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民间(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8 20:17:38
 

4、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
  据说观世音菩萨现身的时候,有种种不同的形象,按照《法华经·普门品》中说有三十三身,也就是说,观音菩萨会在各种不同情况和场合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像《西游记》里他第一次在人们面前现身,是变成老人的。而密宗经典《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则说,普贤、观音都是释迦佛的胁侍菩萨,还说当时的绘画中,在佛陀的“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但是,在佛教的书籍或雕塑中,有十几种最普遍。首先是正观音,又叫圣观音,这是佛教密宗系统里所说的“六体观音”里的总体,结跏趺坐,双手结禅定印,头戴宝冠,冠上有佛像,身上有璎珞项钏等装饰。不过,在后来的信仰者那里,还流行有以下几种:

  (1)千手千眼观音。这是密教六观音(分别是: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之一,唐代以后,这种观音形象很多,石窟中渐渐把她当做主要的观音像来供奉,在日本也很多,像京都著名的三十三间堂,里面就供有据说是千年以前木雕的千尊千手观音,很是壮观。其形象,一般是中间的双手合掌,以四十只手在背后伸出,象征千手,左右各半,两两对称,分别手持金刚杵、宝剑、经箧、宝印等,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每一手一眼都有二十五种神通,所以象征着千手千眼。一般来说,这种菩萨形象,头上还要有宝冠,冠上有结跏而坐的化佛像。其象征意义,据《佛说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说:是表示能圆满普度众生,可以用千手护持,千眼照见,避祸消灾。

 

  (2)十一面观音。他有十一面相,除了主要的面相之外,上面的十张脸象征十方。据《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说:前三面是菩萨面,左三面是生气的嗔面,右三面似菩萨面,后一面大笑面,顶上一面是佛面,每一面都戴冠,冠上有佛,观音菩萨左手持串璎珞,手作施无畏印,右手拿净瓶,瓶中有莲花。

 

  (3)不空绢索观音。绢索是传说中用来绊野兽的工具,不空绢索的意思是永不落空的捕获,指在苦海里拯救众生也是永不落空。这一菩萨形象身披鹿皮,所以也叫做鹿皮观音。这种观音形象是很和善的,但是另有三面六臂、一面四臂、一面十八臂等。据《不空绢索神变真言经》中记载:三面六臂的观音,三面各有三眼,正中的脸面很慈祥,头戴天冠,额头上有一只眼睛,但是左面却是怒目突出,鬓发耸起,右面也是蹙眉怒目,狗牙上出,六臂则分别拿着绢索、莲花、三叉戟、钺斧、如意轮杖,以及作施无畏印。

 

  (4)如意轮观音。这也是密宗六观音之一,因为他手持宝珠、如意、宝轮,所以叫做如意轮观音。他右手作思维相,表示悲悯众生,第二只右手中是如意,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第三只右手中是念珠,表示度一切众生苦难;左手按明山,表示不动摇,第二只左手拿莲花,表示纯洁,能够清洗一切污垢世界,第三只左手拿宝轮,又叫做“轮法轮”。据说,有六臂象征着可以在六道巡游。

 

  (5)准提观音。也是密教六观音之一。准提是洁净之意,指这种观音形象象征着心性清净,有一个传说也把这种观音看成是过去无量诸佛之母,所以叫“七俱胝佛母”,“俱胝”在梵文中是千万,七千万的意思是极多。据说这种观音可以消灾延寿,念诵他可以家庭和睦、小儿平安,并能治愈各种病症。准提观音左右有难陀、跋难陀两个龙王守护,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以上就是密宗六体观音中最重要的五个。密宗系统的观音形象,大体上都是有印度来历的,也就是说是舶来的,虽然也经过了修改,但是大体还是遵照了印度佛经的。在这六种之外,还有一些,像马头观音,传说这是婆罗门教时代就有的信仰。但是在婆罗门信仰中,观音是一对孪生的小马,即:双马童神,他是善神,可以使盲人再见光明,使公牛产奶、朽木开花,还可以让久不生育的女人生育等等,后来佛教就把这种神话也吸收了,在观音头上加一个马头,所以叫马头观音,也叫“马头明王”。此外,在中国很流行的,还有像数珠手观音、杨枝观音、白衣观音等等。观音手中拿着杨柳枝,可能受了印度的影响,传说印度佛教相信杨柳枝可以治病,就像中国传说桃木辟邪一样;拿着净瓶,则象征着清洁身心。后来传说中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用杨柳枝在净瓶里沾甘露,普洒天下,沐浴世界。这些形象在中国民间很常见,有的有一些经典的根据,但是大都受了中国文化和审美观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水月观音,水和月都是最清澈透明的东西,象征着佛教色空空色的思想,人心中的很多阴云,遮蔽了本来澄澈的心灵,而佛教就是要恢复每个人原来就有的澄明境界,像水和月亮一样,阴云散去,便现皎洁,于是中国人按照《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描述,又发挥了自己的想像,就创造了这种形象。水月观音像看上去很安详、很平静。这在中国是最常见的观音形象之一。观音到了中国,就有了新的故事、新的形象,下面就来说一下中国人对于观音的想像。

 

5、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像
  下面就来看看古代中国关于观音的其它想像,主要是有关马郎妇观音和三皇姑的故事。

 

  马郎妇观音又叫鱼篮观音,这在古代中国是最普通的观音菩萨形象,是根据唐代就流传的一个故事而来的。据说,唐代元和十二年(817年),有一个地方叫金砂滩,这个地方的人不信仰佛教,喜欢打猎厮杀,上天曾经想灭绝他们,但是观世音菩萨不忍心,于是有一天变化成一个美丽的女子,提着蓝子到这个地方卖鱼,很多人包括这个地方的恶人马二郎都想娶她。她就说,如果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背诵《普门品》的,就愿意嫁他。于是这地方的人都开始背诵佛经,一夜中有二十多人背诵出来。接着她又说,不能嫁二十多人啊,如果有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诵《金刚经》的,就嫁给他。于是,他们又开始背诵《金刚经》,居然也有十人一天就背了出来。然后她又提出,看谁用三天可以背诵出整个《法华经》。最后,只有马二郎一人做到了,于是她就答应嫁给马二郎了。可是刚一过门,她就因病去世了。人们把她的遗体埋葬以后,过了几天,一个紫衣老僧人来打开坟墓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一副黄金锁子骨。于是他告诉人们,这是观音大士来拯救他们,因为你们罪孽沉重,又不能听从正确的教诲,所以只好用这种方法来启示,现在你们读了佛经,减轻了罪恶。说完,僧人便飞空而去。于是,人们就把这个观音叫做马郎妇观音,又叫鱼蓝观音,并把她想像成一个提着鱼蓝的美丽女人。像《西游记》里,当通天河的鲤鱼兴风作浪时,她就来帮助唐三藏等人,她提着竹篮,“解下一根束袄的丝绦,将复儿拴定,提着丝绦,半踏云彩,抛在河中,口中念念有词”,原来那鲤鱼本来是观音莲花池里的一条鱼。

 

  三皇姑的故事大约出现在宋代。据说,有一位国王叫妙庄严王,他有三个女儿,第三个小女儿叫妙善,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儿、二女儿都顺从父亲的旨意,但是这个小女儿却无论如何不愿意出嫁,宁愿吃斋念佛。这让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她关在后花园里,她依然不从,干脆出家为尼,与家庭和富贵断绝了关系。国王于是大怒,派兵去烧寺庙,但是天降大雨,国王怒不可遏,干脆把她送上了刑场,让人把她凌迟处死,但是佛陀却保护她,刀断剑折,最后只好用弓弦绞,传说,幸好土地公上奏玉帝,玉帝说:“如今西方,除了如来,就是妙善,此等大识智菩萨今日有难,岂可坐视?”于是派了神仙变成考虑,在刑场上把已经死去的妙善驮到山林,“令魂游地府,游遍即还魂”,并把她送到香山,据说香山得通南海普陀。这当然是后来添油加醋增加上去的。据说,九年以后,国王生了重病,无人能医,生命不保,这时有一个僧人自称神医,能治其病,但是需要“无嗔人手目”,这时,变化成僧人的妙善就献出了自己的手和眼,治好了国王的病。后来国王与夫人到山上拜谢恩人,才知道空上救命恩人其实就是以德报怨、始终孝顺自己的女儿,于是终于改变了对佛教信仰的看法。而妙善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报答,她献出了手和眼,但成为了拥有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

 

  这个故事,最早在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的蒋之奇《香山大悲观世音菩萨传》中就有记载,这块碑原藏于河南汝州宝丰香山寺,后来收在陆增祥编《八琼室金石补正》里。故事已经相当完整,其中说到国王病好以后,知道献出手眼的是自己的女儿,于是大为悲痛,“以舌舔儿两眼,续儿两手”,于是生出千手千眼。可见北宋的时候,就已经有这人具体地说产,也许形成的时间会更早一些。后来它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香山宝卷》,据说这是宋代普明禅师编的一个通俗说唱文学作品,佛教通俗讲唱的场合通常是在各种法会、法事中,参加的人很多,有的佛教徒就以会唱、讲、表演著称。这种在通俗宣传中常常演出的作品,渐渐把妙善就是观音的故事,传得更广了。到元代,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赵孟頫的夫人,也就是很有名的管道昇,据说曾写了篇《观世音菩萨传略》,广为流传,好像就把这个故事变成了观音的主要故事,比其他故事都传得广。我们要注意,古代民间流传的很多知识,是通过宝卷、通俗戏文、大鼓书、评弹、快板、相声、善书、皇历等不起眼的东西传播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说妙善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所以,人们也把观音叫做“三皇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