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人说梦之六:农信社亏损地方政府应该买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3/29 09:53:34
天门市农村信用联社 马祖发
据报载,今年三月,财政部长金人庆在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剥离后的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不良资产,仍将由中央财政来负担。报道说:“所谓的‘中央财政买单’,其实质也就是‘全国人民买单’。------既已亏损,作为国有银行的所有者代表,政府财政也只好 ‘照单全收’。”读后,感慨万千。农民和农信社都是纳税人,从这种意义上讲,国有商业银行的亏损“单子”,姓“农”的也出了钱,其卸下包袱后才得以轻装上阵与“国际接轨”。而农信社自身亏损怎么办呢?据悉,全国农信社2002年底资不抵债3300亿元,国家决定按50%花1650亿元“买机制”,所剩50%要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消化。现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已进入关键时期,如果地方政府能将所剩50%“照单全收”,农信社改革步伐会可能会更快,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更加明显。那么,农信社亏损为什么要地方政府“买单”呢?这是因为:
一是从国家政策扶持的目的上看,需要地方政府买单。国家给农村信用社的政策扶持,告知是两大目的:帮助消化历史包袱,使其轻装上阵,加快改革步伐;促使其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真正形成“四自”的良性运行机制。通过增资扩股和强力清收不良贷款,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国家该给的钱也快到手;产权关系已经明晰,“四自”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但是,如果地方政府不对所剩资不抵债额50%买单,不实行历史包袱“剥离”经营,农村信用社很可能还是包袱缠身,达不到改革效应。以笔者所在联社为例,2002年底资不抵债4.66亿元,可获得央行票据2.33亿元,置换呆帐贷款后,还可置换历年亏损5300万元,剩下历年挂账亏损2.04亿元(2005年6月底余额),按照正常经营测算,2年后业务经营不亏损,15年后才能冲消历年挂账亏损。如果这样,有负改革设计者的一片苦心,“花钱”也没有现实意义。
二是从农信社的职能作用上看,需要地方政府买单。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服务对象是“三农”,服务目标是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指导,地方政府也有责任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
三是从农信社的亏损因素上看,需要地方政府买单。农村信用社形成沉重的历史包袱 ,突出表现在资产质量差,经营亏损日趋严重。其原因除了自身经营管理不善外,很大程度上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地方政府不正当行政干预等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信用社大量贷款沉淀,业务经营每况愈下,财务核算连年亏损。如果地方政府不出钱 “买单”,农信社历史包袱难消化,各项改革措施就难以真正落实到位,农信社的经营状况也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善。
四是从农信社的发展历程上看,需要地方政府买单。农村信用社存续50多年,虽经多次改革,其组织形式在官方文件和口头表述均为地方合作金融组织,而实际上管理体制和业务经营都是按“官办”方式营运,国家花钱“买单”就说明承认了这一事实。同是金融机构,在官方为所有者代表时期形成的亏损,根据改革的需要,由政府统一组织消化是应该的。只是国家财政困难无力全额承受,设计出发挥多个积极性的方案,由地方政府参与“买单”,应该是帮助解决农信社这一历史包袱的有效途径。
五是从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上看,需要地方政府买单。本次改革将农村信用社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就确立了地方政府“买单”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划清时段,按设计的要求明确产权和经营者的责任,由企业法人自行市场准入和退出。如果“买单”不彻底,将来可能还要“买”更多的“单”。
地方政府怎样“买单”呢?其实像上海, 天津已经做出了样板,有关报道材料将买单的过程报道得很清楚,这就无须多言。目前,大多数地方政府出于财政压力,不能一次性全额负担,笔者认为,可采取分段式“买单”,即对农信社2002年资不抵债额50%剥离出来,作为地方政府买单的账目,单独核算,由地方政府将支持变为“债务”,做到认账认还,随还随记,还清为止。资金,固定资产和不动产皆可还账(支持),但每年不能少于“债务”在人行的存款利息的额度。只有这样,才能真实的体现改制后的农信社经营状况。
单位:天门市农村信用联社
作者:马祖发
时间:2005-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