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典型总在身后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30 00:01:51
朋友讲个故事:上边来个通知,要求上报系统内先进典型,末了,电话那边还不忘补充一句“最好是死去的……”朋友讲完“通知”,在座的几位历来不是省油的女生一片喧哗:这是什么事呀?
什么事?当然是“人事”。谁敢说那不是一些官僚大人弄的“好事”呢?
如今,媒体上往往推出若干典型、先进、模范,不用细看,那些人物多已驾鹤西去,即或仍“战斗在第一线”,也多是这个晚期、那个绝症的了。这就出现一个现象:中国人喜欢树典型、典型多已死去。
此话说来对逝者似有不敬,其实不然,老夫历来对奉献者、甘于舍生取义者肃然起敬,只是,逝者已矣,却为生者所用——贴金、粉饰、着色,如此一番折腾,典型真的先进起来。其实,这里很多事情都是一些官僚者为自己拉面子、装门面而做的,试问,那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为何在典型的生前没有挖掘出来,是因为典型还有一口气、没成正果?还是,官僚们有所顾虑?
说穿了,“先进总在身死后”现象恰是官僚体系心态的表现。人死了,树与不树这个典型,对于死者已无关紧要,但对生者,树典型的功效却不可小视,给本系统、本单位装点面子不说,重要的是给单位“一把手”重重抹上一脸“雪花膏”——瞧,我培养的典型!哇哈哈……再者,树死者为典型,断不会因名声在外而功高盖主、危害到自己的“政权稳定”,何乐而不为?再说,树立死者为典型,符合国人盖棺论定心理,棺已盖、论辄定,生者大抵不会因为典型在时的些许毛病而说三道四,犯不上,典型也再不会从棺材里爬将出来,进行违法犯罪,“打领导的嘴巴”。典型如此一树,皆大欢喜!
只是,如何正视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