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颖:是什么“麻醉”了被侵害的女中学生?(新京报 2009-4-2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19:42:30
是什么“麻醉”了被侵害的女中学生?
www.thebeijingnews.com · 2009-4-29 2:35:10 · 来源: 新京报

■ 第三只眼
透明而严肃地处理那些成年侵害者,使其以惨重的代价,作为一个警诫和教训。切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再找出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罪名来大事化小,那样,只能将这种可怕而可恨的新闻,继续令人伤心地延续到另一个地方。
浙江丽水市碧湖中学至少有10位13周岁到16周岁的女初中生被强奸,其间,多个女生堕胎、被传染性病乃至被诊断为终身不孕。涉案人员中有多个村干部,在坊间传闻中还涉及多位公务员。(4月28日《东方早报》)
这是继贵州习水部分官员涉嫌性侵幼女案之后,又一起严重侵害未成年少女事件。其规模之大,其情节之恶劣,其“创新性”,却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作为一个有着幼小女儿的父亲,我此时的心情用世间一切最愤怒的词语都无法形容。
从新闻披露的细节中,我发现,女孩子们是在一种“半麻醉”的状态下被侵害的,被侵害者几乎不明确地感知罪恶。无怪乎有人要将“嫖”这个字眼,加到她们头上。在“强奸”与“嫖宿”二者之间,她们的真实状态,准确地说应该是被迷奸,就像毒蛇在吃兔子之前,先用毒液麻木它的神经。只有这种说法,才可能将我们心中的一个个问号拉直。毕竟,即使再不济的治安状态,也不可能让那么多13周岁到16周岁的女初中生在人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被侵害,并彼此保守秘密。
但“迷奸”的说法,丝毫不减犯罪分子们的罪恶和必须受到的惩罚。相反,更显其无耻与可恶。因为他们所利用的,不是化学药物,而是女孩子们自身存在的弱点。
那么,究竟是什么蒙住了女孩子们的眼睛,让她们对发生在自己身上,曾经被认为是不容赦免的罪责懵然无知呢?第一剂麻醉剂,来自于懵懂的友谊,即所谓的“交友不慎”。有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多数未成年女孩子走上歪门邪道,都有一个先学坏的同龄人充当“老师”,就像流感病菌一样,轻易进入到不设防的健康肌体当中。它的破坏性和复制性,相当可怕。
其次,是女孩子们并不太清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个成年人都广泛缺少这二观教育的现状下,用高标要求孩子们,显得有点勉强。但当我们看到三五百元钱或一部手机就能让一个女孩子在受了屈辱之后闭嘴,不能不说对孩子们进行非物化的教育,已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了。
除此之外,朦胧甚至昏聩的性意识,也是麻醉女孩子们的重要因素。这些,都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而造成的。
当然,在羊受了狼的欺凌之后,教育羊增强防范意识,永远没有严惩狼更具意义。因此,透明而严肃地处理那些成年侵害者,使其以惨重的代价,作为一个警诫和教训。切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再找出各种令人哭笑不得的罪名来大事化小,那样,只能将这种可怕而可恨的新闻,继续令人伤心地延续到另一个地方。
□曾颖(作家)
http://www.thebeijingnews.com/comment/zonghe/1044/2009/04-29/008@023510.htm
曾颖:是什么“麻醉”了被侵害的女中学生?(新京报 2009-4-29) 是什么“麻醉”了被侵害的女中学生? 到底是什么“麻醉”了被性侵害的女中学生? - 凤眼看人 - 凤凰网论坛 新京报:是什么导致了邓玉娇的悲剧2009年06月18日 曾颖:“记者写信求助省委书记”的几个细节(新京报 2009-3-20) 曾颖:灵宝帖案中的违法征地更要有交待(新京报 2009-4-16) 拆迁究竟是什么东西(新京报 2009-4-3) 曾颖:1分钟的“通气会”能让民众的气通吗?(新京报 2009-6-23) 曾颖:如此回应“特权考生事件”是火上浇油(新京报 2009-5-18) 曾颖:安监局“工作失误”表态缺少细节(新京报 2009-5-21) 曾颖:温州“购房门”不应该是糊涂案(新京报 2009-6-12) 考生因父母曾被拘留无法报考军校 状告公安局(新京报 2009-7-23) 被“麻醉”的老百姓“心态” 熊冰启:“过度引用”成了“抄袭”的保护伞(新京报 2009-4-21) 涂重航:谁改小了杀人疑犯的年龄?(新京报 2009-4-28) 唐俊:学香港惩治公共福利侵害(新京报 2007-1-30) 社论:女老师“陪舞”:炫耀权力必然侵害权利(新京报 2007-7-6) 平江假虎案记者:拍虎造假后我曾想逃走(新京报 2008-4-1) 社论:晋冀争水:该正视水库的反作用了(新京报 2009-12-31) 庾向荣:孩子,你们的“潇洒”刺痛了我(新京报 2008-2-4) 冯亚东:骑车人的气儿,越来越不顺了(新京报 2008-4-27) 新京报:是什么在侵蚀公益事业的公信力(2005-11-25) 社论:东莞童工现象:突破了公平正义底线(新京报 2008-4-29) 十年砍柴:阜阳官员这四年改正了什么?(新京报 2008-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