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聆听训练的几种课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3 00:35:57
老一辈学者曾经有“语文乃口耳之学”的说法。这句话意在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重视“诵读”和“聆听”,要通过习见习闻,耳濡目染,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聆听就是学习者要关注别人说话,注重别人朗诵,听别人演讲辩论,包括听广播和电视播音,从中领悟不同类别的文章时不同的语速和语调,把握说话者或演讲者表达的表层和深层意思。
聆听即仔细注意地听。它与一般意义上的听有所不同:“听”只注重对信息的接受,强调听的过程;而聆听除了注重对信息的接受过程以外,还强调对信息接受的认真仔细,在听的同时还包含着对信息的理解、判断、领悟和前瞻。
在传统语文教育中,特别是先秦时代,就很重视听说教学。比如,孔子重视“聆教”和“言语”;孔门四科,其一就是“言语”。他说:“不学诗无以言”;“不言,谁知其志”。孟子也说:“予岂好辩哉,不得已也。”有“言”“辩”,便必有“听”,“听”“说”自古就连在一起,自古就受到重视。历史上很多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都把耳聪目明、能言善辩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把符合这样标准的人提到安邦治国的重要地位,好交游、懂外交、善辞令、巧策辩就是那个时候重视听说能力培养的表现。
聆听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现代语文教学中仍然显示着很强的生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聆听训练对发展学生智力具有特殊的意义,重视聆听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需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频繁用说话传输信息,用听话感知口头语言,交流情感,聆听活动在这一系列的交流中贯串始终,思维的准确、敏捷、周密起决定作用。学生需要不断地集中注意力,认真接收信息,并随之进行加工,通过解释、分析和判断,联想和推理,做出反应,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语言的内化和外化频繁交替进行。聆听训练从本质上说也就是思维的训练、智力的训练。
其次,聆听训练在现代教育中,对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也有着十分丰富、深远的内涵:一是一切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聆听,人的生存、发展、创造都必须有较强的听力。二是聆听能诱发人的情感体验,人的人际关系情态、思想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素养、精神品质人格,都可以从聆听中得到形成和培养。三是聆听体现的人际关系最密切,最易产生合作、互动的诱因。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人们学会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共同成功、共同发展,听和说一样在这方面最具生命感和价值量。有礼貌地听,相互尊重地听,彼此支持地听,可以升华社会道德,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代际关系和区际关系,创造并追求健康、美好、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不断“调整、调适、调优”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两大主线关系的基础上,使人类社会真正走上理想、合作、互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聆听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笔者从几年前开始就进行了聆听训练的尝试,经过摸索,我总结了几种自认为有效的聆听课型:
1.常规性训练:与课堂教学结合的聆听训练。因为我们现在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聆听训练也不能离开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用现行的语文教材作为我们进行聆听训练的材料,能够最直接地进行聆听训练,因为在教材中,只要我们利用,每一册都分布着一些聆听的训练点,比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等。我就以这些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会课本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聆听能力。在这种课堂上,首先要针对本课课文设计聆听内容,特别是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文学常识、文体知识等。其次,还可以通过诵读、讲解、提问、回答、小组讨论、课前发言等形式进行聆听训练。第三,单元知识听测。以前侧重读写教学的时候,每学完一个单元,往往都要搞一个小测验,这种方法可以引用到聆听训练中。每次训练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考察对陈述性知识把握的生字、解词、填空、判断正误以及考察程序性知识的理解、短文听答等,在这个过程中,听测的难度逐渐加大。这种课型主要是对学生对话语的辨别、判断能力进行训练,在这样的听辨训练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发挥联想、想象,联系自己所学知识解答各类题型,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开阔性、灵活性可以在训练中得到极好的锻炼。
通过这种课型,我们不仅可以巩固提高读写课堂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在一个比较基础的层次上提高学生的聆听能力,毕竟这些内容都是为学生比较熟知,对他们而言,也相应重要的
2.提高性训练:阅读赏析课上听评。语文教育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陶冶学生身心,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因此只靠语文教材上那少得可怜的几篇课文是远远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应该向学生推荐那些有着丰富的人格因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我开设了一种“美文共读”的课,以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课型要求每个学生在课下通过阅读寻找一篇自己认为值得欣赏的文章,在课堂上向大家推荐,而且要声情并茂地朗读,大家听后对文章进行评点,并当场写下自己的评论,最后由推荐者向大家宣读自己的简评文章。这样通过朗读、听评、评点、写作几个环节的训练,听说读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好地锻炼。有一次一个学生向全班同学推荐了舒婷的《不忘露珠的寂静之味》这篇文章,这是一篇哲理散文,同时又包含着浓浓的诗意,这位学生朗读的时候,声情并茂,强烈地吸引了其他同学,大家都积极地进行评论,踊跃地发言。最后,当推荐人把自己的简评文章读给大家听:“……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虽然不可能像陶渊明那样超脱,但当我们偶得闲暇,还是可以暂时摆脱开尘世的喧嚣,‘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把我们的心胸与大自然紧紧拥抱,去尽情感受阳光的温馨,去尽情感受春风的柔美,去精心体味露珠的寂静之味。”把文章和学过的诗文联系在一起,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样的课型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聆听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聆听评价和进一步的创造,实际上他们在聆听的过程中,一直在进行思考,在进行创造,大家共鸣的过程就是对材料理解领会并进行深加工的过程。
3.应用性训练:交际课上演练。每周我都会给学生提供一节口语活动课——交际课。这节课大约有一半时间是用来练习聆听的。一般由我先设计好一个言语情境,由学生参与表演,在实际的环境中训练他们的聆听能力和说话能力,实验证明,效果还是很好的。比如有一次,我给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训练:
相传苏轼一次游莫干山,深感疲倦,便到山中小庙休息。庙中主持和尚见其衣着朴素,就冷冷地说:“坐!”又对小和尚喊:“茶!”两人坐定交谈后,老和尚发现对方脱口珠玑,才华横溢,料想此人来历不凡,就请客人进厢房叙谈。入室后,老和尚满脸堆笑地说:“请坐!”又对小和尚道:“敬茶!”再打听,方知来者是赫赫有名的大学士苏东坡,老和尚连忙打躬作揖地引苏轼进了客厅,迭声不休地说:“请上坐!”并吩咐小和尚:“敬香茶!”临别,老和尚请苏东坡题对联留念,东坡含笑挥毫: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请大家听完故事对故事内容进行自由评判。有的学生说:“主持和尚,看人下茶,说明他攀龙附凤。”有的学生说:“主持和尚对苏东坡的态度不断变化,说明他毕竟敬仰苏东坡。”有的学生说:“主持和尚十分敬仰苏东坡,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学生各抒己见,评判各有道理。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听懂对方的话,并非听话活动的终结,而是要在听懂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材料的人物、观点等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4.拓展性训练:课外时间演练。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的课堂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课堂,作为实践性最强的聆听训练更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固然是聆听教学的主阵地,但课外更是学生聆听训练的广阔天地,所以,我们还应该将我们的聆听训练向课外延伸。我给学生布置课外听力的训练作业,让他们收听新闻,听记故事或听别人讲述一些其他的事件,第二天再到学校讲给大家听;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电教手段,从广播、电视、网络上收集资料,制成聆听教学的课件,放给学生听,将课外的内容引入课堂。这样做,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是聆听材料更为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目前聆听训练材料的不足。我们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听记、复述、听后表演、辩论会等多种竞赛性的活动。或将聆听训练与参观访问游览等活动结合起来,不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可极大地激发学生聆听训练的兴趣。
以上课型是我所作的一些尝试。在尝试中,我得到了很多收获,但也认识到,要大面积地推广聆听训练还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