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股神巴菲特的指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9:02:35
有谁不想拿起电话向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讨教呢?为了能与他共进午餐,人们不惜花费百万美元。2008年,他被《管理者》(Directorship )杂志评选为美国最受尊重的企业领导者。他参股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们无不钦佩他的耐心、远见卓识以及把握复杂财务状况的能力。他们也非常喜欢他放手让企业做事、不妄加干预的作风。有时巴菲特也会一改他静观其变的做法,展现不为世人所熟知的一面。如果他察觉到所参股的公司违背其意、自行其是,这位著名的被动投资人会立即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投资,除了在幕后呼吁施压、指责、削减投机性交易外,甚至会解聘和重聘首席执行官,而他剑锋所指的一些对象无疑像是挨了圣诞老人的掌掴一般。巴菲特的美德和价值观为世人所熟知,而年届79岁的他在整个业界的影响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今年2月中旬,他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首次被纳入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成分股,随着投资者蜂拥而至,该股股价及交易量一路飙升。一直以来,他每年致股东的信都堪称是分析最为透彻的一份年度备忘录,今年的致股东信于2月27日发布。伯克希尔公司于2009年11月收购了伯灵顿北方圣菲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它自称在这笔交易中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美国身上,巴菲特凭借该公司拥有高盛公司(Goldman Sachs)的50亿美元股份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中的一位大股东,投资涉及面从煤炭到债务抵押义务无所不包。最近,他就卡夫公司(Kraft)收购吉百利公司(Cadbury)一事严厉指责了其首席执行官艾琳·罗森菲尔德(Irene Rosenfeld),结果闹得沸沸扬扬。这件事表明,在他和蔼可亲的笑容背后,仍然有着犀利的一面。
无论是在为撰写这篇文章而与首席执行官们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还是在与巴菲特合作撰写2008年出版的传记《滚雪球》(The Snowball)当中,我了解到很多有关他如何掌控那些他所参股企业的经理人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一如和蔼可亲的外表那样给人以鼎力支持和帮助。华盛顿邮报公司(Washington Post Co.)的首席执行官唐纳德·格雷厄姆(Donald E. Graham)说:“事无巨细,我母亲和我可以随时打电话向他请教有关公司业务的建议,对于我们这家规模不算大的公司来说,他的建议价值连城。”
在2008年3月信贷紧缩时期,由于信贷损失以及担心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可能无法筹到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其运营,伯克希尔公司在美国运通的股份损失了80亿美元。值此关头,美国运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肯尼思·谢诺尔特(Kenneth I.Chenault)不得不向巴菲特求助。外界可能会认为谢诺尔特不敢联系巴菲特。但事实恰恰相反,谢诺尔特相信巴菲特将是他的“坚强后盾”,因为巴菲特的公司持有美国运通13%的股份。谢诺尔特说:“即使是在金融危机最为严重的时候,他的风格还是一如既往地客观、直率,并且矢志不渝。”让这位首席执行官感到庆幸的是,巴菲特对美国运通公司面临的市场压力并不在意。
当时,谢诺尔特面临着强大压力,要求削减对投资者的回报,就像其同行所做的那样。他说:“巴菲特理解美国运通公司担心削减红利导致声誉受损的苦衷,并且赞成保持目前的水平。”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已经使其市值回涨了40亿美元。
在经济低迷时期,当其他的首席执行官朋友陷入困境时,巴菲特给予他们的并不只是建议。墙板和石膏产品制造商USG公司负责人威廉·富特(William C. Foote)与巴菲特的初次会面还是在伯克希尔公司于2006年出手阻止USG的股票抛售之前,其后伯克希尔公司购买了该公司17%的股份。富特试图通过列举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的房地产数据来打动他的这位新股东,但当巴菲特跟着随口说出上世纪40到50年代的数据时,他感到非常震惊。
尽管USG公司正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但巴菲特对待富特却与业绩平稳的公司经理人一样一视同仁,态度和蔼、不温不火。富特除了偶尔电话联系外,每年还会到奥马哈去拜访两三次,在巴菲特的办公室呆上几个小时与之攀谈,然后到他最喜欢的一家餐馆享用牛排。富特说:“他更多的是答问题、谈看法,但很少会指手划脚。”
这位USG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称巴菲特的观点价值连城,并能感受到他对自己充满信心,放手让其一展拳脚。其后房地产市场跌入冰点,对墙板的需求爆跌。巴菲特迅速出手干预,力挽狂澜的同时也兼顾了伯克希尔公司和USG公司双方的利益。在USG公司出售的将于2018年到期的4亿美元可转换债券中,伯克希尔收购了3亿美元,此债券年息为10%,以每股11.40美元的价格被转换成该公司的普通股。(在这项交易之前,USG股价约为每股5.66美元,目前约为13.40美元,这意味着转换的做法已经赚钱了。) 这种“债转股的做法”有效地拉升了债券的价格,同时将对USG公司损益表的影响限定在向伯克希尔公司交纳的 3000万现金年息之内,在USG公司一年亏损几亿美元之时真有如雪中送碳。
当巴菲特对某位首席执行官不满意时,你多半可以看出他不愿提及其人其事。富国银行(Wells Fargo)前任董事长理查德·迪克·科瓦舍维奇(Richard M. “Dick” Kovacevich)是巴菲特多年的老朋友,也是巴菲特认为可与沃尔玛(Wal-Mart)创始人萨姆·沃尔顿(Sam Walton)相提并论的出类拔萃的经理人,他说:“他对谁不满就会疏远他,即使表扬也是不痛不痒。如果你仔细观察他,就不难看出来这一点。”
被巴菲特公开批评——哪怕方式很委婉——可能也会使与他做生意的高管们不寒而栗。这事在今年1月21日落在了艾琳·罗森菲尔德头上,事情起因是卡夫公司同意以每股13.17美元的价格收购具有标志性的英国糖果公司吉百利(Cadbury)。伯克希尔公司是卡夫公司最大的股东,拥有 9.4%的股权。巴菲特反对这宗交易先前的条款,但又说如果卡夫公司能够做出调整投入更多的现金且不会导致“价值缩水”的话,他对此并无异议。
卡夫公司的股价应声上涨了,因为按他的说法似乎只要减少其中股票占有的比例、适当调高报价就能达到他的要求。当罗森菲尔德对计划进行修改——同意为吉百利公司的每股支付7.74美元的现金、并配送0.1874份卡夫公司的新股时,投资人认为这两家公司已经达成了协议。在消息宣布的那一天,套期保值资金Pershing Square资本管理公司的威廉·阿克曼(William Ackman)出现在CNBC的电视节目上,并且认为巴菲特也会投赞成票。
然而几分钟后,巴菲特在该电视节目上现身,宣称罗森菲尔德与吉百利公司达成的协议对卡夫公司的股东们来说“糟糕透顶”,绝对是一个“大错误”。他在电视上的严厉表情令观众目瞪口呆,因为这与他平时的风格判若两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要股东说:“你原以为他会感到满意,因为她只是按照他的意图去做的,但他却出尔反尔。”
巴菲特明确指出他认为修改后的标书“使价值受损”。他似乎尤为愤怒的是卡夫公司只是为了筹集资金(同时也为了挤走竞标对手)而收购吉百利公司、将利润丰厚的冷冻比萨饼业务出售给雀巢公司(Nestlé)。他认为以9倍营收额的价格出售比萨饼业务明显偏低 (在经济衰退时期,这笔交易对于利润丰厚和销售增长强劲的公司来说很划算)。为了避免缴纳10亿美元的税款,他主张罗森菲尔德应该将该部门剥离,这样可以得到免税。巴菲特自己似乎也对这宗业务觊觎已久,他说:“我真希望能以9倍的税前营收额来收购这宗比萨饼业务。”
卡夫公司高级副总裁佩里·耶特曼(Perry Yeatman)说,公司非常尊重巴菲特,并且期望有一天他能够看到这宗交易做得很明智。罗森菲尔德的其他支持者称巴菲特在电视上的表现主要是为了将自己与这宗交易撇清关系,因为他没能插手干预此事。当CNBC电视台两次问他是否会卖掉手中持有的卡夫公司股份时,他却避而不答。
巴菲特没有给出回答,他否认和罗森菲尔德之间存在着个人恩怨。他对CNBC电视台直言称他并未喜欢罗森菲尔德,因为她坦诚直率,他甚至会把她作为他遗嘱的托管人。当卡夫公司还在飞利浦·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旗下时,詹姆斯·基尔茨(James M. Kilts)是该公司的掌门人,并且他在从2001到2005年出任吉列公司(Gillette)首席执行官之前曾是纳贝斯克公司(Nabisco)的首席执行官。基尔茨是这两个人多年的好友。二人关系不和一说他并未加以评论,但是提到她和巴菲特之前“一直都是工作关系,没有什么私人交情”。 巴菲特也总是拿财务数据说话,他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失望之情:“我感觉变得更穷了。”

患难之交
巴菲特对待卡夫公司的态度与他对待伯克希尔公司所投资的大部分企业的态度相去甚远。他通常都表现得很热情、乐于助人,随时都准备为别人提供建议。尽管从“问题资产救助计划”(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接受了6亿美元的援助,伯克希尔公司投资的另一家企业M&T银行在信贷危机中运营保持了相对平稳。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威尔默斯(Robert G. Wilmers)并没有过度依赖巴菲特,在过去两年中,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坐镇布法罗,救助其他陷入困境的银行。巴菲特对M&T银行一直都和颜悦色,部分原因是威尔默斯做的收购项目很成功。他与巴菲特多是电话联系。他说:“80%或90%都是我主动打过去的。”他认为这位投资者是一位“价值连城”的咨询达人,能够提供绝妙的建议。有件事令人难忘:1979年,当管理者和投资银行家向威尔默斯施压,要求他参与对克莱斯勒的第一次救助行动时,他向巴菲特寻求建议。巴菲特的话言简意赅:“那些无法让你财富满袋的家伙总是会对你唠叨个不停。”
巴菲特对投资银行家的一贯看法是:无能、自私自利、夸夸其谈,这也是他不愿浪费时间与他们交友的原因。他早先试图投资华尔街并从中获利,结果以惨痛的失败告终。那是在1987年,他将伯克希尔公司7亿美元的资金投向了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thers)。巴菲特此前一直是以被动方式投资企业,但由于该公司的一位交易员在债券拍卖时有欺骗政府的行为,导致公司险些倒闭,他不得不亲自出面拯救这家投资银行。之后,他费了很大周折才与被驱逐出去的所罗门兄弟公司老板约翰·古特弗罗因德(John Gutfreund)断绝了关系。对巴菲特而言,对濒临破产的投行进行长达9个月的管理是他最痛苦的经历之一。巴菲特后来表示,从所罗门兄弟公司事件吸取的重要教训就是自己错误估计了银行管理层的能力。
鉴于这段历史,在金融危机最为低迷之时,当巴菲特拿出伯克希尔公司的50亿美元、大手笔注资投行高盛公司的时候,投资者们都对他的这一举动感到非常震惊。高盛公司是巴菲特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唯一一家一直在与之打交道的投行,因为现已从该公司离任的银行家拜伦·特罗特(Byron Trott) 自2002年以来成功地向他推荐过数家收购目标,从而赢得了他的信任。
巴菲特曾经告诉过我,1940年在他10岁的时候,他在去纽约证券交易所时,遇到了高盛公司的高级合伙人西德尼·温伯格(Sidney J. Weinberg)。然而,在金融危机发生之前,巴菲特从未和高盛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Lloyd C. Blankfein)打过交道。在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 )倒台后几天,就在美国所有主要银行看样子都难逃此劫时,是特罗特以高盛公司的名义接触了这位投资人,洽谈的交易较其他公司更有利可图。伯克希尔公司支付50亿美元购买了高盛公司10%的永久优先股,并且附带了权证,当股票价位达到每股125美元的时候,可以以115美元行权,这意味着权证已经在赚钱了。如果当时伯克希尔公司立即行权的话,它每股可以净赚10美元。高盛公司借助巴菲特的声望随后又融到一笔50亿美元的资金,是高盛公司管理层当初预期融资额的两倍。
几天以后,巴菲特与布兰克费恩第一次见面,会谈的气氛轻松而又愉快。巴菲特随后采取行动保护其投资,首先作为美国最值得信赖的投资者通过使用其个人资产公开力挺美国联邦政府的拯救华尔街计划,然后在高盛公司拿出数十亿美元给雇员发放红利引发众怒之后,他通过与其管理层协作拿出5亿美元资助小企业。
巴菲特对企业首席执行官的贪婪向来不留情面,他的年收入仅有区区10万美元。他几乎是让所有伯克希尔全资控股的企业经理们自行决定其收入,由于他自己拿得很少,后者也相应把标准定得偏低。但巴菲特在考虑参股公司的时候,其做法却更为灵活。富国银行的科瓦舍维奇(Kovacevich)在行使股票期权后的年收入能达到上千万美元,他拒绝把期权列入公司财务报表的开支费用里面。巴菲特却力主将它们计入成本,但这丝毫没有伤害两个人的关系。
就在巴菲特在CNBC电视台上抨击罗森菲尔德的同一天,他在接受彭博新闻社的采访中却对布兰克费恩赞赏有加。他说:“我认为在高盛公司没人比劳埃德·布兰克费恩干得更出色,对于他掌管高盛公司的作为,我几乎无可挑剔。你们也许会认为银行会备受非议和抨击。”罗森菲尔德让巴菲特感到财富在缩水,而布兰克费恩又在为他迅速聚敛财富。
  
最高褒奖
巴菲特对于那些能够游刃有余地经营高盈利业务的高管们喜爱有加。他欣赏管理技巧中的每个细节,就像一位艺术资助人喜欢观看工作中的雕刻家一样。富国银行的科瓦舍维奇是他欣赏的最有管理技巧的首席执行官之一。科瓦舍维奇认为巴菲特“比其他投资者管得都少”。他说,他们俩在10年中最多只进行过20次会谈,尽管该银行是伯克希尔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之一。当西北银行(Norwest bank)于1998年收购富国银行时,科瓦舍维奇是该银行的首席执行官,当时巴菲特坚持不让科瓦舍维奇向他透露任何内幕消息,因为那会妨碍伯克希尔买卖股票。
詹姆斯·基尔茨曾经使纳贝斯克公司扭亏为赢。当巴菲特于2001年与基尔茨见过面后,他在《财富》杂志上称“在纵论业务大势时,他是我接触过的最有见地的人”。那一年基尔茨重新出山来拯救吉列公司,他之所以这么做部分原因是想与巴菲特合作,因为伯克希尔公司拥有该公司9%的股份。随着吉列公司的业绩转好,这位奥马哈的投资人对基尔茨的喜爱之情与日俱增。
当时,吉列公司因收购电池制造商金霸王(Duracell)多付出数十亿美元而正陷入困境。此外,该公司还不切实际地向投资者们承诺15%到20%的年收入增长率,并且为了达到预期目标以“渠道填充”的促销方式将产品销售给其分销商。让巴菲特感到满意的是,基尔茨完全摒弃了发布营收指导的做法。他裁减了数千个工作岗位,关闭了工厂,偿付了债务,并且将资源转移到新产品和广告上。
尽管如此,基尔茨尽量不去打扰巴菲特。他说,巴菲特是一个沉默寡言的董事会成员,但是他一旦开口说话,“就会有很大的分量,并且思路清晰,令人难忘”。在一次董事会议上,基尔茨提议提高董事们的薪酬,其他两位董事强烈反对这一提议。巴菲特很快打断了争吵,而且为了给反对者台阶下,他说:“好,那么我只给你们两位涨工资。”
在吉列公司扭转颓势之后,巴菲特辞去了在该公司董事会的职务,全身而退。他当时说:“如果你找到了合适的企业领导人,就不再需要我了。”基尔茨认为这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何时抽身而退
没有谁比穆迪公司(Moody's )这个麻烦缠身的评级机构更需要巴菲特的援手了。穆迪公司和其他评级机构因对问题按揭贷款证券的信用评级标准太过宽松而被外界指责为此次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之一。2009年3月,伯克希尔公司拥有超过20%以上的穆迪公司股权。然而,有数位评级机构的前任分析师感到很困惑:巴菲特为何不敦促该公司董事会收紧信用评级标准或者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呢?的确,巴菲特有责任旗帜鲜明地抨击全球金融体系的虚假评级,就像他向卡夫提议该支付多少钱给吉百利公司那样。
一位了解穆迪公司高管层内幕的离职员工称,巴菲特虽是穆迪公司的投资人,但过问事务不多。另一位穆迪公司的内部人士确认:“包括首席执行官小雷蒙德·麦克丹尼尔(Raymond W. McDaniel Jr.)在内的公司高管们并不是定期与巴菲特会晤,在制定企业管理和业务战略上也未征询过他的意见。”穆迪公司拒绝对此作出评论。
穆迪公司和巴菲特有理由保持距离;该机构对诸如伯克希尔这样的主要投资者进行评级有悖于公众利益。分析师在审查一家公司时应该不会去考虑降级是否影响他们的个人收入。穆迪公司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时披露了与伯克希尔公司的关联交易。
尽管如此,穆迪公司的一位前任分析师提到了曾在2007年发过电子邮件给巴菲特,警告他评级证券化交易产品是一颗定时炸弹,并询问他是否需要更多的信息。这位分析师说,巴菲特在回复的电子邮件中写道,他是一位被动的投资者,从不插手穆迪公司事务。巴菲特没有对电子邮件一事作出回应。
在这些非同寻常的情况下,对于巴菲特脱离该评级公司的成本无法量化。穆迪公司的股价自那时起已下挫了50%以上,资产担保证券的投资者损失了数十亿美元。该机构在2009年4月将伯克希尔从最高的AAA等级下调了一级;巴菲特则从2009年7月开始出售,截至目前已卖掉了手中约1/3的伯克希尔公司的股权。
  
强迫出局
如果说穆迪公司是巴菲特只投资而不参与管理的一个案例的话,对于可口可乐公司,这位投资人实际上仔细审查了其管理层方方面面的关系。多年来,巴菲特一直都很敬重可口可乐公司德高望重的首席执行官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从未插手其经营管理。郭思达也从未向他征求过建议。郭思达在1997年因患癌症意外离世后,这个饮料业巨头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巴菲特迫使郭思达的继任者道格拉斯·伊维斯特(M. Douglas Ivester)于1998年提前离任,那一年,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达到最高点,伯克希尔公司的股权价值达到了170亿美元。在随后几年,该公司偏离了正轨发展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越来越多地介入,试图扭转局面。2000年,伊维斯特的继任者杜达富(Douglas N.Daft)建议收购桂格燕麦片公司(Quaker Oats)以壮大其“佳得乐”(Gatorade)品牌实力。巴菲特在一次董事会的特别会议上否决了这个想法,他用一句商标广告语来打趣:“我们每年将用20亿箱可口可乐来换4亿箱的佳得乐。”随后,百事可乐公司收购了桂格燕麦片公司,这宗交易被公认是成功的。可口可乐公司放弃了这个机会是否明智饱受质疑,但巴菲特的影响力却无可争议。
巴菲特对可口可乐公司杂乱无章的企业文化和低收益深感头疼,但是他的烦恼鲜为人知,因为他很少在公开场合发表意见。杜达富以身体原因为由于2003年2月份退休,巴菲特开始直接参与首席执行官的甄选。他试图说服基尔茨来接任这个职务,当基尔茨拒绝后,又曾想聘任通用电气公司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最终,巴菲特与前可口可乐公司首席执行官内维尔·伊斯戴尔(E. Neville Isdell)签约,请其重新出山以稳定公司。在伊斯戴尔退休后,穆泰康(Muhtar Kent)接任其位,他用新兴市场的增长来弥补美国国内销售的下滑。随着可口可乐公司收益的增长,巴菲特与其首席执行官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他从活跃的前台引退,于2006年辞去了在该公司董事会的职务。伯克希尔公司仍然拥有可口可乐公司2亿股,约占8.6%,如今这些股权价值110亿美元。

将赌注押在“火车”上
2008年4月,巴菲特与伯灵顿北方圣菲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马修·罗斯(Matthew K. Rose)坐着老式火车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旅行到芝加哥。在长达430英里的旅途上,他们吃着汉堡包和软心豆粒糖,讨论着罗斯最近制定的加快铁路扭亏为盈步伐的计划。罗斯请他的客人参观了伯灵顿公司的芝加哥联合运输货场,该货场负责处理在水路、铁路和公路间运输的集装箱,无需中途卸货。巴菲特最终将伯克希尔公司对伯灵顿公司的股权增持到了22%。
2009年,罗斯同意以260亿美元的价格将余下的铁路出售给伯克希尔公司,也圆了巴菲特自己所谓的“火车梦”。巴菲特把这看作是“把宝全部押在美国经济的未来上”。他预计,随着经济的复苏,铁路运输业务将会增长,来自亚洲的进口将继续占统治地位。伯灵顿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煤炭运输企业,煤炭运输占其营业收入的1/5强,因此即使美国转而使用更清洁的能源,但他预计全球仍将继续使用煤炭。如果铁路公用路线穿越用地成为从风电场输送能源的电力走廊的话,伯灵顿公司最终可能也会成为大赢家。
巴菲特一直以来都喜欢令人兴奋的东西,而伯灵顿公司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资讯信息。他从USG公司了解到了墙板需求,从美国运通公司了解到了消费品信贷的趋势,然而罗斯将铁路称为经济的万花筒,铁路运输方式是商品、批发、消费和国际贸易流向的窗口。巴菲特从其他首席执行官那里获知消费者趋向更低的消费水平这一信息后,综合来自万花筒的资讯来统筹分析。巴菲特从伯克希尔公司的投资组合中获取了众多资讯,其中包括建筑材料、珠宝、家具、房地产、信贷、私人飞机、真空吸尘器、建筑钢铁、报纸广告以及其他产品和服务等销售信息。 他目前掌握的有关美国经济的信息比任何人都多,速度也可能更快,连美联储都自叹弗如。
这一切大大有助于罗斯与他的新老板保持良好关系。既然他在为巴菲特做事,还能期望什么呢?他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并且能得到美国企业界最好的建议,而且巴菲特也会利用一些事件来鼓舞员工的士气。作为回报,罗斯也需要替巴菲特赚钱,他拒绝对此作出评论。如果他做到了,在奥马哈的伯克希尔公司年会上,巴菲特除了将其所有的产品推销给3.5万名为展览而来的投资者外,还会对他进行表彰,并会在伯克希尔公司致股东的信中大力褒奖。这是巴菲特每年给他的经理人们开出的成绩单,在信中他表扬的力度有高有低,如果对某人不满意就只字不提。
对于一家由伯克希尔公司全资控股的公司来说,为巴菲特赚钱的方式只有一个,那就是尽其所能去挣钱。当出现问题时,伯克希尔公司无法像对USG公司和高盛公司那样提供代价高昂的交易,因为收益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因此罗斯的头等大事是让伯灵顿公司远离麻烦。
巴菲特认为罗斯堪当此任。他收购伯灵顿公司的部分原因是出于对其管理层充满信心。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们之间的交易不仅长久融洽,还能互惠互利。就像吉列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基尔茨说的那样:“我们有着亲密无间的私人关系,但是当合作结束时,我知道一切都源于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