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年轻市长’须补公关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3:05:22
来源:欧洲时报 作者:欧时评论员 时间:2009-06-30
湖北襄樊——当年诸葛亮的寓居地,曾演绎了刘备“三顾茅庐”求贤的千古佳话,而今襄樊市官方的选贤之举,却惹来了无穷的闲话:29岁的周森锋自6月21日当选襄樊宜城市市长至今,因为顶着“中国最年轻市长”的光环,始终在网络上炙手可热,深陷舆论漩涡。

从年龄、学历、选拔程序、家庭背景到毕业论文,从别人为他撑伞到桌上价格不菲的香烟……这位新市长似乎完全生活在聚光灯和显微镜之下,一言一行都受全民审视。不堪其扰的他无奈请求舆论“给我不受干扰的成长环境”,不但自己断然拒绝媒体采访,还要求父母、母校、工作过的单位及同事对外人的探究保持缄默。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一波接一波的“人肉搜索”,几乎有挖不完的新闻,说不完的话题,让周森锋和襄樊市都备受“地毯式轰炸”之苦。

本来,29岁(甚至年龄更小)担当一方市长重任,在欧美政坛并不鲜见,而舆论并不去质疑什么子因父贵等。为何中国网民穷追猛打周森锋,大有不揪出问题来绝不罢休之势?要说个别人与这位市长有过节,故意抹黑他,显然无法解释如此汹涌的群体行为;要说网民集体患“红眼病”,忌妒他人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又不能忽略质疑声中清晰流露的理性思考。其实,说到底,中国公众如此异常关注,还是在于当前不透明选拔环境引发的官员信任危机,未必是对“全票通过”的周森锋本人有什么负面期待。 按说,当下充斥网络的种种猜测都是民意之表现,理应在新市长获任命之前——而非之后,充分表达出来,但现在一纸任命之所以遭逢强大舆论反弹的尴尬,处处听闻“马后炮”,委实是中国官员的选拔机制缺乏足够透明度,令全民“挑刺”环节无法前移。如所谓“任前公示”,一般短短数十字,内容空洞单薄,除了姓名、性别、年龄、学历、现任职务、拟任职务之外,工作实绩、选任理由、财产状况和家庭背景等更便于监督的信息,往往或者语焉不详,或者根本就付之阙如。这既对公众不尊重,也无视公众的监督作用。可以说,公众的疑虑与不满,都在于改革官员选拔机制的强烈期待,而“最年轻市长”只是一个公众渲泄情绪的“出头鸟”,如果机制问题不解决,即便周森锋的真实背景公开,这种质疑也不会消失,下一个“周市长”依然要承受公众的猜测。

作为纳税人,当然不放心将自己的利益和命运交付给不明底细的官员,只好利用手中有限的利器——“人肉搜索”,去寻找尽可能自身想要的更多信息,衡量官员德才能否胜任。倘若被搜索者仍对这种“指指点点”充耳不闻、视而不见,选择讳莫如深的“鸵鸟对策”,只可能给公众提供更大的质疑空间,动摇政府公信力。而持续的追问一旦偏离起初善意和本能的惯性思维,事无巨细的“人肉搜索”兼具的网络暴力特性就可能剥光官员的“衣服”,重创个人隐私。于公于私,均不利也。

古语早有云,“自在莫做官,做官不自在”,古人为官以“举头三尺有神明”自律,现在是“举头三尺有网民”监督。在机制突破还未出现之前,一个现代官员,至少应该主动将自己置于民众监督之下,并学会在监督的“干扰”下做事,补上民意关这个程序。在这个网络时代,既然公众有那么多问题想弄清,为官者大可主动借网络发声,用公关技巧去坦然应对质询。如此一来,既能满足更多人的好奇和诉求,更能澄清某些事实真相。于官员个人,这可塑造良好从政形象;于政府整体,则可传递政治民主的气息。

 当此之际,这样的公关课,不仅身为80后的“最年轻市长”要迅速补上,中国各级政府机构也要迅速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