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 中国的产业政策应该重点关注中小企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8:45:59

  中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其最大的五百家公司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四分之三以上。这似乎引人注目地证明了中国工业变革的规模。然而与中国的其他许多数据一样,它容易让人产生误解。

  公司的收入就是营业额。而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是增值部分,也就是创造的财富。根据这个标准,中国大公司对经济的贡献要小得多。它们的生产率仍然远低于美国的水平。不过这项研究发人深省,因为它体现了中国的两种经济思想。一种认为大就是好,另一种就是把美国视为企业成功与否的标准和模式。

  官员们普遍认为,作为一个新兴的超级大国,中国必须有自己的通用电气公司和微软公司。在过去十年里,中国关闭了亏损的国有企业,存活下来的公司引进现代的管理和审计方法。国家牵头实行的调整巩固了钢铁、电信和能源等“战略”部门。石油公司模仿西方大公司,争相收购国外石油资源。联想集团收购了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试图成为中国的IBM。

  改革改善了公司的业绩。然而总的说来,它让人想起中国的某种国产轿车,从表面看很像日本或西方过时的车型。在车身下面,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它不是真货。同样,中国新工业秩序的核心不是市场力量自由作用的结果,而是政府干预的结果。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黄亚生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俄罗斯和中欧等转型经济体的改革截然不同。这些经济体的目标是实行资本主义,而中国的目标是保持社会主义。中国没有实行大规模私有化,而是采取了有选择的自由化,有利于外国投资者而不是本国企业。

  国有企业在“战略”行业的优势使人们确信,北京仍然占据着经济“制高点”。从北京的角度看,这种状况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满足中国领导人所看重的社会目标,尤其是稳定的就业。它还提供了促进工业合理化改革的手段,迫使一些部门进行合并,在这些部门,地方政府所鼓励的草率的过度投资造成了生产能力过剩。

  这些政策积聚了未来的问题。中国充满了这样的例子,即在国家指定的合并项目完成以后,合并后的公司不能将管理方式有效融合或减少过剩的生产能力。北京对企业大型化趋势的偏爱从根本上说也是不正确的。它认为大公司是成功的,成功的公司就会发展壮大。如果仅仅复制其外表而不掌握内部的运转方式,那么中国产生通用汽车公司(世界最大汽车公司,目前身处逆境)而不是通用电气公司的可能性更大。历史已一再证明,政府制订计划者所热爱的制高点也能变成经济上代价高昂的污水池。

  最有希望成为中国未来发展引擎的不是其国有部门,而是众多灵活的私有公司。有很多证据表明,它们比大的竞争对手更有进取心。生产率更高、也更富有创新精神。然而中国的产业政策处处密谋阻碍它们。正式和非正式的官方规定限制它们得到银行贷款;国有企业的垄断将它们排除在能源供应和电信等成长性市场之外;它们从国家出资的研发计划中得到的好处很少;它们也不是地方政府特殊照顾的对象。

  与受到溺爱的企业精英不同,中国不喜欢的和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企业家经受了磨难。对中国的竞争感到焦虑的外国公司经理不应对最大牌的公司担心过多。中国未来真正杰出的公司更可能是如今几乎不为人知的公司——只要中国政府给它们自由。(作者:居伊·德容凯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