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不拾遗”折射出的另类尴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3:55:10
  在东莞市开理发店的蒋先生骑单车到市场买护发品,途中钱包丢了,急忙沿途返回寻找。走了近百米,蒋先生惊喜地发现钱包躺在地上,尽管旁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人碰。(2009年10月9日《南方都市报》)
  
  钱包里的现金并不多,只有70多元,但里面有好几张银行卡,如果钱包被别人捡走,用银行卡取走所有的钱,蒋先生的损失就大了。大白天钱包在路上丢了,极少能够找回来,一般早已被眼疾手快的人捡去。蒋先生能找到丢失的钱包,实属意外,甚至不可思议。
  
  钱包躺在地上无人问津,旁边人来人往,难道那里的社会风气特别好以致路不拾遗?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十分简单,那里的治安比较差,没人敢捡钱包。据悉,那一带人员构成复杂,频频出现“丢包党”,有人故意掉包,等你捡起时便有人过来谎称要和你分钱,说着说着,一伙人就把你的钱骗光。其实,有好几个人看到蒋先生掉的钱包,不过都以为是骗子故意设的圈套,所以没人敢随便捡地上的钱包,免得惹麻烦。
  
  “路不拾遗”竟不是由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好,真的匪夷所思。很多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念头,对别人掉在路上的钱包不会视而不见,有时还会发生争抢。思想决定行动,钱包掉在地上没有人敢捡去,说明人们对掉在路上的钱包有一种强烈的警觉,如果捡了钱包就要付出代价就要倒霉。这种警觉源于经常性的现实教训,捡了钱包不但不会得到意外之财,反而会被骗财。正是人们认为蒋先生的钱包并非善物不敢捡去,他才能完好无缺地找到丢失的钱包。
  
  蒋先生找到丢失的钱包是万幸的,然而,人们不敢捡钱包则是不幸的。当然,这里不是鼓励人们将捡到的钱包据为己有,而是想方法还给失主。“丢包党”通过故意掉包然后佯称分钱来骗财,已让许多人上过当,教训深刻。人们虽然看到蒋先生掉在路上的钱包,但是,出于本能避免被骗财,对他的钱包自然敬而远之。
  
  好的社会风气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差的社会治安可以束缚人们的行为。商户杨先生笑称,虽然他没上过“丢包党”的当,但有关“丢包党”骗财这种事已经听厌了。可见,那里的“丢包党”比较猖狂,人们既习以为常,又深恶痛绝。那里的治安之差也可略见一斑。当地的警方要是严厉打击“丢包党”,维护好社会治安,社会和谐,就不会有人不断上“丢包党”的当,也就不会对蒋先生的钱包那么警觉。捡起别人掉在路上的钱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人的本能反应。我们倡导拾金不昧,现在连“拾”都不敢,折射社会的悲哀和治安的尴尬。
  
  一头黄发的蒋先生返回捡自己的钱包时,还被人当成了“丢包党”,遭人指指点点。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好坏不分,互相提防,那里的治安已到了非大力整治不可的程度,必须通过整治社会治安来重建社会秩序和重树社会信心,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安居乐业。
  
  这种另类的“路不拾遗”现象其实恰恰是我们的尴尬。

[稿源:红网]
[作者:何耀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