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的几个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8:08:00

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杨开城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100875

yangkc@elec.bnu.edu.cn

 

 

任何科学理论的发展都源于发现问题和成功地解决问题。问题的发现有两个渠道,一是在理论的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二是根据理论的内在逻辑理性地推导。本文对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的阐述属于后者。

 

一、           教学设计理论的基本假设

 

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建立在几条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社会科学领域中理论更是如此。这些基本假设在某种程度上或在某些情况下被认为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更改了基本假设实际上就更改了理论本身。更改基本假设通常是因为在实践领域发现了不能由原理论科学解释的事实或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明确一个理论的基本假设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该理论是否能健康发展而不走弯路。

教学设计学理论也有它自身的基本假设。教学设计理论是一种研究如何经系统设计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理论。因此教学设计所关心的最基本问题是在什么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才会发生、才会维持,也就是“学习的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是什么”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学习的发生和维持存在着充分条件吗?

如果学习发生和维持不存在充分条件,那么教学设计理论将失去存在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因此说,教学设计理论的一个最基本前提假设是:学习的发生和维持存在着充分条件!这个前提假设可以被看作是整个理论的最基本的理论假设,它并不需要教育学和心理学作为基础。但这个最基本的理论假设却是教学设计理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整个理论体系和内容建构的最基本出发点。

接下来的理论假设必须首先回答学习的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要想知道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最好首先清楚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要条件!无论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是根据建构主义心理学,我们都可以相信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要条件是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和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而是充分条件的一部分。但明确了充要条件可以帮助我们推出充分条件。由于学习这种现象是如此复杂,限于目前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水平,确定的学习充分条件只能是一种假设。

人类的任何一种行为都是在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具备了相应的行为能力、具备了完成行为的外界资源工具条件和具有完成行为所需要的坚持力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我们可以假设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也是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二条假设):

(1)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知识经验和生理能力)

(2)有效的学习动力维持系统,包括兴趣、情感、态度、动机、意志、性格等因素。

(3)有效的学习外部行为和活动系统,指学习的具体行为和活动,比如:记预习笔记、做练习、讨论、互助、制定表格、画概念图等等。学习行为和活动的设计依据是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

(4)有效的学习环境,指学习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活动空间设施)和学习工具的有效整合。

(5)有效的信息传递,它不是指信息的阅读和呈现工具,而是指信息的组织,即学习信息资源的组织结构、信息的呈现形式和传递顺序。

在以上的五方面充分条件中,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准备是不能设计的,而其它的四个方面是可设计的。学习动力系统不是一个可以直接设计的物化系统,它的设计基于其它三个系统的设计。

有了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我们就可以规定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了!这也是教学设计理论中的第三条假设:

教学设计的设计对象有三:学习活动、学习环境和媒体传递,并且这三个设计对象构成了层次关系(见下图)。

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①   学习活动(learning action)的设计

按照建构主义思想,学习者的学习和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学习者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学习者认知机能的发展、情感态度的变化都应归因于这种相互作用。站在学习者的角度看,这种相互作用便是学习活动。因此,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内容来看待。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表现为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规定学习者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来引发学习者内部的认知加工和思维,从而达到发展学习者心理机能的目的。

②   学习环境的设计

从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特指媒体资源)和学习工具的组合,这种组合实际上是旨在实现某种目标的有机整合。在学习活动发生时,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际关系要素。学习环境的设计主要表现为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活动。在设计时也应考虑人际支持的实施方案,但人际支持通常表现为一种观念而不是具有严格操作步骤的实施法则。

③   媒体传递的设计

媒体传递设计的任务是决定通过何种媒体形式、按照何种呈现顺序、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课堂讲授的设计以及教学媒体材料的设计和开发就属于这个层面的活动。媒体传递是最边缘层次的设计活动。

将教学设计划分为这三个层面的目的并不是想说明哪种层面的活动不重要或哪种层面的活动更重要。这三个层面的设计活动是互生的关系,没有媒体传递的设计就谈不上高品质的学习资源,没有学习环境的设计就很难保证有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将教学设计的活动划分为三个层面,旨在提醒教学设计者学习环境和媒体的设计并不是教学设计的全部。

很长一段时间,教学设计的实践领域主要是集中在媒体传递层面上的活动。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资源丰富性、资源易获取性等特征使教学设计者将设计重点从媒体传递的设计逐渐转向学习环境的设计并继而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学习活动上成为可能。

由以上两条辅助性假设所带来的教学设计理论中经验内容的变化,不但会涵盖原有理论中的合理内容,而且也会使教学设计理论发展成为适应信息社会教育水平需要的教学设计新理论。当然,随着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我们仍可以增加一些辅助性理论假设以完善教学设计的理论内容。教学设计理论研究的最基本任务是寻找学习发生和维持的充分条件,并深入研究这种充分条件的设计原理。因此说,凡是对学习有影响的因素,在设计学层面上都应能找到它们的位置。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教学设计理论便能够在设计学层面上解释全部的由设计所能影响的教学经验事实。这是多么令人鼓舞的理论发展前景!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给出了一个教学设计基本理论框架的概念图:

 

二、           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笔者非常鲜明的一个观点是:在教育领域中,网络技术并没有生成划时代的新观念,确切的说,网络技术使原先的一些先进的、前卫的教育教学观念的实现成为可能,使先进教学设计理论的接受和应用成为可能。在现有的有网络技术参与的教学系统中,网络技术进入教学系统的程度各不相同,教学效果对网络技术和网络环境的依赖程度也会不同。不同学科的教学对网络技术介入的程度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此说,网络时代教育技术学和教学设计学的基本框架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具体的、微观的研究问题会不同。根据网络技术在活动、环境和媒体传递着三个设计对象中所能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至少以下这些问题需要理论研究者关注:

1、   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早期学习心理学积累了很多个体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个体认知策略包括注意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等。协作学习策略主要包括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策略、发送问题法、互问互答法、协作阅读理解策略、消除不安策略、四角策略、多次选举策略、焦点列表策略等等。

我们曾将个体认知策略与协作学习策略做过比较,惊奇的发现这样一条规律: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但这种群体分工化带来的好处是:

(1)群体的信息加工要比个体信息加工的信息量大

(2)容易产生认知冲突,而认知冲突是教学和学习的最佳契机

(3)学习者之间的社会化交往强度增加

既然协作学习策略是个体认知策略的群体分工化的结果,那么有关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重点不能放在协作步骤上,而应放在如何利用网络技术来消除人际交往的障碍以及如何设计协作学习的任务上。此外,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协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应有别于心理学和教学论对协作学习的研究。我们不应试图证明某种协作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而应努力证明包含有些作学习策略的教学方案的有效性。这样可以避免研究单因素的教学效果所带来的困境。

2、   如何设计基于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

学习活动的设计最终归结为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任务是对学习活动目标、成果形式、活动内容、活动策略和方法的描述。学习任务设计的根本依据之一是个体认知策略和协作学习策略。人类的学习可划分为意义建构和能力(包括基本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生成两个阶段(见下图)。意义建构是能力生成的基础,能力生成阶段的学习也会促使意义的重构(对意义的多次重复加工)。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的依据是有差异的。意义建构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学习策略和方法,能力生成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的主要依据是问题解决策略。协作学习策略对两个阶段的学习任务设计都有参照价值。

学习的两个阶段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者必须了解如何通过学习任务的设计使学习者离不开网络,而使网络成为他基本的学习空间。网络所能提供的只有资源和工具,因此,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者必须解决如何设计基于资源和工具的学习任务的问题。

3、   完善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框架

由于早期的学习对学习工具的要求不高,只要有笔、纸以及简单的计算和作图工具就可以学习。然而,网络时代的学习离不开网络学习工具的使用。但网络学习工具的使用技能这类与学习工具联系紧密的学习技能的分析在早期教学设计理论中没有位置。网络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是一个鼓励自主学习的环境,是一个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环境。但形象思维能力在早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却没有地位。情感态度不是学习动力的全部要素,学习的坚持力(即毅力)没有被列入情感态度领域的目标分类体系。情感态度是一种具有负倾向的要素,这种负倾向也未能在早期情感态度目标分类体系中体现。由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将成为普遍的学习形式,而只有在协作交互过程中才体现出来的学习者的行为和心理倾向也没有被早期教学设计理论列为学习者特征要素。因此,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完善网络环境下学习目标和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框架。

4、   如何根据电子信息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

教学问题的分析和诊断是教学设计的基础。非网络环境下的教学问题的诊断可以通过“听其言、观其行、测其能”来完成。特别是“观其行”对诊断教学问题特别重要。但网络环境下,特别是远程教学环境下,只能做到“测其能”。“ 测其能”有利于确定学习需要,但却不能帮助确定问题的根源。因此,如何根据电子信息对教学问题进行诊断是一个比较困难而又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

 

以上讨论的仅仅是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理论研究所要解决的一部分问题。在教学设计理论研究和实践过程中,还会发现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发现问题只是科学研究的开始,解决问题才显研究者的本色。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研究者们不可避免地要迎接新的教育教学环境带给我们的理论研究的挑战,同时我们也将面临许多发展的机遇。相信我们中国的教学设计研究者将在网络时代到来之际摘掉教学设计是舶来品的帽子。

 

参考资料:

 

1.  开城 李文光 ,教学设计理论的新框架,《中国电化教育》,2001.6

2.  开城 李文光 ,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体系构想,《教育研究》,2001.11

3.  李葆萍 杨开城,教学设计中亟待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待发表)

4.  杨开城,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几点看法,2001年全国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大会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