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政策过剩 政府成市场不确定根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55:49

不是产能过剩而是政策过剩 政府成市场不确定根源

2009年08月28日 11:36中国企业家【 】 【打印共有评论5

文/安邦咨询

【《中国企业家》网站专稿】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会议强调,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分类指导和有保有压相结合,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相结合,市场引导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当前要重点加强对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风电设备等行业发展的指导。

指导的手段是:一要严格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严格核发螺纹钢、线材、水泥等产品生产许可证。提高能源消耗、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对多晶硅等新兴产业要建立和完善准入标准。二要强化环境监管。加强对区域产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并将其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耗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前提。未通过环境评价审批的项目,一律不准开工建设。三要严格依法依规供地用地。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准用地。对未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的项目,一律不得供应土地。四要实行严格的有保有控的金融政策。按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发放贷款。严格发债、资本市场融资审核程序。五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深化改革,从体制上解决产能过剩的深层次问题。

这些做法看起来,很有点2004、2007年时候宏观调控的意思了。今年年初出台的振兴十大规划,油墨还没有干呢,怎么现在又来调整了呢?据说,振兴规划里面就有调整的说法,这和“有保有压”的涵义一致。但问题是,政府官员如何得知行业内哪个产品更符合市场需求?这是企业老总干的活啊!我们还是以钢材为例,都说螺纹钢是低端品种,产能严重过剩,为何今年生产螺纹钢的民营小钢铁厂日子过得滋滋润润?而国有钢企老总又郁闷自己高端板材产品销路有问题?

“压缩过剩产能”、“结构调整”等等宏观调控的词语,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的香港人,初次接触这类“中国国情”,都感到有点无厘头:行业产能如果过剩,商品销路自然有问题,销路有问题,我就亏本,只好跳楼价割肉大甩卖,如果还死命生产,那不是脑子进水拿自己钱开玩笑么?还用得着你出政策,教我怎么做生意?反过来,如果产品的市场需求非常旺盛,我自然拼命搞生产以满足市场,也不用你来保,如果我觉得那里有钱赚,你却拦着我不让扩大生产规模,那结论只有一个:你想独赚这笔钱,否则不会断我财路。因为从逻辑上说,只要价格体系灵活而富有弹性,行业产能永远不会过剩,永远不需要政策来调整。

香港人大概是在市场经济浸泡久了,看到计划经济运作模式有点糊涂,这是可以理解的。但经过差不多30年的改革,在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后,还居然有“压缩过剩产能”云云,那我们只能猜测:这些行业类别是否就是“共和国长子”们的禁脔?旁人不得染指?因为如果单从行业调整上说,解决高污染、高耗能问题,那是环境政策和能源价格调整,其实是不涉及到行业准入和其他行业政策的配套问题。目前出台这样的政策,给市场的信号,不外乎两个:那个不让进的行业领域有大钱赚,不过不让你赚;经济出现一些过热迹象,政府要调整收缩了。

第一个信号,对现在的中国经济,其实没有多大危害。因为有钱赚的领域,利字当头,让各类资金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你想拦也拦不住,中国人民的智慧一直都是无穷的。第二个信号,才是对经济复苏造成重大威胁。因为连中央自己也说:经济目前刚刚企稳而且非常脆弱,未来是非常不确定的,复苏随时夭折。现在就在各路资本都对未来谨慎乐观的时候,政府突然发出收缩的信号,大家还开不开工搞生产了?早上刚出台鼓励投资的文件,中午就吹起收兵的号角。温家宝总理这边刚说宽松货币政策不动摇,那边就有人大高官说信贷宽松要不得,你是企业老总怎么办?只能继续谨慎下去,然后在悲观和乐观当中摇摆不定,本来要上马的项目,再等等看看。

治大国若烹小鲜,政策如果变化多端,就会让老百姓不知道跟着哪面红旗走,最后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不动了。未来不确定的,政府功能是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好让群众安排好生产生活。但现在我们发现,政府反而是市场不确定的根源!现在哪里是产能过剩,分明是政策过剩!

相关专题:

产能过剩痼疾再现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