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重钢 脱胎换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4:17:11

百年重钢 脱胎换骨

2009-09-28 09:19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 共 0 条评论 关键字:麻柳嘴镇,科学发展观,轧钢工

2006年12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决定:同意重钢环保搬迁到长寿,并要求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工程。渝富以80亿元土地置换金,从重钢手中接过大渡口老厂区7000余亩土地;市财政专项借款16亿元,为重钢搬迁注入新鲜血液。

  ――写在重钢环保搬迁首条生产线投产之际

记者 夏 元

  2009年9月24日,长寿,江南。

  重钢新厂区第一块精品船板下线。

  这与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重钢的前身),隔了120年。

  120年间,重钢经历了两次搬迁。

  如果说70年前那次悲壮的搬迁,是为了躲避日寇侵华战火,保存中国工业一点宝贵的血脉,延续民族生存尊严的希望。

  那么,这一次的环保搬迁,不仅是为了百年老厂续写辉煌,更多的是要给这座和它休戚相关的城市,腾出一片更明朗的天空。

  2009年9月24日是座里程碑,它清楚地表明:百年重钢,已经脱胎换骨。

  从前,高耸入云的烟囱是重钢数万职工的精神图腾,但“环保”这个概念却如此遥远,以至于最终成为牵绊。

  重钢的过去,有着太多辉煌。当年就有“北有鞍钢,南有重钢”的说辞。

  曾经,十里钢城那高耸入云的烟囱,几乎就是重庆这座老工业城市的精神图腾;那滚滚的浓烟,几乎成了重钢人心底自豪的源泉。

  “那时候,我们穿着被烟雾熏黑的劳保服满街跑,感觉就是最高荣誉。”全国劳模、重钢中板厂轧钢工周亚平说。

  一位退休教师至今还记得,她在重钢子弟校教书时,学生们写作文时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厂区里烟囱林立,一片繁荣兴旺……

  《重钢志》,记录了重钢从诞生起至1985年的所有大事。然而,在这部646页90万字的书中,“环保”二字从未出现过。

  “环保”二字第一次出现在重钢,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国家冶金部向全国冶金企业发出创建“清洁工厂”号召。重钢人努了把力,在焦化厂、炼钢厂、小南海矿和中板厂很做了一番文章,从北京捧回了4块部里颁发的奖牌。但是,再多的奖牌,也敌不过数据的触目惊心。

  每年,重钢会排放二氧化硫1.56万吨,烟尘1.06万吨,废水1352万吨。

  每年,重钢排放的污染物,在全市工业污染总量中,占了整整六成。

  每年,重钢排放的污染物,占主城污染物总量的60%。

  因为污染,附近水厂不敢在重钢周围江面设置取水管道;因为污染,在附近居民频频告诫小孩,不要到露天放置的冶炼废渣堆上玩耍……

  1997年,重庆成为直辖市,党中央交代重庆做好的“四件大事”中,生态环境保护、老工业基地改造,均与重钢相关。在市、区两级政府帮助下,重钢集团在随后几年投入8亿元治理污染,但效果仍不理想。

  重钢搬不搬,怎么搬?直辖后,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深思熟虑,最终拍板重钢新区落户长寿。

  “重钢是个老企业,老设备多、技术陈旧,要彻底解决污染问题,难。”一位环保监察人员一针见血。

  怎么办?环保搬迁!

  直辖以来,主城区先后有数十家污染企业陆续搬出,并因此每年减少3.5万吨二氧化硫、1.5万吨烟尘、1000吨粉尘和约3万吨固体废物等污染物。但是,重钢不搬,污染问题依然无法解决。

  重钢搬迁,牵一发动全身,必须做到思谋周密,事半功倍。

  直辖后,市委、市政府几届领导都在谋划。2006年7月13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带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到重钢,就搬迁可行性进行调研,并安排市级相关部门进行选址、环评、土地、规划等前期工作。

  1个月后,市发改委、市经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环保局等部门,就重钢搬迁规划选址、环境评价等提出意见,同时就新重钢经济运行方案上报市政府。

  10月10日,市规划局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整体搬迁选址论证的报告。《报告》称:通过现场勘测、调研,并综合有关部门和专家意见,从产业布局、环境容量、运输成本、用地条件等方面考虑,江津德感工业园区、长寿江南镇和巴南麻柳嘴镇,三地各有优势和不足,均能满足备选地的要求。

  11月22日的市长办公会上,市长王鸿举将重钢环保搬迁列为第一议题。会议决定,方案总体切实可行。并要求有关部门对长寿区江南镇和江津德感工业园区,进行全方位比选,年底前报市委、市政府决策。

  与此同时,长寿区委、区政府也开始力争重钢环保搬迁项目,理由很简单:引进一家龙头企业,完善一条产业链,带动一方区域发展,对破解库区产业空虚,将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2006年12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决定:同意重钢环保搬迁到长寿,并要求建设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工程。

  事实证明,重钢落户长寿,将成为重庆沿长江布局重化工产业集群的点睛之笔:

  资源―――库区内巫山桃花铁矿已被纳入新重钢的重要矿源,加上奉节、巫山等县都是产煤大县,能够为新重钢的迅速壮大提供资源支撑;

  成本―――与以前从国外进口铁矿石相比,短距离水路运输的资源配置,将大大降低新重钢运行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辐射―――沿江布局重化工产业带在发达国家有很多先例,新重钢必将对以长寿、涪陵和万州为核心的庞大产业集群形成辐射;

  带动―――长江是一条天然纽带,新重钢建成后,库区其他区县将融入一个大发展的整体系统。主城的产业优势以及生产要素,将由此传导至库区。

  搬迁方案定了,但是数百亿元资金从何而来?为此,给重钢出谋划策、各方奔走融资的场景一刻也没有停止。

  预计2010年底竣工的重钢环保搬迁一期工程,总投资高达230亿元。对重钢这样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来说,最大的难题就是:钱。

  “保障环保搬迁所需的资金按时足额到位至关重要,这条资金供应链不能有任何的脱节和断档。”重钢集团董事长董林明白,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创新融资模式,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

  从方案确定那一天起,重钢分别从汇丰银行牵头和渣打银行牵头的23家中外金融机构中,累积获得1.1亿美元和11亿元人民币银团借款,同时利用新区形成的资产,以融资租赁方式从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和交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等,获得40多亿元资金。

  重钢还充分借助市场平台融资,通过发行公司债券和股票,募集到近30亿元。

  此外,按照“重点投资主流程,公辅配套通过招商,掌握定价”原则,重钢通过在燃气发电、低温低压余热发电、钢渣和炉渣处理及综合利用等项目签署合作协议,引资约20多亿元。

  重钢环保搬迁,是重庆的大事。在重钢苦苦寻觅融资路径之时,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市经委、市财政局、渝富集团等以及各大金融机构,主动伸出援手。

  渝富以80亿元土地置换金,从重钢手中接过大渡口老厂区7000余亩土地;市财政专项借款16亿元,为重钢搬迁注入新鲜血液。

  最大一笔融资,出现在今年3月9日。那一天,与市委书记薄熙来等市领导一同赴京的重钢负责人,与中国工商银行领导签署银企合作协议,获得综合授信100亿元。

(新民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