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电视节目发展态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3:36:02

网络时代电视节目发展态势

http://www.cjr.com.cn 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CJR)  2009年10月14日

  互联网络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10年,但是世界电视已经有80年历史,中国电视也走过了50个春秋,又逢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在这些中国发展历史上关键的节点上,电视是社会变迁忠实的记录者、冷静的思考者和发展的推动者。电视“热定行”、理论“冷思考”,我们研究中国电视的发展,这对中国电视的创新,有着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网络的发展对于电视节目是带有裂变式的革命。当前我国有1290套电视节目,4亿多台电视机,电视节目的覆盖率是96.6%,有92%的人收看电视,电视主要有检测功能、传播功能、文化功能、商业功能、娱乐功能等几大功能。①

  最新的研究数据表明,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2.53亿,已经超过了美国的网民数量(2.18亿)。中国网民的规模已经居世界第一。截至到2008年8月,网民数量已经比同期增长了9100万人。中国网民中通过手机进行交流的是7305万人,占网民数量的28.9%;中国互联网的普及率已达19.1%;开“博客”的人已达到1个亿。这些数字表明,互联网在当今这个时代,它俨然已经会成为一个新媒体,同时它的发展给电视带来的极大的冲击。在网民当中,看新闻的已经占到了总数的八成,中国网民的新闻阅读率高于美国(71%)和韩国(67.1%),这也表明,网络对于电视节目的冲击和影响已经是革命性的。②

  收视率是电视业界一个衡量尺度,都很关注收视率,但在学界、研究界又被认为电视界是在单纯追逐收视率,甚至认为收视率是“万恶之源”。其实这就存在了认识的差异问题。作为节目的生产部门,就需要人来埋单,如果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没有来买你所生产出来的东西。电视节目,既是精神产品,同时它也是一种商品。研究人员没有生产者那样的急迫感,所以它就经常指责电视业界单纯追求收视率。

  作为一个研究者,一是要以网络发展的时代背景为基础,二是要与时代背景相结合起来,三是要以中国电视五十年这一纵向发展为我们研究的基础,也就是要以史论为基础,进行新闻学科研究。长期以来在新闻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与人民同行,与祖国同在,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这句话看似政治色彩比较浓,但它实际上是代表了新闻媒体的研究者所要关注的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

  一、电视时政新闻民生化,新闻语态悄然变化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电视新闻的发展历程:电视新闻的发展大概是十年一个轮回。“新闻联播”是1978年诞生的;1993年“东方时空”创办,改变了中国人早晨不看电视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开辟了“平民语态”; 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这个发展的历程是与我们时代的发展同步的。中国大的改革和决策方向是从上到下的,新闻的改革发展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推进在不断变革。去年中央电视台取消评论部,“焦点访谈”的节目形态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尤其是在“5.12”大地震之后,通过新闻的披露、现场直播等,还原了新闻的魅力。经过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才有了比较宽容的环境,大家也有了比较宽容宽松的学术氛围。③

  我们过去的电视新闻,大都是“新闻联播”式的,虽然“新闻联播”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变化,但老播音员还是字正腔圆、慷慨激昂的播报,作为国家电视台需要这么一档具有权威性的新闻节目,比如说发生突发事件,如突发战争、紧急情况等。再者,我国媒体的发展是从广播发展过来的,像过去的对苏联“九评”它就是通过广播音调高八度的阵势来对其产生威慑作用。再比如说,过去对台的广播,也是宣传味很重,都是高压态势、高音喇叭式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新闻,除了“新闻联播”外,最大的转变就是时政新闻民生化。

  “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要求我们的宣传机构和新闻媒体,必须将新闻的内容转到关注民生方面。2003年,江苏生活频道为了争夺观众和收视率,开办了由光头孟飞主持的“南京零距离”,刚开始的形态就是某个街道有个下水井盖丢了没人管了,或者哪里的电线又掉下来,没人管了之类……从过去来讲,这些都是社会新闻的边角料,就是由这些“三不沾”的新闻整合起来的,节目刚一开播就在南京掀起了狂潮。同时开办的陕西台“都市快报”和北京台的“第七日”,这些新闻都点出了人民日常生活当中存在问题,与过去的宣讲宣传式的新闻有很大的不同,可以说是将过去的新闻“降了八度”。因此“南京零距离”在全国掀起了燎原之势,各个电视台都纷纷开办类似的电视新闻节目,民生新闻的发展,也促使各家电视台主打的时政新闻必须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内容和选题上的改变。

  另一个方面是新闻语态的变化。过去的新闻多是“新闻联播”体、新华体。“开会没有不隆重的,闭幕没有不胜利的,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接见没有不亲自的,进展没有不顺利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在以往过去程式化的新闻当中,这样的新华语态是常见的,而现在我们是以亲和的、亲民的语态在报道,也就是亲民语态,这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理念的转变很难,人的思想转变也更难,要想把它转化成行动表现出来就更加的难。当前还出现了其他几种值得关注的语态:一是“悬疑语态”,在中央十套的“讲述”、“百家讲坛”、“探索与发现”、“人与自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可称之为讲故事的语态;二是“叫卖语态”,现在的电视不仅仅是新闻媒体,同时它也具备商品属性和产业属性,这也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一面是媒体宣传、社会的功能,另外一面是产业功能。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它的人数和规模在不断地壮大,而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大胆地预测一下,在未来,电视语态的发展会在专业频道出现一对一、点对点交流的“私密语态”节目类型可能会是心理咨询等方面;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开放语态”能促进国际的交融。⑤

  二、电视专题节目叙事方式的新变化

  媒体具有信息传递功能、娱乐功能、知识传递功能在内的六大功能,根据需求的不同,也出现了媒体功能的“混搭”。目前的专题节目注重综合性和益智性,叙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央视十套的“讲述”,在抗震救灾期间播出了《我的班长我的班》,讲述了消防官兵救人的过程。如果按照过去专题片的做法,一定是要交代时间、地点,然后开始叙述如何去救人,叙述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如果按照过去一半的做法主讲人一定是班长,为了树立一个英雄形象,再加上第三人的旁白,而《我的班长我的班》选取的主讲人是一个普通的新战士,而不是班长,叙述了这名战士在这几天当中的眼光所及以及感受,讲述了他的班长如何救人,他们班其他战友如何救人的。这样的叙事方式,主讲人的选取,改变了中国电视专题节目的叙事方式,角色选取的不同,他的目光所及所反映出来的世界也是不同的。电视节目首先是艺术,如何让它好看?通过讲故事,就能够让节目产生一定的空间,从侧面去烘托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