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必须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17:53
标准普尔亚太区执行董事总经理汤姆•席勒(Tom Schiller)最近撰文指出:亚洲引人瞩目的经济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一问题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有关国际发展和全球经济的各项讨论中。
过去40年里,亚洲在全球GDP中所占的比重已增长一倍,升至30%。亚洲经济的高速增长已历经4代人
的时间,它所产生的势头,应能延续到可预见的未来。不过,人们仍存在一些忧虑:亚洲经济的根基有多稳固呢?需要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该地区对外部冲击继续存在的脆弱性?
亚洲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一直是其较强的出口倾向性。亚洲地区每一个成功的故事,都运用了出口拉动的增长战略,使自己更为富足。提高竞争力之路的基石,是注重高效率利用丰富劳动力的政策框架。而支持这个总体目标的,是配套的贸易、财政和投资政策,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为数以百万计的人提供了就业与财富。
然而,这种成功造成了某些扭曲。出口驱动型的亚洲经济体,都在四处物色自己的出口市场。2005年,中国有32%出口商品销往美国;日本的这一比例为23%,而东盟(ASEAN)10国的出口商品中有大约20%流向美国;印度则为22%,该国很大一部分服务出口的对象也是美国;亚太地区20.5%的商品出口,都以美国为目的地。
令人注目的是,尽管亚洲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美国,但过去10年内,该地区对美出口的比例基本上保持不变。这表明亚洲国家一直未能扩展彼此之间的贸易。因此,尽管亚洲有可能将贸易内部化,减少本地区面对美国商业周期的脆弱性,但亚洲的经济增长仍过于依赖美国市场。
按照目前亚洲经济扩张的速度,创建和拓展地区供应链的时机目前已经具备,或者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地区供应链可能为营销和配送战略提供基础。亚洲企业必须对自己重新定位,关注离本土更近的市场。
亚洲国家需要采取什么共同举措呢?目前有一些措施已经启动——包括11个框架协议和49个自由贸易协议——以扩大双边及多边流动。该地区越来越认识到,其经济未来应尽可能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即便亚洲内部贸易和其它方面的经济往来正不断增加,但亚洲国家仍未获得所需的动力,真正告别过去的习惯。上述协议固然重要,但真正的生意是由生意人来做的,而不是外交官和官僚。目前需要建立起某些机制,使企业能够利用这些协议所带来的机会。
把许多不同的协议,纳入“泛亚自由贸易区”框架,是下一个重要目标。在要做什么、以及要避免什么这两方面,欧盟(EU)显然是活生生的例子。通过广泛的协议达成中长期“路线图”,提供各种考虑各国局限及关切的里程碑,应该会有用。该地区每个大型经济体都参与了一个或多个重要协议:扩大这些协议的地理和经济领域范围,是一种现实(即便复杂)的前进方向。
另一个重大课题是汇率管理,以及支撑汇率管理的货币、金融协调与融合这个更广泛的问题。亚洲通常采取的做法,是压低本币兑美元汇率,以此积累大量的外汇盈余。诚然,外汇储备能提供某种缓冲,避免1997年金融危机重演,特别是在流入这些市场的投资组合资金如此巨额的情况下。不过,这些做法的确有碍货币政策管理。这方面的目标,应该是采取一项共同的汇率协作战略,在针对全球威胁提供集体防范的同时,为地区贸易提供便利。
亚洲国家既需要、也应该调整其集体表现来实现两个关键目标:充分利用该地区存在的机遇,针对全球风险保护自己。而加强协调和共同行动,是亚洲地区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