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过剩下的通货膨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1:13:21
我的推演是这样的:中国政府为了拯救经济,运用了财政支出、用政府信用撬动银行放贷以及过度调低利率的手段。 财政支出是为了消化上

游资本品造成的库存、过度调低利率是为了增加投资水平、而政府撬动银行信贷投向“铁公基”和上游重型产业。简单地说,这些举措的目的

是用庞大的财政赤字和货币投放(在税率不变的前提下,赤字最终都是要通过印刷货币来解决的)维持既定错误的“资本结构”,维持原来的

生产迂回的层级和分配方式。

由于转化为投资的真实储蓄是不变的硬约束,庞大的货币投放将改变真实储蓄的分配,更加严重倾向于上游,而上游的边际投资收益递减,更

重要的是“资本结构”导致资本品价值实现之间很可能出现“配合断裂效应”,于是我们会发现继续支撑该资本结构的后续储蓄(动态)是不

足的,让这个游戏玩下去就必须要增加储蓄,而这很自然导致消费不足,出现对终端消费的萎靡,产生CPI的快速下跌,这就是去年年底的情形

。当然,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消失也是重要动因。

政府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形出现,继续出台货币投放,试图利用货币幻觉在维持既定“资本结构”同时刺激消费,这就出现了非常尴尬的两难:

如果刺激消费那么真实储蓄将不足,导致原来的“资本结构”不能维持;如果不刺激消费,将产生需求消失,使得最终消费品不能兑现,也将

出现“配合断裂效应”(PPI急剧下跌就是佐证)。而现在,政府更偏向于第一种做法,即利用政府财政资源和货币手段,维持原来的资本结构

,帮助权势产业来消化库存和维持价格稳定,不敢实质性地刺激消费(无论消费券、个税调低都不敢整体性出台)。

最终的结果很明显,“资本结构”将被分割为“两截”:上游用“去过剩化+重新建立过剩化”来折腾和浪费政府资源,下游则因为资源分配不

足(被上游不断抢走)导致供应萎靡,开始出现“产能自毁”,由于消费需求是萎靡的,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下降的供应和萎靡的终端消费

需求是“匹配”的,随着政府拯救经济方式的继续,很可能将出现下游消费需求萎靡停止了,而供应下降则是继续,那么一个古怪的经济形态

出现了:下游开始涨价,而上游保持稳定。通胀发生了,但PPI却并不张扬。

如果考虑到中国对下游价格的行政性控制(防止涨价),这将导致下游供应萎缩化更快出现,如果出现了这种方式的通胀,那么在失业率高居

不下、全社会收入流慢慢衰减之际,产能危机将转换为财政危机、货币问题将变成社会危机。我们相信,那种认为资产价格大幅度下跌完全可

以通过货币滥发来“托住”的想法是多么危险而幼稚,一旦出现这种危机转移方式,因通胀预期而暴涨的房地产价格会因为社会危机而崩溃式

下跌,这是多么的令人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