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负担的不可承受之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1:39:49
2007年2月,有关所得税两税并轨的说法很多,其中,今年(2008年)1月1日即将实的说法吓走了一批微利外商,而我们内资企业却是并没有等来降低所得税的甘霖,而是依然照着原来33%的税率在征缴所得税。
  
  这还没完,新年伊始又有最新通知下发,要调整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的征收范围和适用额。这一调整,正如这年头的其他所有调整,除了工资不涨,其他都涨,因此这个调整的结果也是涨。换句话说,不管你今年所得是赢是亏,这一刀,是非斩不可的。这一刀有多狠,我粗步估算一下,对于有些微利的加工企业来讲,如果真有所得税从33%降到25%的好事,在正常年头,这一刀也基本上把这好事给平了。
  
  而且现在的问题是,33%的税率还在,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却已经调整了。形象一点说,就是:所得税两税并轨是好事,但是雷声大没雨点;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对企业是负担,却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谁都知道,今年企业新增的、明显的负担可用三座大山来形容:《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关税调整、银根紧缩。在企业已经深感水深火热之际,税收又悄悄地往高里调整,我不知道这出自谁的主意,这种行为是不是可以称为“除恶务尽”,企业成了砧板上的肉。
  
  前面所说三座大山,很多人只看到是这三座大山逼得东莞三分之一的外企关门歇业,因此对《劳动合同法》有围剿之意,导致《劳动合同法》细则难产,迟迟未出。而我要说的是,国内企业隐含的负担之重,远非局外人可以想象。
  
  首先是交际费。现在做什么事不要吃饭不要娱乐?天价月饼粽子是哪儿来的,去往哪里?我经常在鲍翅燕窝旁边看到的肥白中年熟面孔都是些谁?这笔费用,对于那种非资金密集型企业而言,简直是灾难,每年税务规定比例的交际费支出都不够他们花。不说别的,打个都知道的比方:公示的银行贷款利率是个好像已经挺高的数字,可是对很多中小企业而言,真实的贷款利率是公示数字的翻倍,其中就有明的暗的交际成本。所以才有民间借贷的繁荣。
  
  其次是用人成本。而今名目繁多的师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师需要培训、考核、年审,所以各部门或者劳动部门牵头,搞出个三产儿子作为权威培训中心,儿子收钱,老子则是竭力配合制定政策,规定你企业必须有多少师的配比,才能开工。所以现在很多人出来应聘,拿出来的证就跟扑克牌似的,非常可观。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当然就落在企业的用人成本上了。有些师的设立,说实话,笔者深不以为然。然后是年审,因是企业出资,所以培训方都是很“大方”地把人拉去度假,宾馆起码两天两夜,我不知道他们培训的内容,但我知道,这种培训都可以在本地进行,不用住宾馆吃宾馆那么麻烦。别看这种费用落实在每个师头上,拿出来只几千几百,积少成多,每年这笔费用的积累并不小。
  
  然后是企业入门费。我至今还不知道那个ISO9000对我这样管理严格的企业有什么用,它的认证步骤对一个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少。但因为有条规配套,你还不得不认证,认证之后还得年审。一个企业为这么个证,花在其中的人力费用、交际费用,比起真正支付的认证费,不知道要多多少倍。还有其他的很多行业的入门费,连给评个治安优胜都得花钱换匾,在我看来,每次的钱花出去,就跟祥林嫂捐门槛一样,血汗啊。
  
  再有就是那些与各主管部门藕断丝连的所谓协会费用。那些协会,基本上是不办事只收钱,然而那还算是有良心的,最头痛的是他们还喜欢当二政府。可谁也惹不起,他们背后是主管部门,这些协会的人好多是从主管部门退休出来的,我们往往打报告报得要死的事,他们一个电话就上达天听了。所以企业唯一能做的,只有乖乖交钱。
  
  ……
  
  作为一个老板,或者作为一个企业高管,每天最关心的就是支出成本利润,看到这么一刀刀飞来,是什么感想?而更让人绝望的是,如果说个人贪腐可以上告法办,那么政策性的敛财,如上所述,企业则只能束手就擒。面对日益加重的负担,刚又调整的房地产税,以及还有可能层出不穷、匪夷所思的这费那税,中小企业的老板们估计都对明天越来越没指望了。
  
  有人或许会说,搬迁去越南老挝吧,现在不是很多企业这么在做吗?不错,这是一条路,许多企业已经在身体力行。但是走出去后,熟练劳动力难找,资源整合不易,那儿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回想国内成衣企业在改革最初的招聘,只要身强力壮心灵手巧的女工都可以入选,而现在的广告上则是写着要有多少年的工作经验。过去找个配套需要订做,现在则是从市场化系列化中挑选一种成品就行。这都是我们国内企业环境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慢慢培养起来的优势。
  
  所以现在很多企业还在痛苦地看着恶劣政策环境吞噬市场环境优势,企业欲迁还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