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人为何帮日本人打“国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20:33:15
河南人为何帮日本人打“国军”?2009/03/25 13:03 1942年,河南遭受旱灾,粮食产量只有二成,但百姓的“赋税”任务丝毫不减。他们此时只能靠花生皮、榆树皮、一种毒性很强的野草“霉花”、甚至是干柴裹腹,……其灾民的形象,被外国媒体形容为“生理骨干挂图”。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迫于国际、国内舆论压力,也派员到灾区进行了调查,并拨给了河南救灾贷款1.2亿法币。

当时的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并没有及时将这笔款用于救灾,而是扣下用来做投机倒把买卖,一直拖到1943年麦快熟时才买了一批发霉的麦子发给灾民,而截至彼时,河南至少已经饿死了三百万人。这个数字,被当时的河南官方统计为:1602人。政府喉舌中央社发自河南的消息还称:“豫省三十一年度之征实征购,虽在灾情严重下,进行亦颇顺利……征购情形极为良好,各地人民均罄其所有,贡献国家。”

这样,在河南农民的心底,有一种暴怒,这种暴怒要比死亡本身更酷烈,“国民政府不相信我们,我们受灾后,政府还在横征暴敛,让我们如何去维护他?”

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在太平洋战场受到重创后,孤注一掷在中国发动空前规模的“一号作战”,意欲打通直通南方的大走廊。历时38天的战斗中,日军5万余人的兵力,打垮了40万人的国军,豫中30多个县城被日军占领。

汤恩伯部向豫西撤退时,“历史性一幕”发生了:豫西山地的农民举着猎枪、菜刀、铁耙,到处截击这些散兵游勇,后来甚至整连整连的解除他们的武装,缴获他们的枪支、弹药、高射炮、无线电台,甚至枪杀、活埋部队官兵。5万多国军士兵,就这样把生命和武器缴给了养育他的人民。

日军攻克汤恩伯部后,在汤恩伯部的仓库中发现,仅面粉便存有100万袋,足够20万军队一年之用!日本人也很聪明,他们竟然“亲善”地拿出汤恩伯的军粮向灾民进行发放,这也更加导致了河南民众对国民政府的唾弃。

《剑桥中国史》还记载:“1943年在湖北,一位中国司令官抱怨说:‘乡民……偷偷地穿越战线,把猪、牛肉、大米和酒送给敌人。乡民情愿让敌人统治,却不想在自己政府下当自由民。’”

对此,当时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在评说河南人的这一举动时说:“他们是创造了世界上最伟大文化之一的民族的后代,即使是文盲,也都在珍视传统节日和伦常礼仪的文化背景中熏陶和成长。这种文化把社会秩序看得高于一切,如果他们不能从自己这里获得秩序,就会接受不论什么人提供的秩序。如果我是一个河南农民,我也会被迫像他们一年后所做的那样,站在日本人一边并且帮助日本人对付他们自己的中国军队。我也会像他们在1948年所做的那样,站在不断获胜的共产党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