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网络课件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01:06:51

利用广域网采集教育、教学信息,制作多媒体“网络课件”,支持中学语文网络课教学,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双边活动等信息的采集、纠正迅速、及时。只要“课件”设计者注意选材;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网络讨论的焦点实用、灵活、开放就会收到高速、高效的教学回报。下面就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特点、遵循的原则,以及课件的设计步骤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下面就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特点、遵循的原则,以及课件的设计步骤和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1、网络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网络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1人机交互性强

网络课件的交互性有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它忽视了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这种模式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材的成长。而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因而对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是非常有利的,这种方式也是其他教学媒体或其他学习环境无法比拟的。

1.2能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且有利于信息的获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主要依靠教师讲课,这种方式给学生的大多数是听觉刺激,视觉刺激只占少部分。但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的记性率时得到的结论指出: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所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视觉和听觉的比例是不协调的,这导致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大打折扣。而在网络多媒体教学中,它把语言、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信息集成于一体,学生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因此大大地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另外,我们还可利用网络,通过虚拟图书馆、超连接等方式,链接到Internet这个信息的大海洋,因此可大大拓宽信息的来源。

1.3 有利于交流

在网络课件教学模式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得到充分的交流机会。比如说,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建立BBS服务,这种服务具有文章讨论、实时讨论、用户留言及电子邮件等多种功能,实现建立主题讨论组、学习者发表意见或评论、指导者监控等讨论学习功能。

此外,在网络课件教学模式里,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随时随地的调用服务器上的课件进行学习,这一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做到的。

2 网络教学课件制作应遵循的原则

2.1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起点

教学起点是否合理,影响到教学的成败。一方面,教学起点过高,将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起点太低,将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必须依照教学目的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确定课件的起点。

2.2 课件要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可修改性、可扩充性

课件是一种具有一定教学功能的软件,为此可采用模块化设计,以便于课件的维护、修改和新知识、新内容的扩充。

2.3 界面应简洁大方,可操作性强

    在设计界面时,文字不宜太多,要精练突出,界面颜色不能太鲜艳,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良好的界面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2.4对课件运行的硬件要求要尽量低

由于处于网络中的各个终端配置各不相同,有高有低,如果课件对硬件要求太高,则配置较低的终端则无法运行课件,使学生无法学习。

3、网络课件设计的步骤

课件的开发应按照一定的流程,一般来说,网络课件的制作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准备阶段:课件设计前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1)、学习者特性的分析。学习者是认知的主体,因此,在课件设计前应对学习者的特性进行分析,而课件应基于对学习者特性的分析来进行设计。对学习者特性的分析又可从学习者的认知阶段、认知特点和学习者与课件给定学习内容的关系这三方面入手。

    其中,认知阶段表明了学习者对知识认识过程,它可分为行为表象、图像表象和符号表象三个阶段。对初学者来说,一般处于行为表象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对某些行为的操作进行学习,当学习者处于图像认知阶段时,则应多强调使用一些图形图片或电影动画展开教学。对那些处于符号表象的学习者,可不必强调实物的展示、图形图像的使用,应主要以语言文字等符号来表述有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设计时应考虑人们认识过程的这种特点。学习者认知的特点是指学习者对于外界刺激所进行感知记忆思考时是怎样接受信息、怎样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学习者个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模式。课件的设计也应基于学习者的认知特点进行设计。对课件给定的学习内容,要看学习者是否具备完成这些学习的各种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分析学习者特性时,还应分析可否引起学习者对给定学习内容的关心与兴趣。这些分析将对课件设计产生重要作用。

(2)、计算机特性的分析。计算机是课件开发的条件和环境,课件是通过计算机给予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有效应用进行开发的,我们可从内存容量及分配、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接口、网络带宽、传输速率、软件支持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

3.2 脚本的编写

    脚本的编写应该建立在对课程内容认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我们可根据教学目的,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的内容,理解重难点,确定课件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及教学顺序并以此来进行脚本设计。一个好的脚本应包括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两个部分。文字脚本由教师编写,它是课件的脸面。在编写文字脚本时,应确定教学目的、教学策略、知识点、学生情况等内容,并按照这些内容的联系和教育对象的学习规律,对有关文本、图像、声音和动画材料分出主次轻重,合理地进行安排和组织,便于学习者在应用或学习时明确情况目的。在完成文字脚本的编写后,可开始制作脚本的编写。制作脚本是在文字脚本基础上创作的,它在吃透文字脚本的基础上,根据网络特点反复构思而成,是文字脚本的延伸和发展。制作脚本的内容应包括:课程内容在课件中的表现形式,课件要实现的功能,课件的制做规范等。

3.3搜集网络素材,制作网络课件

素材是指网络课件中用到的各种听觉和视觉材料,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一个网络课件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各种素材的质量和丰富程度。素材的取得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采集图像,视频捕获设备采集视频,动画制作软件制作动画,用话筒输入语音,当然,也可直接从各种多媒体素材光盘中取得。素材的收集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到用时再收集、制作,难免会手忙脚乱。

网络课件最核心的环节是制作合成。其主要任务是依照文字脚本和制作脚本的要求和意图,进行设计,将各种素材编辑起来,最终制作成交互性强、界面友好的网络课件。

3.4 调试和测试

前面我们提到,课件是有教学功能的软件,因此在课件制作完成后,我们要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把它放到网络上进行调试和测试。只有经过调试、试用、修改多次反复之后,才能使教学课件趋于成熟。

4 需注意的问题

4.1、课件开发平台选取的问题。一个选择合理的开发平台,不但可以提高课件质量,也可提高课件开发的效率。另外,一个合理的开发平台,还可以提高课件的通用性,便于课件移植。

4.2、素材优化的问题。由于受网络带宽、传输速率的限制,在不影响质量的前提下,需对各种多媒体素材进行优化。比如说,我们可利用一些转换工具,将素材转换为较小的格式,这样可大大提高课件在网络上运行的速度。

4.3、网络安全性的问题。由于课件在网络上运行,因此网络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可为网络安装监控和防护措施。另外,还需做好备份,在网络出现故障后,能迅速恢复服务。

5、准备阶段(2007年9月)。完成本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论证与申报;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建立课题研究网络,完善课题管理办法;进行本子课题支撑理论的学习与培训,制订本子课题实施预案;测查原有差异,建立原始档案。(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测查研究法、质的研究法)

6、实施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6月)。加强流程管理,规范研究过程。根据本子课题实施预案,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研究,定期研讨,反馈、评价实施的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分析阶段性研究资料,积累典型案例,填写学生发展档案,提炼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调适研究方向和进程。(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量与质的研究法)

7、总结阶段(2009年7月-2009年12月)。系统分析过程资料,提炼、整合研究成果,撰写本子课题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汇编专题论文集和网络软件集,形成课题成果推广手册。(质和量的研究法、文献研究法)

http://www.guochengzhi.com/gz/gz/200806/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