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信条(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2:10:48

崇尚精神会给人类带来希望



  “我终于了解美国人了,”我的一位非常幽默的英国朋友说,“美国人崇尚机械。如果他们想完成某件事情,他们会先制造一个机械,有可能是实物的,也有可能是心理上的,然后由机械来完成工作,自己则毫不费事儿。”

  他还说:“结果就是,美国创造了机械文明,这是非常值得我敬佩的。如果我们能够发明一种机械,能够更好地完成工作,我们为什么总是用古老的方式反反复复做同样一件事情呢?我要对崇尚机械的美国人脱帽致敬了。”

  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举出了马克•吐温有关一个康涅狄格州人在亚瑟王法院上的故事。这位美国人看到一位圣徒不停地手舞足蹈,于是他就坐下来发明了一件机械,把它套在圣徒的身上,利用圣徒运动所产生的动力做成了缝纫机。换句话说,这个美国人赋予了宗教以实际用途。

  但我的朋友还说,在某些领域,这些崇尚机械的头脑并没有好处。他对美国人进行了更深入的剖析。我们总是通过禁令来禁止人们从事某项工作,而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我们通过法律,并且将其写入宪法,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认为法律可以自觉自动地发挥作用。

  同样,我的这位朋友更为尖锐地指出,美国人所通过的《巴黎公约》就是一个机械思维的写照。美国用法律来宣布战争为非法,并且将这部法律强加于其他各国。这部法律被庄严地签署生效,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了。但可惜的是,战争之后仍然还有很多事等着我们去完成。

  换句话说,我的这位朋友的理论是正确的,要解决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我们不应该仅仅崇尚机械。仅仅通过动一动手或者按一下按钮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的。我们需要胸襟、勇气、智慧以及耐心来完成工作,虽然这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

  是的,崇尚机械的头脑是有益处的,可以完成很多事情。但是,只有崇尚精神才会给人类带来希望。

 

 

正直是永恒的



  如果没有一个标准,我们就会失去稳定性。如果我们想要在社会上一起生存,我们就必须有一套处事的标准和行事的准则。如果每个人都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这个世界将会混乱一片。

  道德与金钱一样,如果没有一个价值的标准,它就会根本没有价值。下面这段话出自于4000年前的埃及,那个时候,《圣经》和其他宗教还没有出现:

人应该有一个正直行事的标准。一个正直者的美德比不正直者的祭品更能让人接受。

  正直是永恒的,它可以与人一起进入坟墓。正直者的名字不会在地球上消失,因为他是正直的,所以,他将永远被人铭记。他的美德就是他的纪念碑。

  正直者将会给同时代的人带来快乐,他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正直将会回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不正直将会被消灭和忘记。

这段话真是至理名言,并且已经为事实所证明,不会因为社会文明的进展而磨灭。

  当一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摆在他面前的就有两条不同的道路,一条道路通向毁灭,另一条道路则通往力量、平稳以及持久的快乐。人类基本的善恶观念是通过千百年来的不幸经历磨炼出来的,如果不遇到危险,不可能轻易磨灭。

  今天,无论是在行为方式上还是在道德观念上,古老的处事原则似乎正处于混乱之中。我们不能因为痛苦而放弃原有的标准。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更好的标准,让它持久生存下去。任何人都不应该动摇人类社会的规则,除非他赋予其更新、更好的内容。

  如果我们尝试着对古老的处事原则进行改变,我们只能让它变得更好,不能让它变得更差。否则,人类社会就会面临崩溃的危险,届时,整个人类将会像一群杂乱的野兽一样,冲进丛林。如果古老的标准不复存在,我们必须建立一套新的标准,用这套新的标准来激发人类灵魂中的诚实与自由。

 

 

 

婚姻是一种混合物



  当男人把结婚戒指戴在女人的第四指上后,他们双双跪下,这时牧师会说:“上帝会可怜你们的!”

  所有英语书写的结婚祷文上都会有这样的话。就像他们先后死去需要上帝的怜悯一样,他们结合在一起同样也需要上帝的怜悯。

  当一个人读到奥斯伯特•伯呆特的话时,就会想起这段祷文。奥斯伯特以一种尖锐的笔触讨论了托马斯•卡莱尔与他的妻子简•韦尔奇的关系。他对自己的研究是这样总结的:

“当托马斯爱上她时,她成了他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快乐,但却并非他生存的必需。而对于他的妻子简来说,他是她的必需,可她却根本不爱他。”

奥斯伯特在他的研究结果中补充道:“他们各自的本性都没有因为结合在一起而改变。”人们总是无聊地、永无休止地讨论这对夫妇。他们彼此之间的了解比任何朋友对他们的了解都多。他们两人都非常幽默,这就很说明问题。

  很显然,这是一桩交错的婚姻,像大多数其他夫妇一样,他们之间有爱恋也有争吵,有柔情也有憎恨。这同样也是亚当和夏娃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他们没有孩子,渴望能有一个孩子来弥补他们之间的裂痕,延续他们的婚姻。

  甚至那些理想的婚姻,比如,罗伯特和伊丽莎白•勃朗宁,我们也会听到他们之间发生争吵的传言,做丈夫的已经习惯了面红耳赤,习惯了拍桌子和立规矩,虽然这些规矩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执行!

  结了婚的人总是会讨论这样的问题,即使自己不说,也会成为他人的谈资。只要两个人有各自的头脑,他们的思想不会是相同的,“除非他们的观点完全相同”,卡莱尔在他给好友斯特林的传记中如是写道。

  如果婚姻是一种混合物,我们就有责任决定在里面加入什么成分,加入多少,并且有权利决定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做一个最快乐的人



  谁是这个世界上最快乐的人?一位英国编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并且向能够给出最佳答案的人提供奖品。当获奖名单出来之后,人们大吃一惊。

  以下是获奖者:一位整日劳碌、为孩子洗澡的母亲;站在自己完成的作品之前,吹着口哨的艺术家或工匠;在海边堆沙子的小孩;一位刚刚成功完成高难度外科手术,挽救了一位病人生命的医生。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获奖名单上加上更多的名字。比如,一个人做某件事情,成功地逃过了他人的监视;一位老师看着自己的学生逐渐成熟;或者一位政治家发起或实行了一项提高人类福祉的计划。

  如果对各种形式的快乐进行观察和研究,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快乐的人在做某件事情时都心无旁骛而且充满兴趣,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全然忘记了自我。是一种自我展示的心理造就了成功,而不是成功之后的荣耀和所要做的事情本身造就了成功。

  甚至一个孩子在沙滩堆筑城堡也是一种健康的人类行为。人类所做的大部分事情都会像沙子堆成的城堡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消失。如果某件事情变得不朽,那是因为人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充满了一种忘我精神。

  我根本不需要莎士比亚来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张纵横交错的网,有好也有坏。”幸福就像金子,多少会含一些杂质。虽然含有杂质,但是我们可以逐渐接近完美的状态。通过自我展示,自由地发挥我们的能力,并且把快乐带给别人,就可以达到这种状态。

  当我们认真思考一下的时候,就会发现,道理是很简单的。只要我们愉快地运用自己的能力,多创造一点点美丽、一点点快乐就可以了。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以至于没有人发现。

  如果我们不快乐,心情郁闷,对自己的生活很不满意,只要我们遵循这条原则,就可以赢得奖品。

 

 

 

注重细节



  画家吉恩•弗朗索瓦•米勒曾经写下过这么一段睿智的话:“人必须能够把细小的事物变得伟大,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源泉所在。”

  如果我们观察他的画作,如《拾稻穗的人》和《祈祷》,就会明白他是如何把普通的事物变得伟大的。他小心翼翼地运用高超的技巧,对事物的细节进行描绘,使其具有了深远的意境。

  有这样一个故事:米勒在刚刚完成一幅画作后,把画给他的小儿子看。“多么漂亮的草地呀!我真希望在上面打个滚!”他的小儿子大声说。米勒听了之后很欣慰,自己为这幅画作所付出的代价确实没有白费。

  像每个艺术家一样,他知道细小的事物可以造就完美,而完美的东西却不一定琐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道理,它适用于艺术中的人生,也适用于人生中的艺术。

  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面对着大量的琐碎事情,犹如一部美妙的散文体日记。这些琐碎的事物可能是一些短暂的工作或刺激,似乎每天都在打扰着我们。

  被大量的琐碎事物缠身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猎杀大象很刺激,而捕杀虫子却让人心烦。它会磨损我们的神经,把我们的信仰和坚韧变成愤怒。

  如果生活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细碎的事物,我们一定不要让生命本身也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东西。我们必须在心中做好计划,勾画出蓝图,用我们美丽的画笔描绘出绚丽的人生。

  换句话说,我们必须有足够的智慧和眼光去设计生活,让生活的每一部分都变得紧凑而有意义。如果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一些,这些细小的事物就不再那么令人生厌了。它们只不过是生活画卷的一小部分,为整个人生添上了多彩而又和谐的一笔。

  生命很少是一部悲剧,只不过是琐碎一些而已。如果我们能够在大的背景下看待细小的事物,用诚恳的态度去对待它们,我们的生活就不会因为事物的琐碎而带有悲剧色彩。

 

 

金钱买不来欢乐



  有一位百万富翁,名叫史密斯,他在郊区建了一座豪华的房子,他的生活非常奢华,有不少仆人和汽车,邀请很多时髦的客人来参加狂欢派对。

  有一个穷人名叫琼斯,他被允许砍木头和做一些差役,因为他曾经是一名军人,身上有一些残疾,只靠一点养老金生活。史密斯很同情他,就给了他一些钱。史密斯的妻子把一些旧衣服给了琼斯的家人,但她只去看过他们一次。她造访的很不是时候,那时琼斯的妻子正在忙家务,孩子们也衣冠不整。她把一本有关卫生常识的书留在了琼斯家里,可是琼斯整日劳累的妻子根本没有时间去读。

  有一天,史密斯发现琼斯得了皮肤病,于是给了他一张票,要他到自己资助的一家医院去看病。可是,琼斯的病越来越重,最后死掉了。他的葬礼很简单,只有他的家人和几个要好的朋友来参加。

  不久之后,史密斯也死了,他被葬在一座满是鲜花的山脚下。他的灵魂在黑暗中睁开了眼睛,在这个阴暗的世界里,物质已经不复存在,他对自己邻居的责任也无法通过钱来补偿。这个世界里的人只能用爱心和对他人的帮助来温暖自己,否则,只能在寒冷中瑟瑟发抖。

  痛苦之中的史密斯看见了琼斯,这里的琼斯很快乐也很幸福。于是,他大声叫道:“把琼斯的温暖和阳光借给我一点儿吧!”这时,有一个声音回答道:“史密斯,你活着的时候已经拥有了很多,正如你自己所认为的那样,你是很满足的,而琼斯则一无所有,渴望过上富足的生活。所以,死去之后,他是快乐的,你是贫穷的。”

  于是,史密斯说:“把我在这里的情况告诉我的妻子吧,让她不要在人世间做傻事了,不要再像我一样,在这里一无所有。”

  但那个声音说:“如果她能够看到你的贫穷却对此置之不理,如果她看到你现在的状态,却根本没有受到警醒,你在这里给她传话又有什么用处呢?对于她来说,只不过是一个可笑的梦而已。”

 

 

不要乞求拥有一切



  有些魔术师说,“3”是一个具有魔力的数字,而另一些魔术师则说,“7”是一个具有魔力的数字。亲爱的朋友,两者都不是。真正有魔力的数字是“1”。

  狄更斯的小说《雾都孤儿》中的老菲金提出了一条人生哲学,并且始终遵守不渝。这个可怜的老家伙过着悲惨的生活,他有一条生活哲学:“我是最好的,我是第一,如果还有什么东西我没有拥有,我就必须得到。”恰恰是这条哲学造就了他悲惨的结局。而现实情况也通常如此。

  《圣经》的最后一章有两句暗淡的话,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一句是“野兽的标志”,一句是“野兽的数字”。针对这两句话,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约瑟夫•帕克是我在伦敦神学院的一位教授,他有一次曾经对人们说,这两句根本没有什么神秘之处。他说:“‘野兽的标志’这句话是‘I’的大写,而‘野兽的数字’则是数字‘1’”。在某种程度上说,他的解释实际上是正确的。

  如果一个人或一个国家总是追求“1”这个带有魔力的数字,那么,他(它)一定会面临灾难。这是丛林中的法则,也是自丛林中走出来的人类的法则,不管人类如何美化自己、装饰自己,都逃不开这一法则。自然界的事物都逃不开这一法则,除非你有足够的智慧。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危险就是所谓的“菲金主义”,如果不加以改变,我们的整个文明都会面临菲金一样的下场。如果某种生活哲学屡屡被验证为失败,那么,我们就应该把它扔到垃圾堆里。

  充满爱心的惠蒂埃是正确的,他写道:“热爱上帝就是热爱美好的事物,只有这样,你才能被拯救,才能被从自私的牢笼之中拯救出来。”但是奇怪的是,我们却一直认为,我们可以利用机械来完成所有的工作。

  事实并非如此,我也不需要进行任何解释,事实已经证明了一切,自私最终将被自己打败。

  根据这个数字的原理,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些争名逐利的人无法真正理解生命,那些心怀坦荡的人,将会找到生命的真谛!”

 

 

做一个高尚的人



   芝加哥的一位富人激怒了一位黑社会老大,因为他拒绝了老大的敲诈勒索。最终这位富人被绑架了,受尽折磨之后被扔在路边等死。

  这时,一位牧师驱车路过。这位牧师正在赶一个重要的约会,眼看就要晚了,他根本不知道及时救助的重要性,在看明情况之后,他继续开车在临近的警察局报了案。

  过了一会儿,一位议员坐着一辆豪华轿车飞驰而来。他的司机告诉他,路边那个人可能有些麻烦。但这位议员却说:“快点开,如果我们停下来,我们可能会遭到抢劫。”

  这时,一个年老的黑人开着一辆垃圾车到了近前,他把他的老福特车停了下来,把这个陌生人抬到了车上,在抬的过程中甚至撕坏了自己的衣服。他把这个人送到了医院,可在把这个人送进医院时遇到了一些麻烦。

  “这个老黑鬼真是缺乏医学常识”,负责外科手术的实习医生说,“病人的伤口由于与他的脏衣服接触过,已经腐烂了。”

  毋庸讳言,这个黑人是三个人之中最高尚的。他知道救死扶伤是自己的责任,同时也尽可能地对病人进行了救助,在救助之后也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更没有在报纸上宣扬。

  如果这个寓言让我们感觉到不自在的话,那么可能是因为它与现实相比,情况更加让人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