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央企炒房应该尽快得到遏止(南方都市报 2009-8-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7:24:57

[社论]央企炒房应该尽快得到遏止

类别:时事评论 作者:南都社论 原创 浏览量:1656  发布时间:2009-08-30
版次:AA02 版名:社论 稿源:南方都市报  

    中石油花费逾20亿元在北京团购商品房的事件继续发酵。此前,中石油辩解说这笔远低于市场价的交易是替员工购买,没动用国家的钱。随着更多证据的公开,所谓用团购来解决职工自住房的说法实难成立,中石油在京曾经有过多次团购住房行为。有媒体报道进一步揭示,中石油绝非唯一的团购者,银行、能源等财力雄厚的央企以及政府部门在房地产市场频繁动作,投机炒房相当明显。

    中石油团购事件的“贡献”之一就是使央企炒房团进入公众视线,并以较为详细的内情勾勒出秘密运作的过程。那些财大气粗的国企或掌握权力资源的部门,以一半甚至更低的定价从开发商手中取得大批房源,然后根据机构内部等级加以分配。房产中介公司透露,这些团购房要么出租,要么按飙升的市价变现。央企团购低调而活跃,地产商乐观其成,炒房团不再仅是温州人的标签。

    相较于普通的投资客,央企炒房团的成员有着强大的议价能力。它们有的掌握着本就稀缺的自然资源,在行业中形成了稳定的超垄断实力;有的则握有实权,对房地产业的政策和利益配置有着不可替代的话语权。而像中石油这样,以子公司参股地产业,从而结成紧密的利益格局也不鲜见。面对央企炒房团的需求,关键不是地产商能否接受,而是在多大程度上予以满足的问题。

    中石油最新的团购案例出手豪阔,在京城中心地带一举收获1480套住宅,央企炒房团的能量可见一斑。而这种低进高出的行为最终体现在价格的剪刀差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抬升房价。炒房的收益实在巨大,而这种代价全部转嫁到民众头上。换言之,央企炒房团利用非一般的身份占据获利的高地,不仅排挤其他购房者,更将这种盈利的逻辑强加给消费者和纳税人。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包括其他强势部门在内的央企炒房团之所以能得手,根本在于公众赋予它们的资源和权力集合;然而,这些部门却反过来利用这种优势地位谋取部门和个人私利,民众被迫卷入高房价的浪潮中,在被逼无奈之下为其埋单。低买高卖不仅是价格的变动,也意味着公义的流失。有些人在摘取差价的果实,有些人则被压榨和剥夺。少数人的狂欢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

    炒房团令部分央企和政府部门的社会责任变得模糊和黯淡。尽管利益受损的那些人只能被动承接高房价,他们没有话语权,没有影响力,成为沉默的大多数,但这并不意味着轻视他们就可以无视他们的利益。某些权势部门、房地产商、财团及其内部中高层借炒房集结在一起,可以一直捞过界或踩踏底线吗?轻贱公共责任,看不见的损失已经给看得见的收益标出警示。

    买房供楼对民众的压迫感已无需形容,它深刻地影响着公众对生活的感受。房子越来越严重地挤压民众的幸福感。境况如斯,人们有权要求一个健康的房地产市场,同样有权要求央企等由纳税人培植的部门企业安守本分,恪尽职守,少做或不做伤害纳税人感情的事情。央企炒房团制造楼市泡沫,成为楼市中重要的投机力量。若以民意民生为重,对其不该失去管束的意愿和办法。正如商务部有关专家所说,在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政府4万亿投资的背景下,央企在拿到资金后,一方面集中投向土地市场,一方面又低价团购搅乱市场,有关部门应当尽快给出一个意见。

http://gcontent.nddaily.com/1/d9/1d94108e907bb831/Blog/23f/85e5d5.html
社论:央企炒房应该尽快得到遏止(南方都市报 2009-8-30) 社论:灾区政府应该如何面对媒体“不实报道”(南方都市报 2006-8-21) 社论:改革遗忘在幼儿园里(南方都市报 2009-10-30) 社论:真正应该感谢的,是人民(南方都市报 2008-2-3) 社论:民众热盼公车改革,人大应该有所作为(南方都市报 2010-3-5) 社论:警察积极履职才不辜负市民期待(南方都市报 2009-6-30) 社论:三鹿事件在受害者那里远未结束(南方都市报 2009-11-30) 社论:罗彩霞案:受到侵害的不只是个人权益(南方都市报 2009-5-8) 社论:造假名单成谜,惩戒效果有限(南方都市报 2009-7-8) 社论:调查郑大一附院是公法变“私法”(南方都市报 2009-8-14) 社论:提升司法公信关键在于务求司法公正(南方都市报 2009-8-20) 社论:长江救人事件中的政府责任仍未充分检讨(南方都市报 2009-11-8) 熊丙奇:“乱收费”已经得到解决?(南方都市报 2009-11-14) [社论]排除利益集团干扰 尽快出台新“拆迁条例” [南都社论] 南都社论:权利得到尊重才能终结强拆 社论:驯服权力,才能防止以诽谤罪压制批评(南方都市报 2010-8-8) 社论:最低工资打赢物价,经济才能稳定(南方都市报 2007-7-30) 社论:尊重律师会见权就是尊重人权(南方都市报 2007-10-30) 社论:缺乏公共意识 是因为缺乏公共生活(南方都市报 2008-3-30) 社论:以信息公开遏制国难贪腐(南方都市报 2008-5-30) 社论:虎照结局:另一半的真相该由谁负责?(南方都市报 2008-6-30) 社论:我们迫切需要“自找麻烦”的质检机构(南方都市报 2008-10-30) 社论:缺乏公共意识 是因为缺乏公共生活(南方都市报 2008-3-30) 社论:最低工资打赢物价,经济才能稳定(南方都市报 200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