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学术腐败(I)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6 13:01:32
也谈学术腐败(I)(2009-03-11 07:20:33) 标签:杂谈 

山寨版“国际学术会议”何时休

 

    近年来我国境内“国际学术会议”的泛滥,令人不能不想起时下流行的山寨文化现象。按行内友人的笑话,只要你扯来三个国家的人,就可以开一个国际学术会议。这三国之中,我国是算一国的,且若是请来了在国外工作的中国人或华人,则可算是第二国或第三国。按这种模式炮制的貌似的“国际学术会议”,与国际惯例中的、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的国际学术会议,形式与内涵上,都相去甚远,说其为“山寨”版实不为过。这种国际会议泛滥的最直接驱动力之一,是甚具我国特色的论文指标和背后涉及的学术利益。参加国际会议做口头报告或墙报,叫“国际会议”论文,在很多科研单位和高校可以算论文指标,与提职称、或者研究生毕业挂钩。比如国内很多高校,包括某些顶尖名校,一个国际会议的口头报告等同于一篇所谓的《工程索引》论文(Engineering Index,也简称EI论文),就能满足硕士毕业的条件。

    “国际会议”的泛滥的另一个直接的官方因素,就是一些国家科研评审机构,包括口碑甚好的自然科学基金会,令人费解地把组织“国际会议”当成一个工作业绩指标。殊不知国外大部分有分量的学术会议,基本都是轮流作庄,甚至是交给年轻同行去做,或者是说一种带服务性质的任务。

    于是乎,现在“国际会议”在国内遍地开花,相当多是滥竽充数。甚至于一些海归的人,居然也学的很精,利用一些网络,组织或参与组织这些会议,一面给自己脸上贴上“组织国际会议”的金,一面还可以用这种国际会议的论文给同行大送人情,如帮助友人的研究生完成论文指标,拿到毕业证(这与认认真真做学问,辛辛苦苦发表一篇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杂志文章相比,何等的容易!)。境内的这些山寨版“国际会议”,论文基本不存在什么筛选,临时拉人做报告的并不罕见。这些会议的质量水平,可想而知。有些国际会议,成了博士后、研究生为主体的论坛,由博士后级别的人来充当原本是极其严肃的“分会主席”。境内自行发起的“国际会议”泛滥,还直接地侵蚀了那些轮流到我国境内举办的老牌国际会议质量。 

    回想当年,我国科研单位和高校对“国际会议”论文的奖励性认定,其初衷应当是鼓励国内研究人员通过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与国际同行交流。为了给学术界一片国际会议的净土,现在该回到初衷,从严认定“国际会议”了。其实大部分科研人员心知肚明那些是真正的高水平的“国际会议”(这里不排除部分是在境内举办的),弄出一个认定列表并不难。其他的所谓国际会议,开就开吧,交流就交流吧,锻炼英文就锻炼英文吧,也不论是H国还是Y国人参加。但别让它往工作业绩、论文指标、职称、或研究生毕业上靠。至于国家科研评价机构现有的组织国际会议之类的指标,则当休矣。我们那些真正的高水平学者,绝犯不着是靠组织国际会议的指标吃饭。抑或说,靠组织国际会议的指标吃饭的,其水平估计高不到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