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事件,死者父亲为何绝望到要自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0:04:54


  俗话嘲笑人瞎操心,是“听评书掉泪,替古人担忧”。可是,了犹未了的石首事件不是讲古的评书,它不仅关系今人、关系我的父老乡亲们的祸福,还是当今中国频发的群体事件中值得关注的一个样本。

  撇开新疆的“7·5事件”,我的老家湖北是今年内地出事最多的省份:巴东邓玉娇案,是基层干部道德沦丧的典型事例;武汉“经适房”摇出6连号,是公权力腐败的旷世丑闻;而就石首“6·17事件”,8月3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在其“社会观察”栏目头条刊出反思文章,题目竟是《石首失守后,危机如何变良机》!

  什么叫“失守”?其严重意义不言而喻,轻则是说那几天政权“失控”、“丢失”了,重则是“沦陷”了。说秩序“失控”,肯定是最轻的描述。据最近某周刊的调查报道《石首事件的典型情节》披露,石首市所属的荆州地区派来的武警没有解决问题,后来从河南和湖南两省调来了数千武警清场——这些武警对石首群众相当克制和友善,以至于参与现场抗议的女党员成先兰感动地想起1998年来石首抗洪的部队官兵。说人心“沦陷”(即当地政府失去了民心)也不为过,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妇女和孩子也参与攻击警察。

  6月23日,现在已被处置的石首主要领导对当地群众有三个承诺,即查明涂远高死因,查明永隆大酒店背景,查明事件起因。前两条已有了官方结论,而事件起因如何人们还翘首以盼。用“少数别有用心的坏人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这样的公式来解释,肯定不能令世人信服。但石首有关方面似乎不想放弃这个习用的推卸责任的利器。手持“免责”协议的死者家属,有5位因“涉嫌聚众扰乱公共秩序”被警方带走调查,当地官员的理由是,协议只是对“非组织、参与打砸烧的其他行为”不追究,没说对“有组织”等行为不追究。这个“有组织”的罪名就是上述那个打压公式的具体应用方略之一。

  该报道试图用典型情节来描述这起大规模群体泄愤事件的起因。据报道,事发次日,死者家属就已与政府达成协议,同意警方入场转移尸体,但围观的群众不同意,骂涂家人“没有用”。群众为什么对官方有这么大的积怨?该报道选取的情节是,原石首水泵厂的老职工对企业改制中出现的不公平和腐败心怀强烈不满;6月2日,女党员成先兰的丈夫死在救护车上,因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也曾被打手抢尸……记者的这些描述都是表层的,甚至个案也不一定准确,然而,当地民众对当地官方的不信任是一定的。

  可是,到现在我们没有看到石首官方的深刻反省。出了这样大的事,市里主要领导和公安局长被免职,是理所当然也是最起码的处分,至于他们究竟有多大问题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山西襄汾县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责任人原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云南孟连事件原县委书记胡文彬、刀立富,这几个贪官不是到今年才现原形吗?)首要的是恢复社会秩序、安定人心,这是没有疑义的。但这两者是统一的,强力恢复的秩序很脆弱,不可能持久;只有安抚人心、收拾人心,即顺应民意改弦易辙,才能把民气理顺,赢来长治久安。

  古人说:“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当地群众和社会舆论认为拘押死者家属是背信弃义的“秋后算账”。我理解当地政府官员,他们怕这回“示弱”了,今后有人会效法而“要挟”政府让步。他们似乎没有想过,这回政府对“免责”食言,信用进一步流失,一旦再有事将如何收拾?封建时代有良知且同情“逼上梁山”者的官员,受命去收拾乱局和残局时,对放下武器肯接受招安的“盗匪”也知道赦免呢。

  看了8月3日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关于石首事件的追踪报道《涂德明家的悲剧》,我心里甚为不平和不安。报道说:“……警方至今却没有公布尸检报告。儿子的身份证、钱包,涂德明也没有见到。”“被抓的人家属要交伙食费,大约每天100元左右,交了没有发票,也没有收据。”——这些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它使我想起两百年前法国王朝复辟后,描述经历过大革命劫难贵族的名言:他们什么也没有学会,什么也没有忘记!

  这篇报道说,死去的青年厨师涂远高的父亲涂德明一度绝望到要自杀。看到这里,我不禁为石首的官员和百姓担忧,已经是官民双输了,原本事态已趋于平静,若再激化矛盾,后果不堪设想。愿“肉食者”好自为之。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