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评介】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南京!南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6:33:20
 

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

  本帖最后由 rootec 于 2009-04-17 00:09 编辑
& r
---《南京!南京!》公映前传
  陆川38岁了,已经不适合用青年导演来称呼他。在陆川电影三部曲《寻枪》(获本刊2002中国年度新锐榜之年度电影)、《可可西里》(获本刊2004中国年度新锐榜之年度电影)、《南京!南京!》(2009)中,陆川一步一进阶,十年铺就大片之路。
 
  4月5日,离《南京!南京!》的首映还有11天,导演陆川和他的摄影指导曹郁在洗印厂里探讨影片的片段,他把洗印厂的工作人员夸了一遍,说这批大批量洗印的拷贝比前一天放映的效果更好。
  紧接着,一场内部放映开始了,观众被控制在20人以内。其中有一对老年夫妇,在看完后从他们那里响起了清脆的掌声。他们是曹郁的父母。曹郁在放映厅外等他们,面对朋友们的祝贺,他不好意思地笑笑。
 
  “陆川可以做电影了”( \- b- A, u1 V3 Q
  
  这是最忙碌的几天,3日剧组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电影海报和片花;4日上午组织了全球第一场胶片放映,陆川邀请了圈中好友和专家观看,下午则进行了一场讨论会。在持续下来的许多天里,陆川的助理们给他安排了相当多的媒体访问,他几乎很少拒绝,这让他显得特别忙碌。影片进入了冲击阶段,媒体宣传决定了市场口碑,以及有多少人会进电影院,甚至于媒体评价左右着市场评价。2 ?- d7 Z" n2 x( u: V" e
  . q! p$ u1 G% J# Q% Q
  8000万的投资,使这部影片介于大片和中等规模投资之间。陆川的希望是票房能过亿。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票房过亿对一个导演而言意味着什么,票房有过亿号召力的内地导演屈指可数,他们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以及去年因《疯狂的赛车》而跻身其中的70后导演宁浩。陆川会不会是第5位?2 }1 P# f/ `& q( i& U1 R1 T: I
  
  几年前,宁浩和陆川参加国外电影节,他们席地而坐,坐在最后面,看他们景仰的大师的作品,谈他们自己的电影梦想。现在,他们是时候自信而自如地去用电影释放自己的思想、技术和情感了。“只要是宁浩的事情我都支持他,他为中国电影找到了一种方向,一种商业片的方向。”陆川这样评价宁浩,与其说这是对从电影工业底层拍剧照开始“混起”的宁浩的褒奖,不如说,这是陆川发出的一个信号:70后导演的联盟正在形成,这是一支新锐的,但同时又可能是创领主流的力量。" _0 ^; y- R3 o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在电影最后,一个“川”制作的标识出现在银幕上,这意味着陆川开始自己的“厂牌”了,而宁浩也几乎是同期拥有了自己的宁浩工作室。
 
  票房过亿的预期触手可及,对于这位38岁的导演而言,陆川显然更为关注的是另外的问题:不是人们会不会来看,而是人们看了之后作何反应。/ A: }, H( ~6 W: W2 ]
  : l) O$ V/ I+ t9 ]9 l# L& X/ F/ i. X2 W
  他在这部影片上耗费了四年的心血,电影拍完后他最大的心愿是“把婚结了生个孩子”,可是他发现没有姑娘愿意给他生个孩子。他羡慕朋友、《城记》作者王军有个4岁的儿子。
 . d( B; U2 k( B6 I
  也许这是父母的愿望。他记得第一次请两位老人看《可可西里》,他买了两张票,自己在王府井大街附近溜达。看完后,这位作家父亲走在前面,一句话也没说。他和母亲跟在后面。后来母亲跟他讲了父亲陆天明的评价:“陆川成熟了,从《可可西里》开始,他可以做电影了。”
.  , i- [4 E* F. ]- `
  《南京,南京!》的片场在长春,城墙、废墟、旗帜、荒野,八百亩景区。他邀请父母来片场玩了一天,那天是拍挂人头、裸尸的戏,父亲就坐在一边看如何拍戏,他们饶有兴趣地看了一天。后来父亲对母亲说:“应该让他的弟弟来看看,哥哥是在做怎样一件事。”

  “中国电影的一次进步”0 i. X7 \4 w& q& q
  * X" G; d, F4 m; |. n
  “这是中国电影的一次进步。”4月4日,一位从广州赶来看电影内部放映的媒体人士称。这是首次胶片版,时长130分钟。/ A/ n/ b* q, }) c7 g4 X
  
  有的人看到“中国万岁!中国不会亡”时落泪了,而有的人没有,但大家都称“震撼”、“沉重”。能让观众从电影院里走出来却半晌不语的场面,多少年都不曾见过了。
  
  在剪片子之前,陆川曾邀请王朔来观看,王朔说:“把前面剪去一半,就是世界名片儿。”他认为,前半部分没有超越对南京大屠杀的固有模式。. N% [( ~8 B6 [9 F% B' Q) N* }
  
  这也是陆川自己给自己设置的难题。他曾经想找一个联合编剧,但对方说:“南京大屠杀已被表现过很多次了,很难做出新鲜感。”在遭到了拒绝后,陆川仍一意孤行。5 E/ X7 W; n5 K6 _- l
  
  艺术家徐冰有次私下说:“在作品中,我越来越倾向于不使用众所周知的符号了,长城、毛主席、十字架什么的,因为这些符号本身就具有能量,控制不好,会使艺术家的创作能量淹没掉。”这是他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所以他尽量选择普通材料来进行创作。在电影创作时会不会碰到同样的问题呢?
  8 m) [5 T* T3 I, W5 q* H9 D4 e
  “南京大屠杀”这一公众记忆和历史事件早有盖棺定论,陆川能驾驭并向前探索一步么?& m. F$ C7 E/ e  x2 a: Q7 j. N
  5 W4 J. N* m: b1 f' M" D7 n3 A" c
  无怪乎影评人开始说陆川是一个“有野心”的导演了,但这野心陆川自己解释得相当到位:“我觉得需要有人站出来接上中国电影这一棒,我是受过《黄土地》、《红高粱》、《一个和八个》的影响的。如果我不拍个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作品,我耗费四年时间干什么,我还不如找姑娘生个孩子去。”  A8 o/ g$ h$ {) q9 M$ n
  
  投资上第一个100万来得突然,一个老板朋友唤他去家里喝茶,他给讲了这个剧本,当天老板就被感染了,把100万现金搁进他的车后箱,这让他既感慨又恍惚。: P% t& r. m; X& L
  
  陆川笑言,许可证下来之前,就感觉是一骗子,租了地方做公司,布置成作战指挥部的样子,装修很酷,图片、资料、地图摊开。就这样撑了三个月。
  6 ?- W# C6 H5 P0 ^. T. I. n
  “无数的人在推动这件事情往前走。”陆川相信一个朋友的话,只要你能坚持,别人看到你在坚持,就有人来帮助你、保护你。
  
  这句话甚至是陆川的信念源泉之一。) d+ ]9 c& l6 n0 |
  7 y# {/ X" J& C6 E
  可以说,有两个“贵人”的帮助让陆川得以拍成“伟大的《南京!南京!》”。一个是总制片人韩三平,另一个是投资人覃宏。他们给影片输血,并且使得在最后的审批过程中,能够率先得到高层的认可。而这,亦是“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人”、“中国电影管理人”的一次观念的进步、尺度的突破。
  
  陆川的电影破解了某种思维:被体制内认可的影片一定是主旋律影片,被市场认可的影片一定是商业影片,被学院认可的一定是知识分子影片,被专业人士认可的一定是独立影片。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与其说他学会了走这样一个“四边形”,不如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动力推动他朝前走,并最终获得了所有人的帮助——影片带着它本身所具有的能量降临。  ; I& |; t. P! _4 }8 ~! C/ y- K! U
  ; B; M9 \' _; A2 q: f
  “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3 z9 [# P' ?( z& W+ b) q
  
  陆川曾经做过一个梦,这个梦后来成为支撑他做完电影的另一个信念源泉:在他编剧的过程中,有个晚上他模模糊糊梦见日本鬼子张牙舞爪击着鼓朝他走来。
  $ H8 T# Q' X, X5 z/ `- R9 P& V. _
  后来他把这个场景写进了剧本,这就是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在片场时,摄影师拍摄这个场景时不禁倒吸了一口冷气,说了四个字:“还—是—鬼—子”。
  
  两个专门从东京找来的鼓手在寒冷天气里脱光上衣、晾着膀子,运气、沉思,鼓声响起、惊天撼地。两个人分别在一面大鼓的两边,打起鼓来却整齐划一。, j8 X% }2 f9 U' P  T- L/ x
  7 c# r! I& j# \! I
  这场戏表现的是日本兵占领南京城后的庆典,也是祭奠其战争亡灵。陆川选取了四个日本节祭日的舞蹈动作,其中有类似于锄禾的劳动场景。% ^' N, ?2 q6 R: |6 b
  
  “战争是什么?就是异族的文化在我们的废墟上舞蹈。”陆川不止一次这样去理解战争。可以说,他找到了自己想表达的意象。
  
  影片从一个日本军人的视角开始,这个视角本是因为材料的局限,大都来源于日本老兵的回忆录和拉贝日记,而本国的资料却所知甚少,陆川在搜集资料时惊讶地发现,连因守城牺牲的将士的姓名都不可考。他在南京的专家顾问最后只找到了三个真实的战士姓名。而日本军人视角的带入,却又巧妙成就了陆川的构思,它更像是一次心平气和的旅程,理性地看待这一战争中的屠城悲剧。为什么那么多日本老兵最后选择自杀,是因为充当了战争中的杀人机器,和平之后,灵魂却开始造反。6 ]) [7 ?7 N  Q3 T# C9 u
  9 c% N+ I" j3 r4 }) l" o9 ?
  战争是什么,是人类身上的癌细胞,它疯狂吞噬正常细胞,然后自己也走向毁灭。
  ( C* D0 h$ W% d* I
  当这位日本军人经历了南京巷战、目睹了屠城的各项灾难,并与慰安妇发生了一场恋爱而对方最终死亡时,他发现“活着比死还艰难”,在对中国人执行枪决的过程中,他释放了他们,然后举枪自杀。这个多少有救赎意味的结尾正是本片的亮点,日本士兵的死亡既是对战争的谴责,也是人性的回归。1 ^9 k% e; K* u+ O; C+ c" @- c2 I
  ( j( r( q& }- q. W
  在黑与白的影像中,陆川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和真实手法,他把每一张出现在银幕上的“中国脸”都按遗留下来的照片复原,这得益于建川博物馆的支持,“如果你能找到一张穿帮的面孔,我输你500块钱,找一张500块钱”。他们剧组在内部用50元做赌注已“排查”过。
  
  他用真实的姓名、事件、日记来构筑细节,使我们又被带入到那段沉重得喘不过气来的历史。人们从“南京大屠杀”中单向度的影像记忆中复苏,用另外的勇气来看待这段历史,而“大历史不会萎缩”,它的触角延伸到一个更为广阔的情怀和勇气中去。9 O2 D7 f  U, D+ h% J, H! ?9 n
   + [# {9 M; R& e1 _8 v2 c4 i5 |! J
  
  “虽万箭穿心,我已准备好了”* V; z& D, P" E4 u
  
  经历了一年拍摄的高圆圆至今仍沉浸在这部影片中不能自拔。这部影片让她得了忧郁症。在最近的一次短信中,她对陆川说:“我很快就会好起来,我在进行自我修复。”2 J1 B: s/ d+ j/ T' y6 a, Q% o
  
  白天拍戏、晚上看剧本,这位在剧组过着清教徒一般生活的女星,平时滴酒不沾,但在见客户时却豪爽至极。电影圈里的人把这称为“附体”,即入戏太深,走不出角色的阴影。不仅是她,当时在片场扮演日军和中国人的群众演员,在私下里也横眉冷对、假戏成真。4 }1 l+ s: x1 `: J; t
  
  有一种论调是说文化的极度繁荣必是亡国的先兆,所谓盛极而衰。也不知道对不对。但南宋是如此,清朝是如此。在南京难民营中仍教着孩子们唱昆曲的一场戏,也能触发这种联想。
 8 j3 s' S8 ~1 `0 E& B7 u0 O
  不是政府置自己的人民于不顾,而是自顾不暇、顾此失彼。国难当头,匹夫难逃其难。在4月4日下午的发言中,一位专家说以前我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认识停留在:30万人、杀害平民、日军残暴、拉贝作为难民守护神等事理上面,而《南京!南京!》让我们看到了其中的抵抗、其中的人性以及其中的挣扎。
  $ S" E. A# |/ m, R- j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陆川不仅用父亲的话来激励自己,也经常对剧组人员脱口而出:“做人要留下点东西”、“好的作品比人活得长”。在剧组中,这部戏的全称是“伟大的《南京!南京!》”。2 V, h7 f3 Z$ ^6 a  z2 y
  
  陆川在上学时,有一次去天安门旁的革命历史博物馆看一个外国摄影师的图片展,长长的队伍,他排在最后一个,快关门了,他近乎绝望。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谁是最后一个?”陆川疑惑着举起了手。于是,他被三个穿风衣的年轻人裹挟着带到大门口,有4张票,全都进去了。进去后他还恍惚,以为有什么事,结果年轻人让他自己看,不要跟着。
  4 Z1 H+ K. w% k' v/ s1 t: y: R) B2 B
  “机遇就是这样降临的,这个故事像不像《读者》上的文章?”陆川说。那个图片展使他印象很深,这个二十多年前的展览他甚至在电影中也有所借鉴,两个表现战争的镜头来源于此。' ^. d' o- J6 W: y4 j( y* p
    r4 b' n9 d1 S' R) c
  怎样看日本?在未来的一百年中,这仍然是亚洲乃至中日之间的主要话题。有人说,陆川是在为军国主义招魂,因为他的视角是放在日本军人那一方,日本军人才是影片的主角,还有那势将惹来争议与不同解读的“打鼓”那一幕,都令“汉奸”这个字眼在陆川身边游荡。% M8 u% A: b7 M: H5 M4 R( }
  
  甚至于有人在采访时试图激怒他,称他的电影是“中国电影的全面倒退”,这让他气血上涌,就差骂人了。但他仍然控制住了。“我已经刀枪不入了,准备接受飞过来的所有的箭,这个电影一拍完,我就做好了这种准备。”6 h5 f* s+ q. D. z
  
  也许,等待他的将会是收获和黄金,而不是非议与诘难呢?真实反馈和舆论将随着电影的公映而一一展开,那时,他是否还记得最难捱的时光呢——曾经在剧组因资金而解散的45天里,他没敢回到北京,而是偷偷躲在天津过春节,怕这个消息传开来不利于稳定。  e; J5 F: K$ a& g* x4 Y( |
  
+ M4 y! B  l9 w4 p8 R4 q
  每个导演在书写自己的传奇时,也一定伴随着不堪。一位观摩过电影的朋友发短信给他:“川,我担心你,是因为你看见过地狱……电影于你,曾经意义非凡,但今晚看完最后一秒,才觉得你刚刚放下,你开始和它平等了。”     本主题由 System 于 2009-04-18 05:00 解除限时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