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你到底怎么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19 18:18:45
朱波
【该文章阅读量:69次】【字号:大中小】
为了更彻底地改革公车管理体制,日前,杭州市正准备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包干使用”的车改模式——本人不领车贴,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此消息一出,受到社会舆论质疑:局长不领车贴,重新用公车,这与之前“局长专车”有何差别?这是否意味着杭州车改出现回潮?(8.12《重庆晚报》)
今年5月起,杭州市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而且是以“发放车贴”为主要标志。从大规模与高级别上看,杭州市是全国首例。
车改实施3个月来,首批21家试点机关单位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在局级领导干部感觉到“打车不方便”,自己主动提出“本人不领车贴”等要求享受公车服务声中,杭州市又准备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包干使用”的车改模式。
看到这则消息后,哭笑不得地笔者不禁要问:“首批21家试点机关单位用车补贴比车改前公车开支下降了32%”,为什么还要探索“不领车贴,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的‘包干使用’的车改模式”?公车改革,到底怎么了?
众所周知,公车改革已有十多年,各地公车改革此起彼伏。通常的做法是,按照不同的级别“排排坐吃果果”、发放车补。正县级多少钱,副县级多少钱,正科级多少,副科级多少,科员多少……等级分明一目了然。在缺少公众监督和同级人大的严格审核下,出现8万一年的车补,其实并不那么令人意外。
有关人士所分析,由于缺乏监督约束机制,不是把“车改”变成了给干部变相增加福利,就是越改公车越多越威风、越豪华。同时,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与资源成本,付出了政府形象和社会风气的成本,付出了高额的行政成本。
车改本来是好事。目的是降低政府公共管理成本,减少公车腐败。但少数地区利用车改之机自肥,一个区级干部一年竟然享受高达8万元的车补,显然是以改革之名,轻易将原来隐性的“公车福利”转化成合法收入了。
不领车贴也好,服务中心派车也罢,但,车改不能丢失民意民智。公车改革考量政府睿智,尤其讲究科学决策。现在越来越多的车改,正在“制度创薪”的轨道上“飙车”。车改,一直以来,都是官智的“孤军奋战”,坐在官车上思考车改之策,难免会“屁股指挥脑袋”。整个过程,少见有民意民智当“参谋”。既然车改是众望所归,也是民心所向,为何车改不能听一听民众的意见呢?
笔者认为,要想车改,有几个障碍必须清除。一是补贴标准的确定;直接改革掉这些人的既得利益难度较大,谁会把装进口袋的钱再掏出来?二是单位原有公车的处理;公开拍卖,还是“暗箱操作”,中饱私襄。三是原有驾驶员的分流安置。四是车改之后对领导干部用车费用的监督。如果缺乏相应的监督措施,纪律就会沦为“花架子”。
同时,还要明确最低限度保留公务用车的范围、使用规范、公车腐败的处罚措施及保障群众和社会舆论对政府机关公务用车的知情权、监督权。只有走民意民智的“公车改革”和法制化路线,才是公车改革的治本良策。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来源日期:2009-8-13       本站发布时间:2009-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