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降温影响中国地方财政收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16:11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万多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9%。但是在中国东部地区,2006年上半年的政府财政收入出现了增涨幅度下降的势态,主要原因就是政府来自房地产业的收入和税收减少了。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表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一些地方政府,土地直接税收以及城市扩张带来的间接税收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40%,而土地出让金净收入占政府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这成了不少地方政府的“金库”。但是随着房地产企业减少投资和中央政府加大对土地出让的控制,这个“金库”多少已经出现了不牢靠的迹象。
中国官方的新华网一篇题为“土地一紧东部地区财政现形”的报道说,今年上半年浙江省营业税增长幅度比去年同一时期下降了,房地产业税收的下滑是主要原因。上海上半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幅度比去年少了将近五分之一,造成这种情况的首要原因也认为是房地产税收下降。
报道还引用了万得资讯提供的数据,中国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从今年3月以来一直呈现逐月下降的态势。今年5月,房地产开发实际完成投资比去年12月下降了将近四成。房地产企业购置土地面积减少,带来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减少。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减少,带来地方政府相关税收的减少。一些以土地出让收入和房地产税收作为主要财源的政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李总经理指出,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和消费者的购买能力是有关联的。如果消费者购买能力不足,造成空置率过高,房屋卖不出去,开发商也就无法继续冲刺谋取利润,相应地政府从房地产上面获得的税收也会减少。
李总经理说:“地方政府为了税收,配合开发商去开发,然后增加它的税收,这里面就牵扯了很多,因为当地的人均收入达不到购那个房子,只能买个两千多块以下的,但它炒,炒三千块,当地的经济实力够不到。”
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缩小,地方政府相关收益出现大幅下降。中国中央政府于近日又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增强对土地出让的控制。新华网报道,7月25日国务院宣布了加强土地调控的三项措施,包括调整利益机制,完善责任制度,健全法律机制。另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就在前一天,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发布消息说,中国已正式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向地方派驻9个国家土地督察局,克制地方政府借地生利的冲动。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教授指出,如果国家在下一阶段继续加大调控力度,地方财政对房地产的依赖将不得不大大减弱,从这个意义上说,土地财政淡出将是必然的。
在中国改革开发之初,中央向地方放权,地方政府需要靠发展经济获取税收。中国科技财富指出,地方政府在获准自行收税和建立财政税收体系以后,激发了它们发展地方经济的积极性。由于地方政府的业绩主要靠GDP增长率来考评,各地方政府更加地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报道还指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各地政府发现依赖生产型企业的利税,地方财政吃不饱,后续的再投资无法继续,要解决这一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开发自己的最大的资源,也就是土地,来获取超额收益。因此,中国的房地产业从一开始就是由地方政府控制,地方政府也全力支持房地产业的发展。
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李总经理指出,中国早期的房地产发展是受地方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不是根据市场规律进行的。他说:“地方政府为了绩效,为了短期效应,鼓励开发商去发展房地产来给地方的繁荣带来一定的现象。但是实际上这不是长久的。现在说,全国有一亿多的空置率,这一亿多必须要去消化,因为不然的话,这些房子闲置在那里,都是一种社会成本的浪费。”
为了追求财政和业绩,一些地方政府在借地牟利生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违法占地圈地行为。据国土资源部统计,新土地管理法实施七年以来,全国发现100多万个土地违法案件,涉及土地面积近500万亩。
中国近年来,各地积极发展城市化、城镇化,大批的农民土地被征用。新京报报道,近10年来被征地的农民多达4000万。相应出现的问题就是农民被征地之后收入下降,同时也造成失业,在没有工作,没有医疗保障的情况下,对社会和地方政府都带来了难题。
*****************************************************************************
北京于小星信息咨询部提供各类信息并提供以下签约服务:
受托对各类信息开展搜集、加工、整理,提供方案、策略、建议、规划或措施。
参谋、磋商、评议、会诊或顾问投资行为的可行性;
大型会议文档及档案整理;科技成果密级评价;
受托为外地客户在北京筹办大型新闻发布会,产品推介会和相关推广工作。
受托在北京代办各项合法事宜。
地址: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14-7-001    邮政编码/PC:100026
电话/Tel:13801068992                电子信箱/E-mail:bjyuxxzxb@sina.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