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司机质疑公车改革"南京样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15:43:14
2006年10月31日 00:00:04  来源:新华网


【字号大中小】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Email推荐: 】

王力(公车司机)
前不久,江苏南京市举行了自2004年正式启动公车改革以来的第8期涉改公车拍卖会。所拍车辆为雨花台区的60辆机关用车,成交264万元,无一流拍,雨花台区也因此成为首个全面公车改革的城区。自此,南京市区县一级车改正式拉开。(据10月20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自2004年南京市公车改革正式启动以来,在减少财政支出,遏制腐败和提高行政效率上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作为一名南京的公车司机感受更加深刻。看了人民日报这则报道,却产生了几多疑问。
一、公车改革给所有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依据的是哪一条法规?
南京市公车改革,卖车给所有公务员发放交通补贴一直是广大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对此,公车改革近两年,至今公车改革的部门没有在媒体做过正面解释。按照国家党政机关配车标准和管理规定,乡镇一级领导根本不够配车级别,一般公务人员更是无从谈起。然而,发放交通补贴却是从镇长(2500元/月)到一般办事员(200元/月)人人有份。(公务员工资中已经有一项交通补贴)为此,相关部门还发明了一个让人看不懂的“公车交通补贴公式”。
二、公共车交通费补贴=车辆消费基数×公务活动占用量×(1+地理因素系数+经济因素系数+购车因素系数)这样的公式是给谁看的?
我才疏学浅,看了这样的公式直犯晕,真是满头雾水。如果发放公车补贴具有法律依据,公式为什么不能再细化一些,通俗一点,让所有读者都能搞明白,再用纳税人的钱给公务员发车贴,老百姓自然就不会有意见了。
三、32%的财政节支率没有说服力?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副书记张金陵在报道中自称“单我一个人身上就省了近6万元”。他原先专用一辆红旗世纪星,连驾驶员工资在内一年费用8万多元,现在用自己买的车办公,每月车贴2000多元,一年也就2万多元。
按照配车规定,东山街道副书记一直在违规使用公务车,取消其使用专车的资格,还应该对其纪律处分才合情合理。每年8万多元的专车消费本身就是违规支出,怎么能说是节约呢?
根据南京市有关党政机关配车规定,区一级政府部门只能配备公务车10辆左右,按照这样的配车规定推算,镇、街道一级机构最多也只能配备3到4辆公务车,92个乡镇应配公务车368辆(实配630辆),其余262辆公务车属于违反上级规定配备,理所应当取消。合理的计算方式不应该包括262辆违规购置的车辆。
南京市监察局提供的数据则把符合规定的与违规的车辆混为一谈,全部累积到公务车改革成果当中。南京市车改办一负责人说:“这还不包括全市92个乡镇及涉农街道共630辆公车拍卖所得4892万元,以及以往公车使用中各种猫腻所造成的财政支出浪费。”试问630辆公务车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每年约6000万元公车耗资是如何得来的?为何不能通过媒体向关注公车改革的老百姓公布详细的计算方法?是本身统计有水分,还是每年6000万元左右的公务车消费被人为拔高了呢?
如果按照规定,一个乡镇配4辆公务车计算,就按张金陵的说法,一辆车每年消耗8万元,4辆车共计32万元。按照市监察局提供的数据,全市92个街道乡镇每年发放交通补贴4242万元平均计算,每个街道乡镇年支出近45万元。
南京市纪委、市监察局在2005年中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的汇报材料中称:“在镇街车改中,大多数区县由于财政支撑力较强,原有公车数量较多,改革成效比较明显。但少数地区(如六合区和溧水、高淳县)的个别镇街财政薄弱,由于原有车辆少,在改革后出现了用于交通补贴的支出与原先用于车辆费用的支出持平、甚至增长的情况”。如果再加上车改后办公电话和相关费用的增长率,这样的对比,32%的年财政节支率还有说服力吗?
公车拍卖后,原有的司机相当一部分人仍然没有脱离原单位,依然担当领导的私家车司机,为领导遇有特殊情况和酒后提供服务,这部分司机的劳动收入自然还是由各街道、乡镇支付。私家车司机由公家发工资,这一笔费用怎么就没人统计呢?
四、公车改革兼顾了哪方的利益,又损害了谁的利益?
南京车改,几乎所有在编的乡镇、涉农街道干部都享有车改补贴。用溧水县党政廉政室主任周贤荣的话来说:“车改兼顾了各方利益,车改前享受不到公车的一般干部,也拿到了补贴。”
公务车改革究竟是为了减少财政支出,还是为了兼顾各方利益?发放车贴,为了补贴领导干部公务活动的交通费用,怎么能用来给领导干部购买私家车的呢?“家庭有困难的还可以向单位借款买私家车”。为什么不能向银行借款?用纳税人的钱咋就那么随意呢?报道中,溧水县党风廉政室主任周贤荣说:“这样可以缓解用车矛盾,提高干部深入基层的积极性。以前几个人合用一辆车,车不在成为干部不肯下乡的借口。现在,大家都有车,下不下基层,就看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了。”
用损害国家利益的方法来兼顾个别人的利益,为的是提高干部深入基层的积极性。然而,收到的效果却是“大家有车,下不下基层,就看责任心和工作态度了”。这难到不是一种悲哀吗?不知相关部门有没有想过,3年内如果换岗或提拔,提前支付的交通费谁敢去讨要呢?普通干部和老百姓对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会心平气和吗?
五、IC只卡管住了车贴,还能管什么?
为了杜绝车轮腐败,各地车改部门可谓不遗余力,就连卫星定位系统也派上了用场,可是,又有多少人对卫星定位系统纪录的公车行踪进行核实的呢?南京公车改革给所有公务员发车贴,一直是纳税人关注的焦点,而且车贴的使用也没有在提高工作效率上起到应有的作用。车改部门为了管住车贴而开发的IC卡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IC卡的开发,南京市公务员每人一张卡的费用与IC卡的功效相比较,真的值得吗?我的一位同行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在开着领导的私家车送领导去饭店参加公务活动时,车刚停稳,门童就热情的询问,“是否需要汽油票?费用可以从餐费中走”。像这样的现象有IC卡又能怎么样呢?
用老百姓的话说:“公车改革,就是革公车司机的命,砸公车司机的碗,放腐败车轮的气”。此说并不无道理,作为一名公车司机,面临的就是换岗或另找就业岗位,但是我并不担心因公车改革会失业。我坚决支持公车改革,也不会做公车改革的绊脚石,只是希望公车改革的“南京样本”真正可以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工作效率,希望有更多的公车司机站出来说真话,说说公车改革部门还没有“考虑周全的话”,帮公车改革部门算算细账,为公车改革献计献策,为公车改革这个难题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