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渔: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缺陷(摘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6:16:21
时间:2010-05-04 09:39 作者:楚渔 点击:716次
人类并不缺乏智力,但他们的智力存在缺陷,使他们的头脑混乱不堪。——查尔斯·理德
……
一、中国人的思维极缺逻辑性和求证性,缺乏思维工具的运用
学者指出:中国人的主流思维仍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的特点是模糊性;概念是模糊的,思维是模糊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模糊的。以上几种所谓"模糊"最突出的是概念的模糊。概念模糊就很难清晰地认识未知世界,概念模糊是我们中国人致命的思维弱点。如果一个人概念模糊,你就不可能和他讨论清楚任何问题。所以,概念模糊也为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和诡辩术留下了空隙。轻视概念是不可能对范畴产生兴趣,也不可能上升为抽象逻辑思维。因而我们中国人思维重视直观和经验,满足于通过直觉得到一个整体的粗浅的印象,而不作周密详细的分析。所以中国传统思维特别依赖于感觉,重视具象的知觉。这样的思维很难对事物的本质进行分析,所以对事物的规律和世界就容易产生不可知论,也就缺少积极性去探索未知领域。这样,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就是这样模模糊糊地走过来的,直到现在,我们中国人仍然不能用正确的方法思考问题。
……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是一种感性思维,属形象思维。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感性强,理性弱。因此,中国主流思维模式注重直觉体会,粗略地认识思维对象;不追求对感性材料的深层思考和对事物的精确分析,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及对事物粗浅和笼统地描述。
……
三、缺乏对思维科学的研究使中国人进步缓慢
……
虽然中国历史上出了不少的哲人、思想家,但似乎没有一个进入思维领域本身的研究,如何正确地思维,一直不是中国文人视野中的对象。思维的科学在中国文化历史上也几乎是一个空白,而西方从2000年前就开始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这种经久不息的研究,把思维工具打造得越来越犀利,逐步成为西方主流的思维模式。而中国正好相反,我们先秦时期由于中国古代一直未对思维科学进行过研究,对思维的工具性缺乏自觉的认识,先秦时期我国的逻辑思维的火花,就一瞬即灭。
……
古希腊的思想家一代比一代强,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是柏拉图;柏拉图的老师是苏格拉底,这些学生和老师,一代超越一代。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是"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①因而这些大思想家的学生们对老师们的学问,既有继承,又有批判,更有发展,把思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台阶到另一个台阶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这也是希腊学术的传统。因为学生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而中国的传承正好相反:孔子的七十二个最好的学生中没有一个超过老师的。没有一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而是趴在前人的胯下看世界,自然也就是黄鼠狼下耗子--一窝不如一窝。西方是在怀疑和批判中进步,而中国是在诠释遵从中徘徊和衰落。
……
第二节中国人的思维方法混乱和僵化
有一个叫Joshua的老外,是个美国佬,他在中国的一家报纸登了一篇文章《我对云南之旅感到失望》。这位老外写道:"中国人旅游时似乎不愿意去感受美景。到达一个景点后,他们会相互拍照……然后迅速离开。在许多外国人看来,中国人好像是为了'去那里做那些事'而不是去欣赏美景。"①我们中国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旅游中,中国人忙着给自己拍照,而洋人是对人文景观照相。中国人认为好照片是自己的头像是否漂亮;而洋人认为好照片是能否反映旅游过程的体会,对知识的了解、对摄影技术和美的追求。这一现象也反映中西思维模式的差异;中国人的旅游仅仅是一种形式,仅表示"我去过那里"、"到此一游"这样一个模糊和僵化的概念。而西方人旅游是为了享受生活,获取知识。因此,中国人的旅游除了模糊的印象外,啥收获都没有,洋人的旅游却收获丰富。从中国人对旅游的态度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过于注重表面的东西,而忽视本质的东西,对于我们国人来说,旅游仅仅是一种形式,并不关注内容如何,造成形式和内容完全是两码事。
……
一、辩证法的滥用和形象思维的形式化
……
没有形而上学的支撑,辩证方法在没有基点的情况下怎么能发展呢?基础都没有,是无法盖高楼大厦的。因而,没有形而上学为根基,辩证思维只能走上歧路。所谓辩证法在我们中国既没有度,也没有量(这里指的"度"和"量"近似黑格尔《小逻辑》中的"尺度"),什么都能往里装,什么都用辩证法,所以西方来的辩证法理论和我们古代的辩证思想就这样变来变去,最后变成什么都能变的聚宝盆,变成诡辩术了。黑格尔指出:"东方无尺度的实体的力量通过希腊精神,才达到有尺度的有限度的阶段。希腊精神就是尺度明晰,目的就在于给予形形色色的材料加以限制,就在于把不可度量者与无限华丽富有化为规定性和个体性。"①黑格尔是辩证法理论大师,他一再强调形式逻辑的基础性,辩证法应有尺度;没有尺度和规定性,辩证法被滥用是必然的。
……
鲁迅非常推崇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阅读的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深刻地揭露中国人的脸和面子问题的关系。其作者美国人亚瑟·亨·史密斯(中文名叫明恩溥)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放在全书的开篇第一节:"中国人是一个具有强烈演戏本能的种族……中国人是按照戏剧的方式来思考问题的"。 史密斯又说,对中国人来讲,"所有这一切都与实际情况没有任何关系。问题从不在于事实,而永远在于形式……我们不必到幕后去偷看真相,否则将会毁掉世界上所有的戏剧。在复杂的生活关系中适当地做出这种戏剧化的举动,这就是有'面子'。如果做不出这些举动,忽略这些举动,阻挠这些举动的展示,就是'丢面子'。" 鲁迅和张伯苓都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是死要面子不要脸。
……
西洋人兼具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不但使他们的艺术流光溢彩,也能向科学的未知领域不断扩展。洋人的绘画,为了写实对人体解剖学都要进行研究,并很早就解决了焦点透视和光线色彩等技术问题,而中国绘画,一直到西洋画传到中国都未能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中国古传统画确实比西洋画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的一些文人和国画家却表现出极不老实的态度,说什么洋人的画是"写实",我们是"写意",洋人是"求真",我们是追求"意境",这有些太牵强附会了。再怎么"写意"你总不能把山画成骆驼吧,总得让人看出是山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所以我们的一些所谓的什么"家"为了面子什么歪理都能讲得出来。
……
在古代,我们中国有很多优秀的思想;也有辉煌的科技成果;先秦时,我们也有逻辑思维的萌芽,也有辩证思想。但可惜的是,我们所有的这些文化没有进一步发展,不但没有进一步发展,很多反而被历史湮灭了。而我们还剩下的东西都凝固了或者被曲解了,变成了雨果认为的中国是个保存人类胎儿的酒精瓶。
可笑的是我们的一些文人们在中西文化对比中,总是拿我们古代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进行对比。孰不知,我们古代的东西,现代中国几乎没有了,我们古代几乎所有的优秀文化,我们都没有继承下来,更谈不上有什么发展。美国的传教士马丁博士在中国工作了60年,他认为"中国人在中华文明未成熟时期所具有的很强的创造力,在现代中国人身上几乎看不到。" 我们真是愧对祖宗。
……
二、混乱和僵化的模糊思维造成的后果
……
僵化而模糊的概念,使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极为混乱。从而使我们中国人的思维陷入了一个不能自拔的怪圈,甚至有的地方还不如原始思维。如宋朝我们6千多万(有的学者估计有1亿左右)的中国人被刚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人打败并统治就是实例。思维的混乱就会向没有原则的方向发展,所以,在我们中国就产生了各种互为矛盾的思想理念,因而我们中国人什么样的思想都能接受,什么样的信念都能接受,甚至什么样的信仰也能接受;不管对错如何,只要实用就行。而且仅仅是眼前实用就行。而这种不同的思想理念进一步发展了不同人生理念。让我们来看看中国人历来对人生哲理的观念:
1) 大丈夫顶天立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有断头将军良禽择木而栖
岂有投降将军良臣择主而行
2)先天下之忧而忧 人不为己
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诛地灭
3)不为五斗米折腰 大丈夫能屈能伸
不吃嗟来之食有奶就是娘
4)投笔从戎 好铁不打钉
马革裹尸而还好男不当兵
5)士可杀不可辱好死不如赖活着
6)金钱如粪土人为财死
朋友值千金鸟为食亡
以上对立的理念数不胜数,上面说明的仅仅是我们中国人人生哲学的极少一部分,这就不难理解:中国历来为什么叛徒多、汉奸多、卖国贼多。
在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各种人生理念都有,既有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又有卖主求荣的活命哲学。同样我们中国文化中,也是各种对立的思想都有。所以,我们中国人往往根据自已的需要而采用哪些话语,一切都是为了眼前的需要,我们中国的这种文化现象,世界其他民族是极少有的。
……
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