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改革大敌是对官场顽症的妥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05:36:40

公车改革大敌是对官场顽症的妥协

2008年09月08日14:43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怕的不是幼稚,而是麻木不仁地对顽症妥协,把丑陋当成正常,视美好的愿望为粪土。真正的改革大敌,莫过于此。

  8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其中规定,除特殊公务车外,各级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务车按牌号尾数每周少开一天。同时要加快推进公务车改革(新华社8月2日)。

  全国公车每周少开一天车,当然具有节能的意义。但这一规定到底能坚持多久,能有多少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并持之以恒,我是不太乐观的。在过去数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严禁公款吃喝、公车滥用和公费出国的红头文件多如牛毛,但它们的宿命几乎也是殊途同归——逐渐被淡化、遗忘,很少有人不折不扣地坚持下去。

  从1994年开始,我国公车改革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从领导级别配备,到酝酿货币化补偿,再到酝酿取消各部门公务用车,由政府组建公车出租公司等等,但类似的各种改革几乎都是半途而废。

  公车改革为何这么难?权威人士早就说过,改革的实质是利益的再分配。公车改革动的是一级级、一层层掌权者的奶酪,因此,喊公车改革不难,若动真格的,则阻力重重。因为,免费用公车,不仅给自己带来便利,而且还能满足虚荣心。毕竟,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官轿”思想特别严重,轿车成了身份、尊严和权威的象征。所以,公车改革既是一次观念的革命,也是一场反特权的革命。

  过去,社会呼唤公车改革,还仅限于反腐和节省财政的视角。比如,有资料显示,我国在公务用车方面的公务支出,每年至少在3000亿元以上。再如,公车在使用上有“三分天下”的说法,即:三分之一归领导,三分之一归家属,三分之一归司机。

  现在,政府与社会考虑更多的则是交通与节能。今日社会,车多、路堵几乎是我国每座城市的顽症;能源短缺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时代呼唤中国来场彻底的“公车革命”,不仅要反腐,而且还将承担节能、缓堵的重任。在韩国首都首尔,市政府曾经连各课室(处级)都配备公车,后来为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以身作则的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减少“官车”,“官车”数量一下子砍到只剩4辆——市长一辆,三位副市长各一辆。同时规定,“官车”绝不许任何人私用,在完成一天的公务后,必须返回市政府并登记就位。如果没有紧要公务的话,市长也只能乘地铁上班。在芬兰,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才配备固定车辆和司机。

  我国公车数量高达300万辆,在现实中配公车几乎没有级别限制,只要是个“头”,无论是处级、科级,甚至是股级,都可以“自配”公车。像这样公车泛滥的顽症,下发个红头文件当然是无法根治的。我国多年的公车改革实践,以及外国一些先进的做法告诉我们,遏制公车腐败,为国家省钱、节能、缓解交通拥堵,最好的办法就是,大刀阔斧,猛砍公车数量,除严格按规定为符合级别的干部配备公车外,其他公车一律砍掉。公务用车走市场化路子,公务员上下班通过补贴形式解决,坐公交、踩单车,听便。

  有人会笑我想法简单幼稚。但我想说的是,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怕的不是幼稚,而是麻木不仁地对顽症妥协,把丑陋当成正常,视美好的愿望为粪土。真正的改革大敌,莫过于此。

  来源:信息时报

 

(责任编辑: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