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破解e-Learning迷局之(一)認識學習」的回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2:52:55

對「破解e-Learning迷局之(一)認識學習」的回應

2007-03-22 10:28:41 / 个人分类:數位學習研究

070319對「破解e-Learning迷局之(一)認識學習」的回應    

鄒景平

秦宇費了很多心思,所寫的「破解e-Learning迷局之(一)認識學習」,是希望從一種新角度來分析數字學習,因此他採用從「正式學習」與「非正式學習」的觀點,來檢視與分析國內外數字學習實施效果懸殊的原因?這種以創新與有系統的深入思考方式,寫就萬字長文,很令我佩服,但這種二分法的方式,稍嫌簡略,也很難涵括全貌?

我把這篇文章的分析重點,整理如表一,整理過程中逐步發展出我對這文章的理解,很感謝作者,讓我從此文中,扼要掌握了大陸網路教育現況,對於秦宇提出目前網路教學的致命錯誤:「將視頻課件中教師當成網路課程教師,而忽略與學生互動之活老師」,深為欽佩,作者在正式學習方面的觀點,都是很專業且深入的看法,我大致同意?

但在非正式學習的方面,我認為有諸多討論空間,作者很多思維仍未跳脫web 1.0的框架,把非正式學習等同於self paced learning,忽略人際互動、實務社群與自訂標籤(Tagging)的效果,這是未來作者可以再加發揮之處?此外,我對SCORM和LCMS的未來性,也不如作者那麼寄予高度期望?

Jay Cross提出informal learning,大家也都喜歡用它來談,但informal learning的定義是甚麼?它真的是一個對的方向嗎?Jay Cross走對路了嗎?

Jay Cross對informal learning所下的定義是:「Informal learning is the unofficial, unscheduled, important way people to do their jobs. Learning is adaptation.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ouble meaning of the word network, to learn is to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one’s network, we learn from one another.」

我試著翻譯如下:「非正式學習是人們執行工作的重要方式,它是非官方的、沒有時程的。學習就是適應?我們巧用網路(network)的雙重意義,學習就是把自己的網路(兼指人際與科技網路)品質最佳化,我們彼此相互學習?」,此定義跟我們從「非正式學習」字面上所得的印象,是不太一樣的?而Jay Cross也把e拿掉,只剩下learning了?國外專家常常會不斷修改自己的定義?此定義可能也是過渡版而已?

我們要認識學習,需要從好幾個角度著手,第一是「學習觀」、第二是「學習態度與方法」、第三是「學習工具」、第四是「提供學習的機構與方式」,作者這篇文章與第四項較為相關?

科技幫我們縮短學的時間,而突顯出以往未受重視的「審問」、「慎思」、「明辨」、「篤行」的重要性,但此四項,我們在傳統教育中受到的薰陶非常少,我們必須檢視與改變舊的學習思維與習慣,因此,如何建立與培養一個符合新世紀的學習觀,也是需要我們大家努力的工作之一?

關於非正式學習方面,我還要補充一些自己最近的思索,我認為Jay Cross忽略個人基本功的鍛鍊。

譬如說,我每天練毛筆字一小時,這是基本功的練習,它偏重在「習」而非「學」,習比學重要,「習」也是從資訊邁向能力的關鍵,可惜目前大家都忽略了!大家把學與習混為一談,但重點卻仍在學,因為學是比較輕鬆、有趣的,除了有考試的壓力外,習則需承諾,要花毅力與時間,比較偏向基本功的演練?練基本功需要規律和自律,它究竟算是正式或非正式學習呢?

又如曾國藩為自己立的日課表如下,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態度宣言與工作計畫,把學習蘊於規律的基本功之中,有讀書、讀史,有作字、作詩文,這是有計畫的非正式學習,卻好像又成為個人的正式學習了!

  1. 主敬:整齊嚴肅,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2. 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3. 早起:黎明即起,醒後勿沾戀。
  4. 讀書不二:一書未完,不看他書。
  5. 讀史:念三史(指《史記》、《漢書》、《後漢書》),每日圈點十頁,雖有事不間斷。
  6. 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7. 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8. 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
  9. 日知其所無:每日讀書,記錄心得語。
  10. 月無忘其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的多寡,養氣之盛否。
  11. 作字:飯後寫字半時。
  12. 夜不出門。

至於Jay所說:「我們彼此相互學習?」部分,曾國藩也做到了,他很喜歡跟幕僚談天,從中學習?


表一:

項目

正式學習

非正式學習

學習時間

Anytime的觀念並不適用,需安排特定時間

Anytime的觀念適用

學習地點

應有網路上的固定場所

Anywhere

學習動機

來自外部,宜運用教學策略

來自學習者/企業不須過分行銷

學習目標

教學設計宜以達成學習目標為中心

滿足學習者及時需求

學習週期

仍需要有統一、固定學期

暫態行為

關注重點

包括學習過程與結果

只注重結果

師資要求

致命錯誤:將視頻課件中教師當成網路課程教師,忽略與學生互動之活老師

理論基礎

傳統正式學習理論都適用

傳統遠端教育理論都適用

知識傳遞

由人至人,課件只是輔助

人機交互

學習者關係

協作、小組專案

個體學習

學習標準

IMS及IEEE的標準套餐

以AICC/SCORM為主

內容資源

應以師生及學生間之互動為主,課件為輔

以內容資源為主

技術平台

LMS

LCMS

學習模式

引領式

自主式

應用領域

網路學院/大學/網校

企業

發展趨勢

未來重點在網路學習活動設計與管理

LCMS and SC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