加上行业协会为纽带的价格联盟的作用,完全可以实现低价收购小农手中农产品后再大幅涨价。         中国2亿多分散的小农,若同时进入市场,必然形成恶性降价,所以,国家应有保护价政策。但是国家保护价政策不仅没有,也不可能保护农民,反而成为垄断涨价的遮羞布。每年的5~6月和9~10月都是农产品集中上市的季节,国有收购部门以政府保护价(不亏本价)收购,非国有龙头企业也顺便搭保护价的车同时收购。实际上,在国际市场价格远远高于国内的时候,保护价保护的是收购部门的利益,为收购结束后的垄断涨价留下了空间。近两年的主要农产品突然涨价都选择在7月和11月,实际上是收购农民手中的(夏或秋)农产品基本完成后的垄断性提价。        在农产品价格的涨跌上,作为生产者的农民,没有决定权。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品提供和农村养老保障几乎空白,面对着越来越高的教育、医疗支出,要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分散的众多农户,在生产之后急于立即销售,对生产之后的过程也缺乏话语权和控制能力。         农产品流通市场也是问题重重:农产品市场基本是以行政区域为依托,人为的条块分割,严重阻碍了农产品合理流通;缺乏全国性、统一、开放、规范、有序的农产品大市场,现有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很少,对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影响有限;政府在检验检疫、信息服务和指导职能方面缺失等等。         谁来救农民         猪——这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动物,在它的本命年里折腾了几乎所有的政府部门。7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和稳定市场供应工作。8月2日,《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同时八部委联手出击拯救猪市。发改委发文要求各地加快生猪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部7月派出20个督导组调查生猪生产形式;银监会、保监会对生猪生产贷款和生猪保险工作立即展开。         不少养猪户嘀咕:要是赶在去年猪价最低迷、猪农没信心和能力撑下去时,政府“雪中送炭”来发补贴就好了。         在对价格的预期和一系列措施部署的刺激下,生猪养殖户仍然在衡量观望。他们担心政策能否持续,以及市场变化和疫情等不可预料的因素。         一位基层干部感叹:如果不是城市人吃不到低价肉,也许永远都没有人关注最基层的养猪户。         另一位基层干部这样对记者说:“中国政府对农业最大的目的是保障工业化和城市化需要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其次才是增加农民的收入。所有的制度和政策都是极力保障第一目的。”         农村改革如何走下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党国英研究员表示,政府工作的核心应该是坚定不移地把农村市场化改革进行到底,在市场化基础上建立国家扶持农业的政策体系。         当下,要提高农民收入,只有减少农业人口,把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增加农产品消费。另一方面,要提高单个农户的经营规模,成立专业合作组织,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这两句口号式的语言喊了多年,仍未实现,其中包含了太多难以改变的现实。要实现农业人口的减少,不单是承认事实上的自由流动,必须对现存户籍制度及相关城市管理制度进行更彻底的改革。而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又必然逃不过土地使用权、经营权的自由流传和自由交易这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