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斯科尔兹尼的故事(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5/01 02:34:33
斯科尔兹尼和他的突击队在意大利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这也出乎了希特勒的意料,任务顺利完成也许是可以想象的,但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能做到人员毫发无损,这就有些出人意料了。看来,特种作战不可忽视。于是希特勒认为“弗里登塔尔特种部队”应该扩编,加强这一方面的建设。斯科尔兹尼当然不会错过这种扩大自己实力的好机会,他立即开始招兵买马。

 

首先,一些前“勃兰登堡部队”的成员跑来要求加入斯科尔兹尼的部队。“勃兰登堡部队”原先是隶属军事情报局的一支特种作战部队,在过去几年曾有过很成功的战例,可惜的是,由于军方高层普遍的不重视,导致这支部队被更多地用于正规作战(下一次他们将出现在“跳马行动”中),完全失却了非常规作战的意义,这导致该部队损失惨重,人员士气也大幅下降。现在突然有这么一个“特种部队”招工,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自然趋之若鹜,这让他们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除了“勃兰登堡部队”,积极参加斯科尔兹尼部队的还包括海军与空军的一些小单位,例如小型潜艇驾驶员、潜水员等等,在这里我们谈一个很特殊的单位“莱昂达尼斯中队”。

 

“莱昂达尼斯”中队的正式名称是:第200轰炸航空团第五中队!这个轰炸航空团本身就是一个秘密机构,它担负的是远距离侦查、新型飞机测试、飞行并测试缴获的敌军飞机。这个航空团下辖五个中队,请各位看看这些各负其责匪夷所思的中队:

 

第一中队:拥有3—4架亨克尔115型轰炸机,他们负责把军情局特务投放到敌后去执行任务。仅在1944年7月,这个中队就投放了260多名男女特务。这个中队的行动受保安处(SD)指挥。

 

第二中队:负责电子战、远程侦察、甚至还包括运送物资到中国华北交给日本人等等。

 

第三中队:负责FW—190战斗机装备鱼雷进行攻击的问题,但这个计划从未真正启动过。

 

第四中队:负责长途远程侦察的飞行人员训练,使用容克90、容克290、容克390等飞机。

 

第五中队:负责自杀飞弹。

 

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也不知从何而来,但第五中队“莱昂达尼斯”却是出自斯科尔兹尼的想法。很多德国人非常反对“自杀攻击”这一做法,甚至连希特勒也不赞同,他们都很珍惜飞行员,而不希望把宝贵的飞行员用于自杀式攻击,这不仅浪费,而且完全不符合西方人“骑士精神”的传统。


(纳粹狂热分子、自杀式飞弹的积极倡导者:汉娜·莱希,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这种飞弹用于实战,汉娜肯定会要求亲自驾驶,她绝不是一个怕死的人。)

 

但斯科尔兹尼和另一个王牌女试飞员汉娜·莱希却积极主张建立这个部队,他们俩出于对纳粹的狂热而力主,而且他们两人都是希特勒最喜爱最欣赏的人,说话自然有份量。斯科尔兹尼在44年时开始感悟到帝国的军事实力已经远不如前,他很希望有一种有效的、杀伤力巨大的新式武器出现;而汉娜·莱希似乎比斯科尔兹尼更加热心于纳粹事业,她在纳粹政权行将崩溃的最后一幕还赶至希特勒地下暗堡想带着希特勒飞离柏林,战后的汉娜·莱希从不掩饰她对第三帝国的忠诚,一级铁十字勋章永远佩戴在她的胸前。所以,只要对帝国有利的举措她都赞同,更何况自杀式飞弹的研制和测试以及运用都与她的本职工作相关,她全力赞同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谓的自杀式飞弹就是在V—1式飞弹上进行改造,添加了一个小小的驾驶舱,可以容纳一个飞行员坐在里面进行控制飞弹的方向,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飞弹的命中率。据说当年日本人跑来学习观摩后心领神会地走了,后来搞出了“神风”。而德国人的方式有些不同,这个自杀式飞弹允许飞行员在最后一刻跳伞逃生,虽然这种逃生的机率绝不会太高,但最起码表示这种“自杀式飞弹”并不要求飞行员与目标同归于尽。


(这是一张纳粹德国自杀式飞弹的图画,大家可以看见那个小小的驾驶舱。)

 

在第三帝国军事实力日暮西山的时刻,这种飞弹也并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因为军方普遍不欣赏这种“死亡攻击”,而且最关键的是,试飞时发现这种V—1飞弹极难操作,汉娜·莱希技术高超,好几次死里逃生,其他人就没这么运气了,为了试飞这玩意儿死了好几个飞行员,汉娜战后回忆说“驾驶这种飞弹的难度,就象在空中驾驶一架钢琴。”这么一来,空军方面对这种自杀式飞弹失去了信心和兴趣。甚至连希特勒也不很热衷,要不是斯科尔兹尼和汉娜·莱希两个爱将竭力主张的话,估计他早就下令取消这一计划了,但希特勒特地指出:在进行这一攻击前,一定要得到他的批准才行。

 

提到希特勒,说一句题外话吧,很多人总是通过一些道听途说或者街头杂志认为希特勒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恶魔,他总是驱使无数的人送命而毫无悔意······,这么说当然不错,但希特勒也是一个人情味颇重的人,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有一次,菲格莱因在军事会议上提到了舍尔纳将军如何英勇,在火线上冒着枪林弹雨屹立不动地指挥部队,希特勒听完后很幽默地说“要是我,我就卧倒隐蔽”。另一次,希特勒大本营卫队的一名下士跟希特勒的一名女佣搞七捻三,希特勒严肃地提醒下士要注意军人的荣誉和尊严,不应该胡乱瞎搞而应该和人家结婚,下士却嬉皮笑脸“我拿着下士的军衔怎么能结婚呢?”,希特勒也笑了,然后把他提升为中士。

 

战后,约翰·托兰采访斯科尔兹尼,斯科尔兹尼把王牌飞行员鲁德尔介绍给托兰,在西班牙三个人见了面,斯科尔兹尼与鲁德尔兴奋地交谈起来,他们谈到了鲁德尔违背希特勒命令多次驾机亲临前线攻击苏军(鲁德尔成为王牌后,希特勒不许他再升空,怕他出意外),在一次进攻中鲁德尔受了伤,被截去了一条腿。希特勒得知这一消息后欣慰鲁德尔保住了性命,说了一句:“当然,要是小鸡想比母鸡更聪明的话······”(这一句话在《历史的剪影》和《最后一百天》里翻译不同,新版的《最后一百天》不知是如何翻译的),鲁德尔笑着对斯科尔兹尼说:“我就是小鸡,元首就是那只母鸡。母亲总是想保护孩子。”

 

说这些小事例的目的不是想证明“希特勒是好人”,而是想说明任何人都有他的两面性,历史人物亦如此。现在出版的很多“领袖身边的故事”都是回忆一些温情脉脉的小故事,以此来证明领袖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进一步引申到“领袖们就是伟人”,这种偷梁换柱的把戏非常多。其实我也可以写出100个希特勒如何关心下属平易近人的小故事,难道就可以给希特勒翻案了吗?当然不行,小善掩盖不了大恶,这是历史的底线,任何人不能越界而行,而且,一个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历史人物绝不等同于伟人。

 

言归正传,斯科尔兹尼和汉娜·莱希的自杀式飞弹行动最终不了了之,军备部长施佩尔也极力反对这一计划,200轰炸机大队队长鲍姆巴赫在空军上层的默许下,下令取消了这一方案。

 

在43年9月奇袭大萨索的行动取得完全的成功后,希特勒与斯科尔兹尼都对这种特种作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下一个计划是绑架法国元帅、总统贝当。意大利投降后,法国的形式岌岌可危,希特勒担心贝当元帅的立场不稳定,也会和意大利一样发生倒戈,所以他让斯科尔兹尼准备一下,看看能否绑架贝当。斯科尔兹尼这里紧锣密鼓地操作起来,但德国上层却一直找不到贝当元帅准备投降盟军的迹象,再加上外交部非常反对在法国来这么一手,最终这个计划被取消。

 

斯科尔兹尼还操纵了1943年秋季发生的“远跳行动”,所谓的“远跳行动”就是指刺杀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的计划。您还记得电影《德黑兰1943》么,就是描述这段历史的,而且,由苏联人为主角的这部电影在很大程度上与真实历史非常相近。

 

1943年,德国情报机关破译了美国海军的一封电文,电文上说十月中旬三巨头将在德黑兰召开会议。该如何应对这一情报呢?希特勒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帝国保安总局的卡尔登布隆那,后者选择了斯科尔兹尼来负责这一行动,“远跳行动”正式开始。

 

在这儿,我们要大略说一下“西塞罗”这个间谍,西塞罗(这是一个代号)可能是二战期间最值得一提的德国间谍。1943年,一名英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悄悄找到了德国使馆的人,声称有一些文件可以卖给德国,索价2万英镑。这个价码在当时可是个天价,而且这种冒冒然跑上门推销情报的方式显然让德国人吃了一惊,每个人都疑惑:真的假的?

 

情况上报到帝国保安总局六处处长舒伦堡那里,舒伦堡也觉得不可思议,但他还是决定买下那些情报,所以他派人赶至土耳其安卡拉,联系上该情报贩子,买下了他手上的情报。这些情报拿回德国后,舒伦堡发现都是些闻所未闻的英国领事馆秘密情报,当然非常有价值——如果这些都是真的;话说回来,就算是假情报,这2万英镑一样很值得,因为做情报工作也需要知道对方是如何用假情报来欺骗自己的,另外,通过这些情报的内容,德国情报部门已经能破译一部分英国外交部的密码。

 

舒伦堡把所得到的资料整理后上报给希姆莱和希特勒,随后他就与这个情报贩子开始密切联系,并给对方取代号为“西塞罗”。在一年的时间内,西塞罗给德国人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其中包括德黑兰三巨头开会的消息。德国人也支付给西塞罗大量的金钱,甚至有一次,西塞罗嫌盗取英国大使密码箱文件太麻烦,他要求德国人给他配把钥匙,德国人真的给他配好了钥匙,后来西塞罗说:这样就方便多了,我可以随时打开保险箱······。


(从封面看,这是一本关于西塞罗精彩故事的书籍。)

 

战后的一本回忆录里,有相关人员提到,西塞罗提供的情报里谈到了44年诺曼底登陆的计划,虽然比较模糊。但德国军情局认为这是无稽之谈,没有采信。

 

在于西塞罗打交道的过程中,舒伦堡他们也发现西塞罗这个人疑点很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西塞罗自己的解释是他恨英国人,因为他父亲死在英国人手上。但后来证明他在撒谎,因为他父亲平和地死在床上而不是死于任何人之手。德国人查了好久最后得出结论:西塞罗充当间谍的原因仅仅是为了钱!他撒谎是为了掩饰他对金钱的渴望,仅此而已。

 

1944年8月后,因为土耳其政府与德国中止了外交关系,西塞罗这条线中断了,他完成了二战中最大的德国间谍案的最后一幕。

 

但还有很滑稽的一幕,战后西塞罗并没有暴露,他拿着德国人支付给他的英镑跑去银行存款,却被告知这都是伪钞,一气之下的西塞罗打算控告西德政府,但最终没什么结果。(舒伦堡的回忆录里对支付给西塞罗伪钞一事只字未提,还多次强调这笔经费从保安总局和外交部里共同支付,这说明了什么呢?而舒伦堡的副手在回忆录里却谈到了支付西塞罗的英镑大都是来自“伯恩哈特企业”制造的伪钞。)

 

“远跳行动”从一开始就不顺利,这一次,苏联的情报人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首先是苏联传奇间谍尼古拉·库茨涅佐夫装扮成从乌克兰来的德军中尉保罗·希伯特,他和党卫军二级突击队大队长冯·奥特交上了朋友,这个冯·奥特的酗酒及嘴上不把门是出了名的,果然,一瓶白兰地下肚后,他不仅告诉了库兹涅佐夫关于“远跳行动”的情况,甚至还委托对方如果去德黑兰,帮他带一块便宜些的波斯地毯。虽然不知道德国人到底会在哪里动手,但这一情报还是非常宝贵的。

 

现在,轮到另一名苏联情报员瓦塔尼亚上场了(我觉得他就是电影《德黑兰1943》中的男主角),这一年,他刚刚19岁,瓦塔尼亚的父亲也是苏联特工,现在他在伊朗以富商的身份开展活动。瓦塔尼亚很成功地在德黑兰组建起了他的情报小队,尽管这些成员来自不同地方,各自的遭遇也不尽相同,或者说加入情报组织的目的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愿意为苏联政府效力。

 

在获悉了德国人的计划后,瓦塔尼亚的小组(代号“轻骑兵”)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价阻止德国人的行刺计划,他们受命在德黑兰找出德国人的电台联络站。于是,“轻骑兵”们在德黑兰的大街上四处寻找、跟踪,每天没日没夜地工作14个小时甚至更多。干这一行,苏联人显然很有经验,因为从1940年2月至1941年8月这个小组在德黑兰查获过400多个德国间谍,1941年9月苏军进入伊朗后,这些德国特务被全部抓获。但这其中不包括弗兰茨·梅耶,他是德国派驻伊朗的特务头子,非常厉害,当他嗅觉到气氛不对时,他已经逃跑并隐藏起来。苏联特工瓦塔尼亚的确很优秀,他和他的部下四处寻找梅耶,最后找到了他——梅耶化装成一名掘墓工人在一座亚美尼亚公墓园里打工。


(这就是传说中的苏联情报人员瓦塔尼亚,《德黑兰1943》男主角的原型。很多历史故事可以很容易地改编成电影电视,关键问题是:把爱情戏放在哪里!  )

 

这一次事关盟国三巨头的性命,“轻骑兵”小组自然全力以赴,很快,他们找到了德国派遣来的第一批特务,这些人在德黑兰郊外60公里的库姆小镇附近建立了6座无线电联络站。于是,苏联人悄悄地监视着这帮德国人,跟着他们来到了德黑兰,德国人带着武器骑着骆驼赶到了德黑兰的一座别墅,丝毫没有发觉苏联人已经盯上了他们。

 

苏联人紧紧地监视着这些德国间谍,德国人完全不知道,他们还顺顺当当地与柏林联系呢,谁知道这些电文却被苏联人破译了。通过破译的电报,苏联特工得知了德国人准备派遣第二组间谍到德黑兰实施暗杀或者绑架三巨头的计划,而且,这第二组将由斯科尔兹尼亲自带队,据说斯科尔兹尼已经赶赴德黑兰查看过地形。苏联人马上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位斯科尔兹尼先生身上。

 

苏联特工立即行动,把第一批德国间谍一网打尽,但命令他们继续与柏林方面保持联络,发送假信息欺骗柏林。当然,如果能等待机会抓获斯科尔兹尼这个猎物,对苏联情报机构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但时间不允许了,三巨头已经抵达德黑兰,会议即将开始,谁也不敢冒着风险让斯科尔兹尼跳出来活动。于是苏联情报机构故意泄露了“德国谍报网已经被查获”的消息,这把德国人吓得不轻,斯科尔兹尼的第二队人员赴德黑兰一事自然就取消了。德国人对此的说法是,当时那批谍报人员虽然被苏联特工控制,但还是有人冒险给柏林发出了“我们已被监视”的警告电文,柏林得知后不想让斯科尔兹尼去送死,于是取消了这一计划。

 

战后的瓦塔尼亚还透露,德国人甚至计划在丘吉尔生日那天,利用下水道进入英国大使馆进行刺杀,但这一计划同样失败了。(《德黑兰1943》似乎据此而来)

 

瓦塔尼亚在他为苏联政府效力的一生中获得了很多勋章,包括卫国战争勋章、红星勋章以及苏联英雄勋章等,他的身份直到2000年才得以解密。

 

当然,对于“德黑兰1943刺杀三巨头”一事,国内网站也有相关的文章,具体详实,远比我上述的更加精彩,甚至提到了“斯科尔兹尼策划利用自杀式飞机撞击会场”,但很遗憾的是,这类报道当做故事消遣当然很有趣,但我却一直没能找出具体的出处,所以难以100%地采信。


(德黑兰1943,很著名的一张合影,这张合影的意义可以说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刺杀三巨头一事虽然未获成功,但却成为小说、电影的最佳题材被反复使用,同时也引起了历史学者对它的极大兴趣。例如英国著名的二战历史作家戴维·欧文就认为,希特勒从来没有支持过暗杀盟军最高领导人的计划,甚至对卡纳里斯准备对苏联红军将领下手的行动也不予认可。在戴维·欧文的两本书里都提到过,希特勒很不理解他的对手为何要喜欢一方式,他从不使用政治谋杀这种方式打击过他的敌人。

 

戴维·欧文是一名右翼作家,在我看,他可能是过深地卷入到了第三帝国堆积如山的资料中去,以至于对希特勒产生了无限的理解及同情。可惜没看到他的全书,无法对他的推论做出评价。

 

在舒伦堡的回忆录里还提到过纳粹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也有过计划想要刺杀斯大林,不过,与其说是计划不如说是臆想更加合适。里宾特洛甫告诉舒伦堡,他打算与斯大林进行一次单独的会见,然后他就有机会把斯大林干掉,所以他请舒伦堡提供帮助,看看是否有那种钢笔式的手枪,能方便携带而又不引人注意。之所以说里宾特洛甫这个计划是“臆想”,因为他的这一想法毫无可行性,完全是为了在希特勒面前表现自己具有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果然,这一构思很快就不了了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