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肥妹之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9:03
肥妹之死
文/张五常
读《壹周刊》叙述肥妹刘美英给一群青少年活生生地打死的故事,心境难平久之,想,香港的社会变成怎样了?
我自己出身不清高。二战时在柳州,七岁,为了自保差不多天天跟广西仔打架,还活着算是有点真功夫。一九四八年进入了湾仔书院,是名校,但当年的湾仔自成一家,龙蛇混杂,烂仔、黑帮所在皆是,什么三角锉、西瓜刀之类时有所闻。当年湾仔的同学后来都成为专业人士,养妻活儿,是出淤泥而不染吧。
想当年,湾仔的青少年“开片”,要不是为了报复,就是争地盘,或争女仔,或争钱,总有点东西要争。今天打死肥妹的青少年呢?据说不喜欢她,但无怨无仇,没有利益冲突,只是拳脚交加,用上什么哑铃,再不够就性虐待一番。为的是什么?细读报道,为的只是要过一下瘾!香港的青少年怎会变得这样没出息了?
九个被起诉,八个定罪,大多数的罪名是误杀。误杀?从晚上九时打到早上八时,共十一个小时,打到死为止,何误之有?一位朋友替青少年解释,不是不停地打下去,而是停一阵,再打一阵,停停打打的。这是想后再打,何误之有?法律当然有误杀的定义,我不懂。不知道这样打会打死人吗?是蠢?于是误杀?不知上帝会怎样判。
自己不清高。五十多年前在香港被逐出校园,无课可上,流浪西湾河街头。该区满布打工仔,散工者众,黑帮却少见。塘中无鱼,虾仔为大,我的家在那里算富有。挤身打工仔群中,没有以富家子自居。后来到美国求学,少用家中的钱,课余之暇,洗碗、剪草等工作可做则做。不伟大,只是西湾河的朋友赚一餐吃一餐,美国的同学企枱、洗碗,自己也就跟着做了。这是风气。
比较幸运,后来在荷李活传授正光人像摄影,每小时可得五元,洗碗只二元,让同学们羡慕。也算得准:拿一个“A”可节省的学费或可获的奖学金大约美元三百,好赚,把心一横,成绩一律是“A”。看到了机会,于是斩瓜切菜。香港今天的青年没有机会吗?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薪酬比国内的大学教授起码高出五倍,教育免费,再不够父母去拿什么综援金。机会如斯,为什么香港的青少年或则有书不读,或读而不成,却有闲情逸致去把肥妹活生生地打死呢?读书不成,难道香港没有洗碗工作吗?我的儿子当年在香港求学,暑期不是到玩具店打散工吗?今天香港的一些议员要推出最低工资、最高工时,难道无所事事的青少年打死一个肥妹没有半点启示吗?这些问题,思之怆然。能不怆然哉?肥妹之死,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水洗不清的。
那就是香港的社会风气已经腐烂到核心那里去──英语所谓rotten to the core是也。有谁敢站起来反对我这指控呢?打肥妹的青少年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十多个,一些过了手瘾离开,最后定罪的只八个。八个也是一群,在我年轻时,这些只为过手瘾而打死人的青少年半个也没有。敬语特首:论含意,今天香港吵呀吵的项目或题材,皆不及肥妹之死的含意来得严重。政府花了那么多钱搞教育,搞医疗,搞综援,换来的竟然是一群一群的陷于迷惘之境的青少年。是悲剧,悲也,能不悲乎哉?政府不一定要负全责,但难辞其咎!
2006-8-18  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