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宁远:税收的镜子应先照谁?(东方早报 2009-8-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9:43:11
税收的镜子应先照谁?
2009-8-12 1:51:31

陈宁远

蒋立冬 绘
据报道,国税总局正要求大行企业进一步补缴税。原计划从大型企业集团税收自查中追缴200亿元税款,这一目标现在已提高至300亿元。全年税收稽查任务也在不断地加码,从年初制定的保证稽查700亿元、力争800亿元,最终增加到1000亿元,这几乎是2008年全国税务系统稽查总额513.6亿元的一倍。
当然这是有宏观背景的。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只完成29530.07亿元,同比下降6%,减收1895.68亿元。不追缴应该拿到的税收,既不尊重现行的税法,也无法应付积极财政政策要求的更大支出。站在税务总局的角度说,这不仅是收钱的问题,也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为此,7月27日,“为进一步做好加强征管、堵漏增收工作,确保完成今年税收收入增长预期目标”,国家税务总局下达了《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若干具体措施》。仿佛一面镜子,该照到的似乎都有了。但遗憾的是这面镜子没有照到税务系统自己。
因为谈追缴,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该缴的没有缴;二是该缴的尚未缴。该缴的没有缴是漏税,应该罚;岂止是税款,该抓人的都应该抓。但该缴的尚未缴,也许是因为税制本身就有弹性。现在经济形势不明朗,该缴的税尚未缴,到底是税务系统的理由充分,还是企业情在理中,在当今中国的税收制度下,是很难说的。
税的问题从来不是单向的。不一定是中央制定税制后,大家就心悦诚服,一是一、二是二地去执行。不是说国税总局下了一份文件,不合文件的东西就如过街老鼠判了死刑。
中国的税制改革始于1994年。其惊天动地的变化,是有了企业利改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等,这当然是结构性的变化,对国家财政收入的效应是积极的,完全可以说得上是“加强征管”了,以至于确保了新税制实行后长达十三年的税收超高速增长。
1995年以来,中国财政收入一直以超过GDP增速两倍以上的速度增收(几乎每年20%以上)。进入新世纪,财政收入差不多每年增加1万亿以上。即便去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我们的财政收入总额也增加了1万亿:从5万亿涨到6万多亿。这种超高速的税收增长,严格地讲完全违背了财政收入长期应保持不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的基本道理。但考虑到税收制度的结构性变革,我们且认为这样的税收增长也很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十多年来奇迹般的增长。
但现在还要维持这样的高速增长,就不合理了。因为经济环境在发生变化。今年上半年税收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一点,是因为经济环境不好,税基和税源发生了变化。税收此时下降,不是国家主动下调税率的结果,至少也该是国家必须接受的事实。这符合国家财税丰年补歉年的一般原则,尤其在我们保持了十多年高速增长之后。
因为即使税收保增长理由再充分,税务也不能凌驾于社会其他行业之上。从这个角度说,从中国经济的现实说,税收的镜子应该照照税务部门自己。因为任何涉及财富增加的行为,都有成本和收益的关系,税务工作也不例外。但我国税收成本之高,“堵漏增收”的镜子却没有照到。税务部门若在这方面下点工夫,也许比追缴该缴的税的运动,效果好多了。
今年1月21日,《经济参考报》报道说,我国近年来税收征收成本率已接近8%。而多年前的数据显示,一般发达国家的税收征收成本率基本维持在1%左右,其中美国长期维持低于1%的税收征收成本。我国在1994年税制改革前,税收征收成本率为3.12%;税制改革后,征收成本率就一路升高,从1996年的4.73%,升到如今近8%,翻了一倍还多。
假如我们的税收征收成本率能够回到从前,比如回到3.12%左右,若按国税总局目前公布的数字,今年上半年税收总额29530.07万亿元,征收成本率下降4%,就有1200多亿元能省出来,年度任务超额完成。税收的镜子若照在税收成本上,税务部门岂止为财政增收?还有很大的减税空间,于民有实惠呢。
镜子如此一照,也许才知道要保持今年的税收持续增长,降低税收成本才应该是堵漏增收的重点,而不是简单地从枚举大型企业集团开始。
(作者系独立财经观察人士)
http://www.dfdaily.com/node2/node24/node224/userobject1ai183905.shtml
陈宁远:税收的镜子应先照谁?(东方早报 2009-8-12) 陈宁远:中投很幽默 人民很担心(东方早报 2009-8-23) 熊培云:屋顶上的悲剧(东方早报 2009-12-3) 陈才:打破职业病患者维权的法律“玻璃门”(东方早报 2009-12-9) 吴龙贵:不能把车改的主导权给既得利益者(东方早报 2009-8-12) 从东方学到大国学的寂寞之旅(东方早报 2009-7-12) 蒋大鸣:税收成本高,国税地税机构合并或为改革方向(东方早报 2009-1-23) 张鸣:还有多少官员开的是借来的车?(东方早报 2009-12-10) 陈才:与领导合影的“蝴蝶夫人效应”(东方早报 2009-6-4) 刘洪波:逼人“闹大”的治理方式太危险(东方早报 2009-8-8) 刘洪波:逼人“闹大”的治理方式太危险(东方早报 2009-8-8)n 王石川:从2009年的“权力雷语”看官民关系(东方早报 2009-12-17) 高永峰:拒绝删帖的底气从何而来(东方早报 2009-5-8) 魏英杰:别让“捐款门”毁了余大师的形象(东方早报 2009-6-8) 鄢烈山:为石首的官与民担忧(东方早报 2009-8-5) 胡安东:利润率17.5%的经适房有辱“民生”二字(东方早报 2009-8-4) 张鸣:党校学历的尴尬缘何而来(东方早报 2009-8-6) 邓聿文:高油价的“国情说”说服力有限(东方早报 2009-8-5) 沈彬:“发票局长案”背后的社会进步(东方早报 2009-8-10) 顾骏:电击网瘾少年的是个什么社会?(东方早报 2009-8-20) 王琳:民众要的是司法公正,不是“重刑主义”(东方早报 2009-8-24) 五岳散人:对“最牛身份证号”的回应也很牛(东方早报 2009-8-31) 长平:星光照耀下的繁华与苍白(东方早报 2009-8-31) 巫昂:中国人真的总是不高兴(东方早报 200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