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守刚:“北晚”与“新京”为何死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9:43:44

张守刚:“北晚”与“新京”为何死掐?

2009-8-14 10:21:25 来源: 南都周刊 浏览量: 6627 网友评论 1 条 推荐此文近日《北京晚报》与《新京报》连续的几次争议,却是罕见的大张旗鼓。   5年前,我应聘北京某家报社的采编岗位,一道笔试考题让我记忆犹新:北京几家主要都市类报纸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我们的优势和弱点又在何处?
  这个考题透露出诸多同城都市报纸的微妙心态:目标读者群与广告客户严重重叠,如何胜出对手一筹?首先要知己知彼。不过,当时北京几家报纸虽各怀鬼胎,勾心斗角甚至互相拆台,也多是暗暗较劲而已。
  但近日《北京晚报》与《新京报》连续的几次争议,却是罕见的大张旗鼓。MSN上,我的几个朋友相继发给我链接,围观看客一般地兴奋惊呼:“北晚与新京又干起来啦!”
  这次“死掐”事件的源头,发于《北京晚报》8月5日下午的文章《北京晚报独占“五个一”》。该文王婆卖瓜式地自夸:根据调查,北京晚报在读者覆盖率和性别覆盖率等指标上高居榜首,在高学历人群、中青年市民、白领和事业单位人群等一系列反映主流读者特征的指标中“遥遥领先于其他报纸”。
  此“一家独大”的姿态迅速引来《新京报》的不满与反击,6日上午该报就发表反驳文章《647份样本如何调查出北京媒体公信力》,对调查结果的公信力提出质疑。随后,双方各施利器,互相点名攻讦,数个回合而尘埃未定。
  表面看来,这是一次惯常的“报业老大”争议,但对于这两家报纸来说,积怨之深,非一日之寒。
  就在这次“死掐”前仅半个月,两家报纸还就“梁思成故居存与废”的公共议题上,有过激烈的正面交锋。《新京报》与《北京晚报》分别代表了“保护派”与“拆迁派”,连续刊发针锋相对的报道评论,短兵相接,硝烟四起。保护派义愤填膺:“这处中国建筑史的摇篮,就要被荡为平地了!”拆迁派却调侃说:“林梁故居只是一个噱头,拿名人说事儿的现在可不在少数。”
  此次罕见的笔墨战,我曾在近期报道《梁思成故居生死劫》中部分提及。当时,迫于国家文物局等各方压力,曾是“拆迁派”旗手的北京市文物局突然诡异转身,于7月28日宣布将“确保院落得以保留”。
  文物局在期间表现出的官僚主义与变色龙形象颇为滑稽,但故居毕竟保下来了,值得弹冠相庆。出人意料的是,《北京晚报》再次制造了意外。
  为挽回论战中落败的尴尬局面,“北晚”不仅将北总布胡同24号院的梁思成故居将保留的重大新闻低调处理(放在一个不起眼的报道段落),还继续推出反调的评论文章,絮絮叨叨说“历史可以凝固,生活不能冻结”,继续反对整体保护北京旧城的理念。
  老牌的“北晚”,为何突然如此好斗?
  这可能与急剧变化中的北京报业格局密切相关。这两三年间,《信报》、《华夏时报》、《竞报》相继转型,《北京晨报》颓势依然,只剩下《新京报》、《京华时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法制晚报》等几家风格各异的强势媒体逐鹿京城。面对自称“一出生就风华正茂”、实力逐渐增强的《新京报》,老牌的《北京晚报》一再强调自己的霸主地位,力图在公共议题上昭显自己的话语权,其心态倒蛮可以理解。   
  而论战一再发生,缺乏幕后的协调机制也是一大原因。目前北京几家强势媒体各为其主,《新京报》由光明日报社主管,《京华时报》由人民日报社主管,《北京青年报》、《法制晚报》隶属北青报业集团,《北京晚报》则隶属北京日报集团。从“级别”说,“新京”算是中央级的,“北晚”算是省市级的,市宣传管理部门并没有充分的能量未雨绸缪,消弭分歧。
  说到“好斗”,也许不得不提北京日报集团的现任掌门人梅宁华。
  此公今年年初发表《破除“民主迷思”》,被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蔡定剑称为“奇文”。蔡定剑感叹说,读过此文,深感民主的启蒙仍很必要,“如此论调恐有误导人民之嫌”。由此立场,再追思及梁思成故居、四川震后调查等数次争议,都是梅公主政北日报业集团后发生,其中诸多牵绊,也并未坊间凭空猜想。
  由此再去理解近来发生的笔墨战,也就不难理解:同城报业的残酷竞争还在其次,秉持的理念主义之争才是“死掐”的根本动因。而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谓的保守派与自由派之争。
  即使如此,有一点还是让我稍感愕然。这位曾执掌北京市文物局八年的“资深文物工作者”,为何旗下的《北京晚报》却充当了此次梁思成故居拆迁派的急先锋?并差一点成为置梁思成故居于死地的推动者?
  又想到了开篇的那道考题:如果5年后再来回答,答案应该没有之前那样简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