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女排不同的举国体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7 23:43:55
2010-11-21     文/胡荣荣
本届亚运会,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体制内的舆论开始对体制内的金牌体育进行了反思。对金牌体育进行反思的舆论,虽然可以说是和改革开放一同来到的,但由体制内的最高舆论机关新华社来推动这样的反思,中国确实进步了。
在亚运会的金牌榜上,中国成为金牌专业户的日子早就来到了。但随着金牌的增多,在世界上有着广泛影响的三大球,在中国的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足球一如既往的外强中干,并且这外强中干已经由男足传染给了女足;排球,不论男女,变得有点老弱病残;男蓝虽然因为邓华德的激情开始回光返照了,但女蓝的辉煌早已不再了。
这就是举国体制或者说是金牌体育的必然衰落。
新华社记者杨明的反思,引发了体制内体育官僚的反扑,这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反思举国体制,就等于是要切断某些官僚手捧金饭碗的电源。电源一断,金饭碗就要掉下来了。官员的反扑,举了个有趣的例子,说日本的体育也重新重视金牌了,那么中国如何有理由放弃金牌体制呢?
的确,日本的体育体制也是“举国体制”。但此举国体制,非彼举国体制。我们的举国,是把全国的物力人力资源集中到少数人的手里,英才教育,拔苗助长。在所谓的奥运战略下,由体育局来完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壮举。人家的举国体制是让全国的人民平等享受国家的实力。概言之,中国的举国体制,是用全国人民的牺牲来举起少数人的金牌梦想。日本的举国体制是由全国人民的体育享受来举起全民的体育乐趣。
以女排为例。
中国的女排是把少数人的材料集中起来,俗称“选材”,然后由青年队、奥运队、国家队的三级体制进行北京填鸭式的养育,养到最后,都是一些伤病累累的“劳动模范”在为体育官员实现“为国争光”的拼搏。拿到了金牌之后,最大的受益者,居然是那些体育局的长官们。这就是中国式举国体制的特点。
日本的举国体制,是在全国的中小学开展排球联赛,然后是大学联赛和企业联赛,从企业球员到学生球员,他们打球的资金都要自己从社会上解决。虽然从中小学的学生球员到企业的员工球员,都是为了夺取金牌而拼搏,但拼搏而得来的荣誉只属于他们自己。没有一个国家公务员因此而得利。
熟悉女排的球迷大概都知道,日本女排有个叫竹下佳江的二传手,身高才一米五十九,但她硬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世界最佳二传手。像这样身高才一米五十九的排球选手,在中国能够得到享受排球乐趣的机会吗?

中国女排中,有个身高一米八十二的可爱选手,叫张磊,这选手虽然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但因为身高的劣势,一直受到这样那样的非难。因为中国的举国体制,把选手当成了“材料”,所以叫做“选材”,不够选材资格的选手,在中国是得不到举国体制的阳光照耀的。
中国的举国体制,一方面在全国大举“选材”,另一方面又哀叹可选“材料”有限,因为现在可供国家队选择的女排选手不过区区几百人。但如果仔细看看所谓的举国体制就应该明白了,除非是智障或别有用心。因为在中国成为运动员搞体育,就是为了得到举国体制的庇护,如果离开了举国体制的庇护,参加体育就变得没有实际意义。中国女排成了高个子的运动项目,身材不高的排球爱好者,即使成为排球选手,也只能是她人的垫脚石,谁愿意成为这样的垫脚石运动员?
但如果你看看日本的竹下佳江,一米五十九的身高,也一样可以成为国家队员,可以成为世界最佳。都说奥运会是实现梦想的舞台,日本的女排给竹下佳江们提供了舞台,中国的奥运战略做得到吗?做不到。中国的竹下佳江们,在“选材”的关口,被全部淘汰了。
中国女排已经没有了梦想,没有了精神,只剩下了金牌的成色。
中国的举国体制是给少数金牌的受益者踏着他人的肩膀爬上去表演的体制。
日本的举国体制是给努力者提供梦想的舞台的体制。没有任何人成为这体制的牺牲者。梦想只属于那些为了实现梦想而努力拼搏的青年。
当然,以上还不是中国的举国体制最根本的原因。中国的举国体制最大弊端,是寄生了一部分的体育公务员,以金牌体育的口号,举国体制的拿着国家的钱财,仅仅只供体育官员们升官发财实现梦想。有了这样的举国体制,所以才有中国足球这样的极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