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不只一次关注车改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20:04
已不只一次关注车改了(2009-08-05 08:41:15) 标签:杂谈  “天价车补”:闹剧式的伪车改

  最近这段时间,有关公车改革的讨论又多了起来。话题是老话题,但老话题又有了新故事。原来,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为节约公车费用、搞公车改革的方案在网上曝光后,人们惊讶地发现,一个区委书记或区长每年可获得的车贴竟然达七八万元,这一大大高于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年收入的“天价车补”迅即遭到网民猛烈拍砖。同时“史上最牛车改”的说法也不胫而走。

  人们不禁发问:公车腐败真的已成不治之症了吗?

 

                      “史上最牛的车改方案”

 

  一个被称为“车轮子腐败”的老问题,一个多年来在公众及媒体的视野中从未被忽视过的焦点——— 公车,因其浪费大、改革难一直为人们所诟病。今年初,记者就曾报道过廊坊公务车改革的“善始却未能善终”,还有衡水阜城公车改革的“试水闯关”。

  有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公车消费额为3000亿元。这个数字,超出了我国的军费开支,超过了我国每年教育和医疗经费的总和。然而,公车改革搞了这么多年,如今还是一个烫手的山芋。改吧,老百姓紧盯住干部的车补标准不放;不改吧,老百姓又紧盯住公车的浪费和腐败现象不放。公车改革的呼声时有所闻,但多是雷声大,雨点小,没有见到多少实际效果。各地公车改革进退维谷的现状,耐人寻味。

  不久前,一份“印发《宏伟区公务用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被曝光网上,立刻刺激了众多网友的神经。虽然该红头文件称可以节省纳税人177万元,但方案中透露的车补规格还是让网友提出强烈质疑。

   “区长一年补贴7.6万元的公务交通费用,有没有搞错?”这份红头文件是辽宁省辽阳市宏伟区委下发的,文件规定,该区区政府、区人大等行政领导单位取消公务车队,改为每年根据行政级别发放数额不等的公务交通补贴,最高一级为7.6万一年。有网友愤愤然道,“自己一年的全部收入还没人家领导的交通费多!”在各大论坛众多转载中,这份文件赢得了“史上最牛车改方案”的“美名”。

  网民的关注点没有落在方案节省的费用上,而是聚焦于补贴金额上。很多网友认为公务人员不需要有如此之高的公务交通费用开支。有网友跟帖质疑道,“一年7.6万元车补是如何算出来的?难道区领导们天天上公路兜风吗?”

  还有报道称,同在辽阳市的弓长岭区委的书记和区长,自2008年4月起已经开始享受一年8万元的“车补”了。有网友给区委书记、区长的车补算了笔账:扣除双休、公休,一年需要用车的时间约为200天左右,那么,8万元的车补平均算下来,每天就需要近400元。

 

                          车改不能漏算腐败成本

 

  记者注意到,辽阳市车补被曝光后,弓长岭区宣传部向媒体提供了一份2009年3月这个区在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介绍车改经验的发言材料,材料上介绍,弓长岭区车改之前,公车支出占正常办公经费的70%,车改第一年,综合节支320万元。

  从数据上看,的确成绩斐然。但是,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弓长岭区车改之前“公车支出占正常办公经费的70%”,这一数据中有多少是违规的?车辆配备、购车标准是否超标等细节并没有向社会公布,这样计算出来的节约标准是缺乏说服力的。

  车改的节约账该怎么算?有专家给出答案说,一个最基本的逻辑应当是,新车改的节约数据,是建立在车改前的公车消费扣除违规消费之后的数据上进行比较,这样得出的结果才能令人信服和相对公平。

  其实,要减除车改前公车的违规消费,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复杂,只要按照规定对照即可。比如公车配备数量是否超标、公车的标准是否合乎规定等。如果这样的账都不算,直接用车改后的数据与车改前比较,不是对公车腐败单位的变相鼓励吗?因为哪个单位公车使用违规越严重,费用就越高,车改后节约的成绩就越大。而那些车改前真正遵纪守法,严格公车配备与管理的单位,岂不吃了大亏?

  记者还注意到,弓长岭区车改后年补贴8万元仅是一辆经济车的价格水平,而目前地方县处级“一把手”一般都是一人一车,起码也是价格在二十万元上下的高档车。每辆车的油耗、维修、驾驶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过桥过路费等,加起来至少在10万元以上,且不说还有一些其他的以修车费名义报销的费用。

  按照国家公车配备规定,连副厅级干部都不得配备专车,县处级人手一辆不是违规吗?以修车名义报销其他费用,这和贪污有什么区别?如果我们对公车违规、腐败行为不但不查处、不追究,反而还以此作为计算车补的参考依据,那么,新车改不是在鼓励公车腐败吗?

  新车改的补贴账该怎么算?很明显,如果我们不加分析的一律以原来车改前单位的公车消费数据为基础,来计算车改后的节约,确定车改后的补贴标准,就意味着对原来违规配车、公车私用的默认和鼓励。这种补贴制度的设计,显然背离了车改的初衷。

  试想,在一个“模糊”数据的前提下,怎么能够“改”出一个明晰的、令人信服的结果?诚然,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但应当有个底线:车改的账无论怎么算,最起码不能让车改成为公车腐败的助推器。

 

                                  公车需回归公务的本义

 

  对于辽阳市车改一事,事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的一项网络调查显示(9279人参与),60%的人表示反对,认为这是“变相加薪,简直就是分钱”;也有33.2%的人选择支持,认为这“能有效降低行政成本、解决公务用车不正之风”;而选择“怎么改结果都一样”的人占6.8%。

    “希望社会能够体谅改革、理智地保护和支持改革者。不然公车改革永远都是在口水中徘徊不前,8万是太高了点,但至少比看不见底的无底洞强啊。我们还想让公车腐败到何时?”在该项调查中,也有部分网友对车改表示了拥护的态度,同时也指出车改要特别注意这样几个方面:车改之后加强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63.9%);补贴标准要明确(26.7%);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7.1%);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2.2%)。

  有人大代表用“屁股底下半座楼”来形容公车浪费之大。我国从1997年起就开始了车改试点,从黑龙江的大庆市,再到浙江省杭州市,公车改革此起彼伏。每次改革都能吸引一阵子公众的眼球,每次改革也都在获得公众的高度关注后悄然止步。有网友感叹:“公车私用已成‘不治之症’。每次改革都是热闹多,实效少,改一步退两步,成了怪圈。”

  顾名思义,公车当然是用于公务的,它不是任何个人的私有财产。因此,不管如何设计公车改革方案,都要从这一基本点出发,要从根本上遏制滥用公车,让借公车牟利的权力回归到公务的正道上来。由此可以看出,车改,其实就是要“限权”,要让已经失控的公车得以回归其本义。

  车改历经风雨十多年,为何还是处于“一地鸡毛”的状况?一位多年关注车改的河北行政学院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在这场改革中,坐车的恰恰都是搞车改的。换言之,改革主导者就是既得利益者,挥刀自宫的难度那是很大的。长期以来公车已经异化为某些官员炫耀级别和地位的象征物,甚至不惜冒着违纪的危险超标配车。你要他从享受惯了的官车中走下来,那他岂不是等同于普通百姓了?这让官员的面子往哪里放。

  说到底,公车改革还是权力监督问题。推动公车改革迈出实质步伐,不能靠一纸空文监督惯于揩油的老鼠。正如有论者所说:“只有让老百姓成为改革的主力,让他们能并且敢去监督,让这些私用滥用公车的人真成‘过街老鼠’,人人都敢打,公车改革也许会出现新局面。”

  公车的本义是用于公务。而辽阳车改,似乎成了官员们“堤内损失堤外补”的一种安抚。可见,要真正让公车改革收到实效,就要由公众参与、设计车改思路和车改进程。首先,我们必须厘清一个问题,到底需要多少公车?车补标准如何定?谁来定?一旦发放,谁来监督?否则,车改就有可能成为一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闹剧,甚至会出现变本加厉的新腐败,一边拿着高补贴,一边还使用公车。

  难怪有人说,辽阳车改实质是官员借车改之名,行自肥之实,这是伪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