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鸡巴蛋的“车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23:42:36
  




 

扯鸡巴蛋的“车改”

     打1993年广东省率先开始“车改”试点起,至今举国已有20多个省、4个中央国家机关进行了试点改革。而取消公车实行补贴的吆喝,也起码有5个年头了。好像改为货币制最有影响并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是我省威海市。据说威海的车改方案成熟、配套,车改方案已酝酿达5年之久,也就是说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2004年7月威海市将300多辆政府用车集中向社会拍卖。短短的三天300多辆车被全部卖出,总收入2200多万元,然后威海市政府对政府用车进行改革,政府不再买车,公务员也不再有公车可用,外出办事,处级以下干部一律改发用车补贴,按照级别不同,给予每个月200元钱到2400元钱不等的补贴。不过此等好事当年却遭到普遍质疑。5年过去了,虽然我市与威海相距较近,但再也没听什么新动静新动作。曾有一威海机关干部说:“有的特殊公务,按规须使用专车,单位却派不出车,只能用自己的车,有的领导为节约补贴,没有大事,不愿到基层去。”这很形象道出“车改”的某些弊端。去年底威海出现“打的”运送保密试卷丢失事件,最后却归罪于“没有专车专送”结果。这种用混淆或偷换手段来曲解“车改”概念的“有力证据”,或许这为“车改”“不适合国情” 理由埋下了来回折腾的伏笔。

    近来相关“车改”和“车补”问题再度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先是“杭州局级干部每月车补2600元”的新闻爆出,其次是“重庆区级政府三年公车消费6071万”被当地纪委调查。刚刚论坛又惊爆辽阳市宏伟区车改后“书记、区长每年车补7.6万元”。经官方媒体报道证实这些都不是空穴来风的谣言,而且还有“红头文件”为依托。难怪网友惊呼是“史上最成功最值得推广的车改方案”。这种既运动又裁判的官员自我加码,远远超出一个白领的年收入,无疑是更为严重的群体腐败。这种“车补”明摆着就是借“改革”之名为领导巧立名目发高额福利。这种不贴铺衬的“车补”,只能让人们感慨如今一些“改革”倒底是什么玩意的愤怒。这是典型的扯鸡巴蛋自肥!

    笔者在一个机关工作,还比较了解公车的使用情况。一般说,公车有两种使用群体:一种是领导们配备的“专骑”,由领导自己或办公室指令;一种是办事人员共用的车辆,往往是事先打招呼的排用上。当然,这两种用车群体不乏有工作间或业余“公车私用”普遍现象。这也是公车连年开支加大的根本原因。

    现实中,一个稍具规模或有条件的单位领导,无论其级别大小,都有“日理万机”的充足理由而配车。领导“忙”需要用车,主要表现为四方面(私用咱就免提啦):一接送上下班二外出开会(多为上午。紧急会议例外)三去基层视察(含外出取经、走访等,多为上午或全天)四协调应酬(多为夜间)。细分析起来除了必要的正常的工作外,用车多与繁缛的文山会海和特权等不正之风有关。一个领导不可能每天都泡在会议外出或应酬中,除了接送到单位处理单位事宜外,大多时间其“专骑”处于闲置中。也就是说,领导即便不坐专车每天(排除公休节假日)“专骑”疲于奔命“草上飞”,平均每天也消耗不了300元左右的“补贴费用”,也绝不可能出现像辽阳市宏伟区的那样高的令人乍舌的“车改补助”。这种极不合理的“贪污”,就有点明显借公权力盘夺不义之财的嫌疑,就是扯鸡巴蛋的“改革”。如此“为人民币服务”的“公仆宗旨”,还哪有点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作风?

    而一般机关工作人员的用车,则显得供不应求接应不暇。办事员们白天有大量的事务(电话或网络不能替代的)需要外跑上下落实。相对领导用车还是多的,而他们忙活的又多为实效的工作。然而,在“车改补贴”方面,他们却因职位卑微而获利最小(每月仅几百元)。相对领导的车贴特权,就显很不公平。笔者曾有经历深为感触:越与职位高的领导外出用车极为方便无须自己操心——哪怕是屁大点事;而不与领导同出的用车,即便你要办的事情再重要,不费顿口舌一般是不会痛快出车的。这就是差别。开头我谈了威海“打的”运送保密试卷丢失事件,更说明,想用“赎买”来换取“车改”,本质还是一种人治化的改革,是行不通的。因为这种利用特权来绑架公务的企图混淆,使真正的公务得不到保障,只能增加更高的社会成本。从某种意义上也失去真正公车使用的价值。

    因此,动机暧昧的“车改”所形成的官员衍生创收,必然是“常用车的车补少,职位高的车补丰”的不合理局面,直接导致出机关上下意见相左、影响日常工作积极性等弊端。说到底,还是论资排辈按职务高低的封建“官本位”意识作怪。从杭州市最高每月2600元车补,到辽阳市宏伟区最高每年7.6万元车补。仅就当地机关普通办事人员诟病不少,更不用说相对那些就不了业、开不出工资、读不起书、看不起病、买不起房,甚至基本生存条件都得不到保障的那些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弱势群体了。所以,历来出台倾向“官本位”的高额“车补”举措,难道还有一点合法性、合理性、公平性甚至良知性吗?

    有种理由称这样的“车补”照旧压缩开支节约成本应该给予赞许。这是典型的借口。不错!或许有的地方的确出现“节约现象”。但这与“车补”没有直接关系,恰恰说明我们的“公车弊端”无限制浪费到何等严重的地步!以“赚便宜卖乖”的“政绩”来证实所谓加薪“车补”措施的正确性合理性,本身说明我们一些“公仆”意识堕落的连起码常识都白痴化了的程度。

    实行公车货币化,理论上讲是件压缩公车消费很让人感动的廉政好事。然而,就目前国情现实和官员素质上分析,未必就能做到治标的彻底性和制度化,因此也未必就是件得民心的好事。威海从“车改”之初到现在10个年头过去了,结果如何大家都明白。现在杭州、重庆、辽阳等市的瞎折腾也有了明确结论。回头再分析我们的“车改”路子,不难发现已陷入一个尴尬误区:这种改革并未触击到公车问题的真正要害,并带来不少负面效应——既缺乏效率、又极不公平。实际上,在一个毫无监督的“公有制”基础下,“公仆”们的滥用公权力和浪费公共资产行为,自然会在既得利益催化下产生异变。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下,是不可能真正做好“公车改革”的。几经的“车改”,最终落得“水中月”“镜中花”的利益倾斜,说到底就是一种胡折腾和利益再分配。如此而已。

    以上是我一个多月前写的帖子。因不小心弄丢刚刚找到。正准备发出时,得知杭州又准备在局级领导干部中探索一个车改新模式——“包干用车”,本人不领车贴,所有公务用车由公车服务中心提供的消息,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这则消息一出台,又遭到社会质疑:局长不领车贴重新用公车,这与之前“局长专车”有何差别?这是不是倒车重归老路?据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这不是原有公车使用制度的恢复,而是全新的公务用车方式” 。他还解释说,一方面,“包干用车”不包括上下班,另一方面,车辆不固定,而且用车情况都有记录,便于监督。这番话像是“狼来了”不足以使我相信,因为3个月内两次截然不同的“变脸”,让我怀疑这些颇有小孩“戳尿窝窝”游戏的成功率。我感觉这种新改,最终也不过是马路上刮大风的呼啸,不久也会嘎然而止。不信?你就等着瞧!

    16年来的“车改”轨迹,尽管各地吆儿喝三发出严禁领导干部公车私用的规定和处罚条例,但仍未达到预期实际效果,顶多是一些官员的再度获利。如今杭州又推出没有什么新意的局级干部“包干用车”新探索,不知是车改模式升级的“摸石者”,还是车改回潮的“晴雨表”?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我很悲观哈。在没有绝对的体制和社会监督情况和在没有对制度弊端的“断腕”的强力决心下,单凭表面的朝三暮四忽悠,最终“车改”还会落个扯鸡巴蛋的折腾!

                                   2009年7月5日写  8月13日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