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宁波北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6:10

佛教在宁波北仑

作者 : 不详

  佛教在宁波北仑

  据旧志载,佛教在东汉时已传入境内.李昌裔《灵峰山寺形势记》提及:从瓶壶山麓九曲而上,独吐平原,周围约里许,东汉明帝时即称为佛国道场,由来旧矣。唐、五代时佛教传播更盛。唐有佛寺15处,横溪香山教寺(原属慈溪县境)始建于天宝年间(742—756),初为小庵,广德初(763—764)建寺。后陆续建瑞岩、觉海、观音、总持等寺。规模较大者为瑞岩禅寺,宋时已有寺田1960亩、山8278亩,民国时有寺屋百余间。宋宝庆县内有寺院31座,清乾隆十七年(1752)有36座,至清未有寺65座、庵204座。抗日战争前,全县僧尼4172人,其中僧1680人尼2492人。抗战后寺庵经济困难,僧尼散失。新中国成立初,尚有寺庵277座,僧尼563人其中僧302人、尼216人。土地改革时,僧尼分到土地,参加劳动,有些年青僧尼参军、参干,还俗婚配。1958年组织全县170余僧尼集中灵峰寺,建立“促进”生产合作社。1962年合作社解散,部分社员安排至天童、育王等,70余人仍留灵峰寺。“文化大革命”期间,佛像、法器被毁,僧尼还俗,寺舍移作他用,仅将瑞岩寺藏经交县文化馆保管。1978年政府重申宗教信仰自由。1981年县人民政府设宗教科。1985年人民政府拨款整修招宝山宝陀寺和观音阁,同年开放,作为佛教活动场所。1985年全县有僧尼54人,其中曾28人,尼26人。

  1935年成立县佛教协会,推总持讲寺住持法悟为会长。1937年抗战初起,佛协在总持讲寺举办僧侣护救队训练班,受训僧侣30余人。1941年镇海沦陷后,佛协停止活动。1952年另组县佛教协会筹备会,对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光荣和宗教政策教育,举办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组织僧侣参加水库劳动,并订立经忏、法事活动时间、范围。1958年撤县并市,县佛协一度撤销,1963年恢复。“文化大革命”时停止活动。1985年重组佛教协会,僧西慧、常志为负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