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然分材教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0:07:46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作者: 熊川武                           [字体:大中小 ]
摘  要: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学习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旨在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它由“感情调节、反思诊断、普补分读、课堂作业、问题跟踪”五个环节或方面构成,辅以“自编词典”和“导生制”。这些举措既改变了传统因材施教对经验的过分依赖性与弱操作性,又避免了“分层教学”对学生分类别群造成的负面影响。实验证明,自然分材教学能较大幅度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师生的幸福感。
关键词:自然分材;教学;反思;创读;跟踪;自编辞典;导生制
现行的班级教学大多没有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为它通常无力顾及学生差异,不得不在教学内容、方法、速度上一视同仁。这虽然对中等学力的学生大为有益,但在不经意中致使部分优生“陪读(坐等他人)”,和不少弱生(通称困难生或差生)“白读(收效甚微)”。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国际上先后出现了多种形态的个别化教学思想与实践。
但遗憾的是,由于没有找到让学习任务随学生的差异自然分化的使教师相对省力的方式,许多个别化教学实践步履维艰。因为当学生差异的认定和相应的教学任务的分配等都由教师负责时,这种教学无形中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又压抑了学生合理的主体性,必然难以大面积推广。
为使教师摆脱这种困境,走向名副其实的面向全体学生的班级教学,笔者于几年前开始在“理解教育”范围内实验自然分材教学,[1]这里略谈其核心思想与实践框架,求教大方。
一、自然分材教学的基本特征
自然分材教学是教师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并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的一种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其主要内涵有三:一是“让教学任务随学生差异自然分化”,意味着学习任务由学生的学力等因素决定而不是人为分配。这主要表现为谁学得快,谁就应该获得更多的学习内容。二是“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研究”,即每个学生都要在习题册上标记自己的学习问题(作业中出错的题),然后跟踪,并尝试从多角度解决,使得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与速度。三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形态”,说明自然分材教学不仅是方法,而且是理论系统。
从定义可以看出,自然分材教学虽带有传统因材施教的印记,但于根本处分道扬镳,显示出自己的特征:
其一,立足科学性,淡化传统因材施教的经验性  源于古代个别教学的因材施教,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当年,缺乏统一的招生制度,学生年龄不一,随到随教,学习进度因人而别。这决定了当时的因材施教大都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与之相应的认识饱含经验成分。与此不同,自然分材教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它遵循提出假说并通过实践验证的科学范式。其基本假说是:教学就是解决问题①,针对问题用适宜的方法教学效率最大。也就是说,不明确问题的教学往往造成较大的浪费。为了检验这个假说,为了让师生非常具体地把握自己的教学问题,自然分材教学采取了“反思诊断”与“问题跟踪”等方式,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二是它的结论具有可重复性。自然分材教学方案在部分省市的20多所学校实施,大都获得了同样的结论。三是它有广泛的理论支持。反思性教学与相关心理学理论认为,聪明的教师与学生是随时能说出自己的教学问题的人。他们不仅有问题意识,而且在经常琢磨怎么解决问题。因此,让师生跟踪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增长智慧成为自然分材教学的科学性特征之一。
其二,实施“自学互帮”,矫正传统因材施教仅发挥教师作用的单一性  传统因材施教仅注意教师的功能,忽略了学生自我长善救失和学生相互帮助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班级授课制下,如果照搬它的做法,一旦弱生较多,教师就力不从心。因此,自然分材教学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学生自学互帮。因为只有坚持自学,学生才能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区别轻重缓急,把学习时间用到急需用的地方。所以,凡通过自学能较好掌握的内容,教师都应要求学生自学。当然,这里的自学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有预期的目标与相对完整的实施方案,不是随心所欲,放任自流。在自学的同时,学生相互帮助。优生帮助弱生,不仅使优生有机会做“导生”,像老师一样“教育”别人,从中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内容,而且加强了与其他学生的交往,从他人身上学到东西。正如优生并非处处都优,弱生也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在许多方面可以帮助优生,促进优生发展。而互相帮助的风气一旦形成,真正的合作学习成为现实,提高弱生的担子再不必教师一人挑。
其三,建构操作程序,改变传统因材施教在班级教学中的弱操作性  传统因材施教的操作性较弱,所以它提出的一些原则性建议大都难以走到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而自然分材教学则借助以下五个主要环节或方面,使得针对不同学生的教学在较大程度上实现。
总之,自然分材教学立足科学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操作环节,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因材施教的扬弃。
二、自然分材教学的基本环节
自然分材教学是课内与课外统一的循环过程,具体环节如下:
(一)感情调节
上课伊始,教师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带着强烈的期待开始学习。但感情凋节活动不止于教学开始环节,而要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
(二)反思诊断
感情调节结束,学生便分组讨论,反思前次学习中特别是作业中感到困惑的问题,相互点拨;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参考答案,互批(或自批)作业。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1.复习前堂,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与互批作业,回忆先前学习的内容,发展合作学习精神与能力,同时也使优生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帮助弱生。2.养成反思和发现问题的习惯。通过讨论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盯着问题学习的自觉性。3.为老师减负。经学生互批的作业,教师只需重点抽查,不必普阅一遍。这样教师可从批改作业的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转移到研究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上去。
(三)普补分读
这分两步展开:一是先面向所有需要教师讲解的学生进行教学,即“普读”。已熟悉教师所讲内容的学生,不必参与普读,而应自学其它内容。二是普读结束,旋即练习,分出“补读生”(没有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学生)与非补读生,后者继续学习新的内容,前者则开始“补读”。补读就是让补读生上黑板前与教师一起(或其它形式)研究疑难,进行补充性学习。补读的主要意义在于尽量不让学生带着“误解或不解”的知识前行。否则,积重难返。应该指出,非补读生与补读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日为非补读生,来日可能成为补读生,反之亦然。
普读包括“自学、互帮、释疑、反思”。凡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在这点上,教师要信奉“相信学生、解放自己”的道理。当然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的毫无目的的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般说来,教师指导主要包括:一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二是提供指导清单如要学生列出关键词、总起句、概括出中心思想等;三是提供大致思路,要求学生形成完整的逻辑体系。四是指导学生善用工具书。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指导的内容与方法要随自学的内容而变。
“互帮”是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既是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具体形式,又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举措。有效的互帮至少要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形成相对稳定的互帮群体,有得力的负责人。二是群体成员团结,氛围和谐,向上精神强烈。三是有明确的互帮目标和具体的互帮内容,最好是互帮对象结成比较稳定的对子。四是互帮时间能得到保证。
“释疑”即针对学生在自学与互帮中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有重点地讲解,启发学生自解疑难。比方在教学数学(或物理等)定理与公式或图形及其性质时,要求学生使用“两种转化”(自然语言与数学语言的转化、语意与图形的转化)的方法,起初学生感到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教师进行点拨,告诉学生先理解用自然语言即汉语描述的定理或其它文字材料,然后直接写出与之对应的数学符号或公式,其要点在于将自然语言的特定概念与数学符号对应。最后,要求学生逆向思考,即根据数学公式,描述与之对应的定理(先前呈现的定理已遮蔽)。这个过程使得学生对定理与公式的理解非常精细,不仅会提高记忆的效率,增强学生的解题本领,而且会加大学生日后发现新数学现象创立数学理论的可能性。因为现实中人们创建新数学模型的步骤常常是在头脑中先获得由自然语言表征的数学现象,然后根据自然语言的提示寻找或创建相应的数学符号,完成数学模型。
“反思”,既有反省的意蕴,有琢磨巧妙的记忆方法记住所学内容的含义,还有总结所学内容形成基本结构网络的意思。不过,此阶段的反思与前面的反思侧重点不同,强调巧妙地记住所学内容。
应该说,这四个环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教学任务等的变化而变化。
(四)课堂作业
普读后开始课堂作业。作业做在统一的“习题册”上②。待自批(或互批)作业后,学生在习题册的左或右边的空白处标记做错的题。作业总量被严格控制,所有学生每门学科先限做一套作业(习题),如学有余力,再做提高性作业。
(五)问题跟踪
这分学生自己跟踪与教师跟踪。前者即学生自己定期翻阅、思考并纠正在习题册上标记的错题。后者即教师借助“问题跟踪记录”或学生的习题册,跟踪部分学生的问题(被跟踪学生叫跟踪对象)并进行定期指导。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因此特定周期的跟踪对象以15人左右为宜(优、中、弱生各5人)。教师每日记录每个跟踪对象一个关键性学习问题(只写页码与题号,教师本人明白即可),一般在10秒钟左右完成。一个周期结束,若跟踪对象有了明显变化,便更换对象,确保需要教师个别指导的学生获得大致相等的机会。总之,问题跟踪的目的在于督促学生有疑必究、有错必改,先消化再进食、不消化不进食或少进食,从而有效地避免学习上贪多求快、欲速不达的现象。
以上四环节,既是历时的又是共时的。历时意味着它们前后相连,由课内至课外。共时体现了它们的交叉性。反思诊断阶段,同时在“补读”;而普补分读时,反思诊断与问题跟踪都会发生。历时与共时的统一,使这些环节既有连续性,又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自然分材教学的辅助手段
自然分材教学还借助一些辅助手段对学生的学习速度进行整体调控和更好地落实以优带弱策略,促进整体教学效益的提升。
(一)自编辞典
这里的“辞典”是广义的,是师生合作编写的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主体的辅助性学习材料。如中学生自编的数学辞典包括中学及小学有关的数学概念、定理和公式等。又如中学生自编的英语辞典包括英语词汇与基本语法知识等。
自编词典有多种形式,要求学生按一定联系把所学的新知识等当场编成故事和特定系统是编辞典的一种形式。编写并使用这种辞典的目的在于:一是便于一般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有效的记忆,或在解题的过程中对已遗忘的内容进行查询。二是补读生可在辞典上查找与当下问题有关的内容,实现学习上的“回溯”,即返回到已知的地方去,找到解决当下问题的办法。这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或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增强。三是让学生自编辞典,发现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把握它们。同时编写过程就是熟悉与巩固教学内容的过程。例如用多种分类方法编写英语辞典,学生会不知不觉地记住有关词汇。
(二)导生制
激励优生做教师的助手,在较大范围内对弱生进行个别指导,促使优生带动弱生发展,这些优生就叫导生。导生制的规范化大致要经过四个步骤:其一,消解学生的顾虑,如优生担心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弱生怕丢面子等。其二,培训导生,使之对弱生有感情,熟悉指导方法;其三,落实时间,定期活动。其四,及时总结,奖励先进。在这方面,不少实验教师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方式,如“配对制”即导生与弱生以师徒的形式结对,特定对子在一定时间内不变。又如“变通制”即优生随机帮助弱生。
以上可见,辅助手段的意义不可低估。它们在使学习内容系统化、弥补教师指导弱生精力不够等方面发挥着其它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自然分材教学的主要价值
自然分材教学的实施,能在较大程度上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师生的幸福感。具述如下:
(一)师生关系改善.学生尊师好学
问题跟踪客观上提高了师生交往的频率,促使部分教师改变了对弱生的态度。因为大多教师知道,问题跟踪的效果由学生的学习成绩表征,而学生成绩的提升不仅要学习内容上的点拨而且要感情上的融洽。这使得不少教师逐渐克服了往昔对弱生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的毛病。教师的变化使不少弱生真切体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那些以前因怨师而厌学的学生学习兴趣逐渐浓厚起来,对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不再打折扣甚至主动申请学习任务。如深圳学府中学数学实验班上一批学生,以前讨厌数学,学习成绩经常不及格。现在他们有的几乎成了数学迷,学习成绩有较大进步。[2]深圳市西丽小学数学实验班上姓廖的学生说:“本来,我很怕上数学课,不敢发言,不敢跟老师说我不会的问题。自从老师每天派一名小先锋(导生——笔者注)跟踪我以后,我越来越自信了,……现在我对数学有很大的兴趣。”[3]类似的变化,许多实验老师都在自己学生身上见到了。
(二)成功把握增大,过度焦虑缓解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不少教师的成功把握(在教学质量方面)越来越大。与之相应,过度的焦虑开始下降。以前,他们尤其是年轻教师对教学质量心中无数,总担心上不去,因此采用“宁多勿少”的题海战术。现在进行问题跟踪,成功指数完全可以控制,他们的心放宽了。与教师情况相仿,问题跟踪使“学生从不会学习,到能发现自己的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学会了学习。这个转变非常重要,因为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停地解决问题的过程”。[4]因此大多数学生不再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他们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就前进一步,问题越少,水平越高。心中有了谱,惶恐不复存。总之,现在大多实验教师感到“工作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写文章”等。[5]
(三)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
学生盯着自己的学习问题,解决了问题再申请新的学习内容,这使得每个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大不一样。这比人为的“分层教学”要优越得多。分层教学根据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优、中、差几个组(或班、校)施教,表面上关注了三个“同质”群体,实际上忽略了不少学生的具体情况(每个群体中学生的学力仍有高下之分),仍造成部分优生与弱生不能适当的发展。而且,要求给三个层次的学生教不同的内容,教师负担过重,叛以持久。此外,分层教学仍然给学生贴上了优劣“标签”,客观上造成学生心理的不平衡。因而弱生的发展往往不理想。
与之大异,自然分材教学下弱生的发展普遍较快。如深圳市南山小学英语实验教师跟踪15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一学期,在考试难度系数基本相等的情况下,他们的平均成绩提高16个百分点,最高的达23个百分点,最低的9个百分点。[6](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全部采用正式考试成绩)
当然,自然分材教学在关注弱生的同时,给优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不仅要在学习上先行一步,同时要当导生。这有利于优生透彻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发展帮助他人的能力,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以至于更容易脱颖而出(见表1)。表l说明,前测时实验班的优秀率比对照班低19个百分点,而实验一年后反超出2.4个百分点。
表l深圳市学府中学初中数学分材教学实验优生情况变化表[7]
考试优秀率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班
19
21.4
28.6
对照班
38
23.8
25.6
百分比差
—19
—2.4
+2.4
(实验教师向仕龙。实验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实验时间一年;考试时间分别为2005年3月、lO月,2006年3月;对照班是变化的,每次对照班都是全年级中除该实验班外成绩最好的班)
(四)工作负担减轻,教学质量更高
从负担方面看,启用“学生互批教师抽查”的作业批阅方式(加上学生作业基数的下降),使教师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以教两个班数学为例)大约减少了五分之四,而工作效果似乎比以前更好。因为学生在批改作业中发挥了主体作用,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作为研究过程。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把负担转移给了学生。因为学生互批作业是他们复习前堂课的内容和进行合作学习必须借助的方式。同时,实行问题跟踪制使大多数学生只做一套作业(现在许多学校要求学生做多套作业),学生负担比以前减轻一半以上。
从学习成绩方面看,学生作业少了,成绩反而更好。在正常情况下,跟踪对象的学习成绩(特别是数学等精确学科)在三个月左右就有明显起色。道理很简单,由于采用单元检测方式,即便以前有些知识没有弄懂,只要本单元存在的问题不多,学生的成绩就可能提高。当然,要有长足的进步,则要假以更多时日。不过,作业少了成绩更好似乎超出常理,但奥秘不难理解,正如“伤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样,做一道题掌握一道题,比做十道却一道都没掌握强得多。这里不妨看几个数学实验班的情况(见表2与表3):高中实验班(表2)第一次考试平均成绩比对照班低7.73分,一年后高出0.31分;初中实验班(表3)第一次考试成绩比对照班低10.3分,一年后只低1.9分。
表2  深圳市南头中学数学自然分材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表[8]
考试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实验班
71.7l
84.89
73.7
75.98
对照班
79.44
85.87
74.36
75.67
均分差
—7.73
—0.98
—0.66
O.31
(实验教师张宏军。实验对象为高一学生,实验时间1年;考试时间分别为:2004年11月,2005年1月,4月,6月)
表3深圳市学府中学自然数学分材教学实验班与对照班平均成绩表
考试顺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实验班
56.7
59.6
67.6
对照班
67
62.8
69.5
均分差
—10.3
—3.2
—1.9
(具体情况同表1)
总而言之,自然分材教学从改进学科教学入手,调适师生感情,强化弱生学习信心;减轻负担,提升质量;初步实现了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的目标,为教师幸福感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五、自然分材教学应避之短
如同其它教学思想与实践,自然分材教学亦非完美无缺。因此在应用它时,也要注意扬长避短:
(一)组织学生互批作业,不以“客观性”损“创造性”
实验表明,学生能较好地互批客观性强的作业题。对于那些主观性强尤其需要较大创造性的作业题的批改,教师要给予较多指导。教师不能为省力,少安排甚至不安排有创造性的作业。
(二)坚持“感情调节”,避免唯技术倾向
感情调节就是要把关爱学生放在全部教学过程的重要位置上,用感情驱动并调节教学中的认知活动。以此避免把自然分材教学作为纯粹的帮助学生认知的手段,而忽略它内在的感情价值。实际上,忽略学生感情的教学,是很难有效地促进学生尤其是弱生发展的。
综上所述,自然分材教学对传统的因材施教进行了扬弃,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形成了感情调节、反思诊断、普补分读、课堂作业与问题跟踪的格局,初步做到了弱生上进、优生更优,全体学生齐发展,为师生幸福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