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汉城”:“举国体制”阴影下的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04:41:50

六、“兵败汉城”:“举国体制”阴影下的反思

      1988年汉城奥运会,9月17日至10月2日举行。中国代表团299名选手参赛,夺得5枚金牌、11枚银牌、12枚铜牌。

  除了朝鲜之外,其余的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派团参加了1988汉城奥运会,奥运会结束了此前连续数届的混乱状态,真正成为国际体育及和平的推动力量。在没有体育强国缺席的情况下,中国队的奥运梦想回到了现实之中,仅仅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落后于当时亚洲竞争对手、奥运会东道主韩国的12枚金牌,仅列奥运会金牌榜第11位。

很多中国人没有想到,1988年汉城奥运会中国竟然只得到5枚金牌

  从1984年的15枚到1988年的5枚,这既是偶然又是必然,说偶然是指不少中国体育健儿在1988汉城奥运会上临场发挥欠佳,未能夺金十分可惜;说必然则要仔细分析一下中国的金牌榜——1984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15枚金牌中有5枚体操金牌、4枚举重金牌、1枚女排金牌,而这些项目原本就是东欧国家及古巴的强项,一旦这些国家回归奥运,中国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再加上洛杉矶奥运会后中国体育界多少有点盲目乐观,许多项目过于相信老运动员的经验,没有及时地进行新陈代谢,“保金牌”的思想过于浓厚,最终兵败汉城自然就不奇怪了。

  看一下中国代表团的几次具体表现吧:“体操王子”李宁在吊环比赛中竟然钩到环子上,在跳马比赛中更是坐到了地上;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半决赛第一局比赛中竟然以0∶15败下阵来,最终以0∶3惨败给苏联女排;中国男足历史性地进入奥运会,三场比赛一球未进,早早地打道回府;首次设立的乒乓球项目,中国队由陈静夺得女单金牌,陈龙灿、韦晴光合作夺取男双金牌,但“让球”传言此时已经传开,当时状态正佳的女单运动员何智丽便没能取得本届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高兴的事情当然也有,比如高敏“登基”,跳水女皇的不败神话就此被广为传颂;还有熊倪,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裁判们将金牌给了美国跳水名将洛加尼斯,但很多人都说“这块金牌应该属于中国的熊倪”,这其中包括不少美国人。

  更重要的是本届奥运会的成绩让中国体育界重新审视自己。这届奥运会后,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离职,山西作家赵瑜的《兵败汉城》引发了广泛的共鸣。

  此前,赵瑜写作了《强国梦》,全方位地触及了体育界的问题与矛盾,向体育界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击,咄咄逼人,毫不留情:体育的功能被颠倒了,还有什么积极意义?金牌的背后是什么?靠一支没有多少文化的队伍,怎么去实现体育强国之梦?高尚的体育竞赛何以变得如此庸俗低鄙?绝大多数人只有“看”的机会,却无“干”的场合,金牌的意义何在?当我们为金牌而欢呼的时候,可曾有人想过另一批“国宝”——中青年知识分子——的健康?

  他发出了体育必须改革的呐喊:“让我们承认危机吧!大国的体育有危机。”

  《兵败汉城》可以说是《强国梦》的续篇,开篇便以大量数据将中国与日本儿童的身体素质进行对比,结论是,“中国青少年的身体状况比起1979年那次联合国调查的结果,有更加恶化的趋势”。赵瑜追问,“体委的职能,到底是领导全民族扎扎实实地开展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呢,还是单搞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

  我们在《兵败汉城》中看到,女排教练李耀先手中既无权,也无威,在政治与体育紧密勾连的关系网中左支右绌,寸步难行;李宁本可以在上届奥运会之后光荣退役,而今一时失手便被讥为“体操亡子”,以成败论英雄的实用主义思维,严重异化着中国人的体育观念。而美国游泳名将埃文斯才16岁,她是带着家庭作业去汉城的,回国第二天便收拾好奖牌,带着课本去学校上课。那些从汉城归来的中国运动员呢?

  十年之后,在赵瑜的 《马家军调查》中,我们再次看到体育运动定位错误对科学、对人性、对人类终极关怀原则的反动。那些假借国家利益、集体荣誉之名强加给我们的狭隘理念、权力意志、个人欲望,依然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甚至愈演愈烈。

  “金牌本是个好东西,谁不愿意夺取第一呢?我也喜欢看运动员争金牌,这是人类勇于进取的象征。但是,如果金牌反过来成为一种压力,成为了人的主宰,就会产生严重的危机。”赵瑜说。这是2007年7月,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到400天。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