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改的关键在权不在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5:15:16
新闻中心-中国网 china.com.cn/news  时间: 2009-08-05  责任编辑: 法律人
据《经济参考报》报道,温州平阳各单位公车消费(包括油费、维修费、保险费等)支出,必须持县纪委发放的“平阳县公务用车消费卡”,一车对一卡,在定点的加油、维修或保险企业刷卡结算,从每笔上规范公车消费行为。
尽管公车消费是笔谁也算不清的糊涂账,但在车价、油价高企不下的时候,每年明里暗里的公车浪费数字绝对大得惊人。不久前,“某区公车消费三年超过6000万元”的消息让公众瞠目,却丝毫未引起内部系统震惊,足以看出公车消费在某些地方已经达到何等的“层级”。也正因如此,车改从民间到官方,嚷嚷了十多年,道理谁都懂,各种改革也是花样迭出,却日益陷入权力自肥的泥沼。结果呢,公车数量越来越多,费用支出居高不下,“公车私奔”依然固我。从1993年广东东莞沙田镇第一个实行“取消公车+车贴”的公车改革以来,类似改革至今未见乐观前景,倒是不断曝出类似“弓长岭区书记、区长享受车补标准为每年8万元”等车改奇闻。
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回答好这个问题其实不难,我们只须认清一个现实:公车改革,遏制的是浪费,改革的是不当得利,而在这场改革中,坐车的恰恰都是搞车改的。换言之,改革主导者就是既得利益者。不是修炼葵花宝典,也没有什么额外收益,挥刀自宫的难度自然很大。这就是车改不断沦为变相加薪的根源,也是权力赎买模式在车改中天然盛行的根源。在公共参与难以逾越车改的铜墙铁壁之时,我们就看多了声东击西、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等车改游戏。
纾解这一难题,关键是搞清车改的本质。公车改革,本质是让滥用公车、借公车牟利的权力回归到正道上来,简单说,就是一个“限权”的过程。如果只是在车子上绣花,就算是把凯迪拉克都换成奇瑞,就算是把100辆公车减成一辆大巴,滥用与寻租还是会突破我们的想象空间,公车消费照样会异化成公车浪费。事实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只有副部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只有党委编制的单位才可以有公车;现实呢,不仅处级干部、甚至连科级干部都配备专车。因此,车改的核心在于限权,规制好某些公权对公车的僭越之心,而不仅仅在于限车,做表面文章。只要权力被有效制衡,再多的豪华车,再庞大的财政支付,也不会被某些官员无度挥霍在马路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温州平阳的车改模式值得肯定,起码突破了赎买的自利惯性。但是,真正要搞好车改,恐怕还要在两方面着手:一是尊重纳税人在车改问题上的知情权与监督权,车改不能成为内部“排排坐,分果果”的游戏,怎么改、改什么、改后有哪些效果、改革到位与否,不应自说自话,尤其应接受人大与群众的监督;二是全国在车改问题上应有统一步调,起码应该有统一标准与规范,不能让车改成为“二次公车浪费”,对于地方上的一些好做法,可以推而广之,对于那些借车改之名捞油水的行为,决不能止于“暂停发放”,应问责当事人。
改革有风险,有失败的可能,车改也一样。改之难,难在限权之痛感。正因如此,如何让坐车兼车改者“痛并快乐着”,是制度设计必须思考的现实命题。
文章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