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振邦:保持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1:13:00
聂振邦:保持中国粮食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
2008年 4月 14日 星期一 18:04 BJT     路透北京4月14日电---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聂振邦周一表示,中国粮食供需形势日渐吃紧,食用油供应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需要依靠进口。
    尽管中国反复强调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消费国,中国的粮食供给主要依靠国内生产,但是其需求增长速度远远大于生产速度。    据《人民日报》载,聂振邦在提到耕地不断减少和水资源匮乏问题时表示:“(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继续扩大的馀地越来越小,单产水平继续稳步提高的难度加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基础还需进一步加强,保持粮食供需长期基本平衡的任务非常艰巨。”    由于乾旱、成本提高和期货投资者的认为中国在将来进口更多粮食的期望值提高等因素,国际粮价不断刷新纪录。聂振邦还表示,由于需求的快速增加,中国对食用油进口的依赖也在加剧。“(食用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状况短时间内难以改变”。    聂振邦称中国将坚持和完善对农民的补贴制度,严格控制粮食出口。(完)    翻译:吴湘 发稿:金红梅 《顾蔚专栏》迎接全球食品涨价时代2007年 12月 18日 星期二 12:36 BJT(以下专栏只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撰稿 顾蔚
     路透香港12月18日电--全球已经进入通货膨胀时代.最让人担忧的是,通胀已经从资本市场传导到了食品,而食品涨价又有可能引发连环涨价效应.谁是食品涨价的始作俑者?美国和中国,这两个全球能源消费最多的国家.前者因为推广乙醇汽油而大量消耗食品,後者的城市化进程,使得更多的人从粮食生产者变成消费者.    中国猪肉涨价决不是偶然现象,让我们来看一下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价格已经涨成甚麽样子了.本周一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创出历史新高,已经超过了10美元/蒲式耳的心理关口.大豆的价格盘桓在34年来的最高,而玉米的价格今年2月也创出了10来年的最高.    食品价格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获得世界那麽多的关注.在人们的记忆中,食品变得越来越便宜,占我们消费支出的比例越来越低.从1974年到2005年,全球食品的实际价格下跌了四分之三.吃不饱肚子的困难时期已经成了遥远的回忆,年轻一代中国人觉得食品是那麽便宜和充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商场因为卖特价油而挤死人的案子才变得那麽不寻常.中国方便面全面涨价是有原因的.自从今年春天以来,全球小麦价格已经翻了一倍,我们能够想像到的其他东西,比如牛奶和食用油,价格都位于历史高位.食品价格通胀相对更难对付,因为它们的生产周期较长,未来5-10年内,高食品价格可能成为常态.    与以往有些不同的是,伴随食品价格大涨价的,不是国际粮食歉收而是丰收.这些资源都用美元定价,美元的便宜是粮价上涨的一个原因,但深层次的原因来自中国和美国.**粮食换牛肉和酒精**    瑞士信贷亚洲经济学家陶冬说:美国决定制成品的价格,中国决定大宗商品的价格.随着13亿中国人走向富裕,他们对牛肉等高蛋白食品的需求直线上升.1985年中国消费者平均一年吃20公斤肉,而现在翻了一倍多,达到50公斤.发达国家消费者流行多吃蛋白质,少吃淀粉类食品,这也推动了全球对肉制品的需求.每生产1公斤牛肉,需要8公斤粮食.全球消费者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他们对粮食的需求大幅度增加.    中国8亿农民开始走进城市.青壮劳力进城,帮助中国变成了世界工厂,但乡下地没人种了.中国现在已经从粮食净出口国,向净进口国转变.过去几年内,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大豆市场的大买家,和决定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考虑到中国13亿人的胃口,未来中国新增需求有望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再创新高.    中国人饮食习惯的改变,毕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近期粮食价格的大涨,"罪魁祸首"还是乙醇燃料计划.美国今年的玉米产量中约有24%被转化成了乙醇,而去年这个比例只有14%.世界银行称,将一辆运动型车(SUV)油箱灌满生物燃料所用的粮食,够1个人吃上整整1年.    有经济学家判断说,粮食换乙醇是今年世界粮食涨价的主要原因.由于玉米有了新的用处而价格大涨,不少美国农民把原来用来种其他粮食的土地改种玉米,使得今年美国玉米收成比去年大增四分之一.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出口国,但现在它用来出口的数量,不及用来转化成乙醇的数额.**赢家和输家**    地大物博的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而美国农民又是这一轮粮食大涨价的赢家.今年美国农业收入估计可以比过去10年的平均值上升50%.其他农产品出口大国,比如印度和南非,也将从中受益;而日本,墨西哥和沙特等粮食进口国则会受损.    在中国,农民们终于可以有望因为农产品涨价而提高自身收入.城里人中,富人不会太在意食品价格的上涨,而穷人则首当其冲.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粮食涨价的影响就越小.比如香港的食品价格涨幅低于大陆,因为大陆食品在港面对其他竞争,因此加价幅度反而小过国内.    食品涨价在社会和经济层面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创出11年来最高,而且食品通胀可能已经传到了制造行业.美国上周报出CPI增幅为两年来的最高,这让准备继续减息的美联储感到左右为难.    70年代美国农产品价格连续涨了近10年,年涨幅高达8.2%.有农产品经济学家预期,未来5年世界农产品价格不会马上回落,很有可能继续以7.5%左右的速度,继续增长5年,这远超过过去5年农产品价格2.3%的平均涨幅.通胀初期股市往往是涨的,但之後随着货币政策走向紧缩,开始下调.信贷危机对世界股市的威胁是暂时的,商品通胀则可能更值得投资人关注.(完)--审校 黄鹭鸣  作者:kimcom 回复日期:2009-12-28 11:50:50      08年茅于轼先生说“温总是好人,但容易受骗”,茅说的是温总对粮食出口的限制,国际粮价按照官方汇率换算成国内价格时,要高3-4倍。和国际汽油价格一样,这里又涉及到价格换算的汇率扭曲问题。在这里,温是对的 ,茅于轼是搞错了。
  
  20、汇率视角下的中国粮食价格
  按官方汇率计算,国内粮价大约是国际粮价的1/3,但美元汇率大约被高估一倍,所以,国内粮价其实并没有那么低,大约是国际粮价的70%左右。不管怎么说,确实比国际价格便宜,廉价劳动力在粮食生产中起着作用。
  
  但是,如果出口粮食,那么,i)利润主要将被有出口资格的央企--中粮集团所获得了,因为它有垄断性质的出口权,它对粮农有控制价格的优势,它会充分利用垄断地位获取高达3倍的差价产生的高额利润,而粮农只能喝点汤。ii)中粮获得的利润需要全体国民买单:不得不忍受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由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很小,所以将对(非产粮的)低收入者造成很大的剥夺。
  
  但控制粮食出口、压低粮价难道不是对“更为贫穷的粮农”的压榨吗?确实是这样。国家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应该是补贴粮农(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搞笑地补贴粮食收购商--中粮,后面将分析一下其搞笑之处)。现代世界各国普遍地补贴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经济学教科书多说这违反经济规律,说这是由于农业利益团体游说政府造成的。这个说法不够全面,补贴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粮食生产,是有很大意义的:它相当补贴(非产粮的)贫穷阶层。补贴相当于负的税收,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征税的最终承担(或者补贴的最终受益)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分配,取决于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二者之间的比值。粮食的需求弹性极小,对粮食的补贴将主要地用来降低粮食的售价:消费者得益,而生产者-粮农的得益相对较少。当然,粮食补贴的前提是不能出口,否则就是拿国内纳税人的钱补贴国外消费者了,很长时间里欧盟就干了这件好事。粮食补贴也需要注意不能鼓励浪费粮食的行为,比如酿酒,那就成了补贴富人和纨绔子弟了。对酒应该征额外的税,来抵消补贴。
  
  中国最近出台了一个“补贴粮食收购商”的政策,这个政策的主要受益者将是中粮集团。估计其理由是:不能直接补贴粮农,不能让粮食外企占便宜了。这个理由不成立,这个政策是赤裸裸的偏向央企的腐败。外企也是为顾客和生产商服务的,只是收取点服务费作为利润而已,和中粮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它们没有采用不公平竞争的手段(比如利用垄断地位来压榨生产商或者消费者),它们就是在获得为社会服务而来的合理报酬。补贴中粮,会让中粮有价格优势,从而让从事粮食收购和零售的中小企业死得很快,结果粮农更加依赖于中粮制定的价格,促进中粮的垄断地位。这个垄断地位将会压榨消费者:制定高的零售价;压榨粮农:制定低的收购价。大家还没有多少办法。
  
  粮食补贴可以提高穷人的福利,其作用原理是补贴会提高产出,产出增加,需求弹性小,导致粮价降低,丛而补贴穷人。补贴粮食收购商起不到这个效果。勉强地说,“补贴粮食收购商”可能会导致提高收购价格,这只是“可能”而已,中国的央企对付农民那可以说是“轻车熟路”,可以预料,农民从这个“补贴粮食收购商”的政策中得不到半点好处,粮食消费者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