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应该给公民退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10:34:30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政府甫一宣布调降印花税,上证指数应声大涨4.15%,深成指大涨5.45%,70多只个股封住涨停。当通货膨胀蚕食国人存款,目前除股市国内仍缺少投资渠道的情况下,印花税可以给股市注入生气,却不能解决中国国民经济最迫切的命题之一:拉动内需。

    人民币升值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国经济设立 了一个高门槛,现实迫使中国经济要尽快实现从出口导向型向内需拉动型的转变。消费目前对中国GDP的贡献仅有51%,美国则约为68%。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次贷冲击后拉动内需也是首要命题,在降息等举措外,布什政府迅速推出向国民退税600美元的政策,而中国则只能在利率和汇率上打转转。在近年来,中国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都跨大步的背景下,是时候完善和调整税制了。而税发挥作用不仅是通过“收”,更是通过“退”。中国和美国一样,“收”都不妨相对粗放,但美国“退”的精耕细作,值得借鉴。

    美国“细”到什么程度?可谓让人“报税如见鬼。”

    用广告能够最好的说明。4月是美国报税截止月。电视中频繁播放的两则广告,一则是在洗漱间里,一个黑眼圈爆炸头的男士面对镜子突然惊声尖叫,让观众下意识地认定见鬼了,而当镜头定格,大家恍然大悟,竟然是映入镜子的灯箱广告提示报税截止日期快到了。

    另一则是一位风姿绰约的女士在车站候车,吸引了不少男士的目光,其中一位勇敢地搭讪,“估计(车来的)时间快到了。”孰料平平无奇一句话,竟令淑女变身河东狮,对男士咆哮曰,“我知道(报税截至)时间快到了,你不要逼我了!”男士错讹的表情旁打出一行字“报税截至日转瞬即至。”

    居住在纽约的华裔咨询师张扬对此深有感触,“表格我填了47页,真有要见鬼的感觉……去年退了1万多美元。”

    报税的内容简单来说,就是有国税局漏扣的,要自己补缴;有应该享受的各项退税优惠,要自行申报。细密的规定,带来大量的计算和表格工作。规则精细到什么地步呢?

    姚毅是持有绿卡的中国公民,他的父母到美国探亲,通常会住够183天,“因为住够183天,政府就视为我多养了两口人吃饭,可以因此申报2000美元左右的退税,相当于飞机票就免费了。”

    温迪是加州的自由职业护士,也自己销售保健品,“我房租的一半,电话汽油费的一部分都可以申请退税,因为我被算为小自营业者。”她热衷于参加各种培训,自我提高和进步,而美国从房地产投资,到电脑课程的培训,都是受政策鼓励的国民自我提升的商业技能培训,可申请全额退税。其实这相当于国税局的税收,被转移支付给了培训机构。

    首次报税的中国留学生张磊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从宾州搬家到加州也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搬家退税,“感觉像美国为国民提供的报销。”

    总体而言,税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扮演的作用,可谓衣食住行无所不涉。退税不但可以有效地对残疾,教育,受灾等实现补贴,也可以有效地引导和鼓励创业和消费等。因此美国经济出现问题,税收往往都是政府的常用处方。次贷之后,美国参众两院2月通过向可调整毛收入(adjusted gross incomes)7.5万美元以下的个人提供600美元退税,夫妇俩人年收入在15万美元以下可获得1200美元,每位儿童获得300美元。低收入人群,包括依靠社会福利的退休人士和不交收入税的伤残老兵,将收到300美元的退税。

    退税的作用,可以体现于数据中。美国2007年最后两个季度的消费者支出(Consumer Spending)增幅依次递减为2.8%和2.5%,2008年第一季度锐减为0.5%。而退税政策推出后,消费者作出了积极反应,令市场预计第二季度消费者支出增幅将回升到1%。

    中国提出共建和谐社会,“和”之一词就源自儒家。“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但中国的现实是,受制于医疗,教育,社会保障体系等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欠缺和滞后,内需亟需提振。

    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11.9%,财政总收入三倍于经济增速,累计增长32.4%。其中,税收收入仍为主要来源,而2007年5月30财政部突然宣布将证券印花税率从1‰调整为3‰,就使国家财政增收3000多亿元;增幅为1017.4%。是时候把税“收”的粗放经营,结合以“退”的精耕细作了。而美国以外,西方已经在退税领域积累了大量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参照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富裕的中国政府推出退税正当其时。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应该给公民退税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泥足巨人 让我们给“中国制造” 算一笔账-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驻京首席记者马利德(Richard McGregor)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首次考虑国有银行私有化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将逃脱穷国“宿命”? 英国《金融时报》 私人飞机服务“飞抵”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央行挑战全球流动性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外企的“跳槽一族”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贸易顺差增幅堪忧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MBA为何缺席全球排名?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卷入亚洲薪酬大战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为何无法驾驭经济?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外企的“跳槽一族” 英国金融时报:全球重心向中国转移 英国《金融时报》 私人飞机服务“飞抵”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2010年的七大“印记” - 中国网 英国《金融时报》:缩在“城堡”中的中国富人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消化"日本子弹头列车技术 英国《金融时报》:世界在矛盾中解读中国 英国《金融时报》 西方为何害怕中国主权基金? 英国《金融时报》:在中国,可千万别生病 2007英国《金融时报》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调查 英国金融时报 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 中国或将外汇储备投向发展中国家 --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