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寒微:乱弹学术腐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9 23:14:13
寒微:乱弹学术腐败
文章提交者:寒微之声 加帖在 原创评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乱弹学术腐败

寒 微

摘要:定义学术腐败,列举种种学术腐败,探究学术腐败成因,根除学术腐败建议。


0引言

你相信吗?学术也能腐败!事实如此,不得不相信,这就是中国的现实。笔者将根据其所见所闻,就学术腐败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和探究。

1学术腐败的定义

顾名思义,学术腐败是指与学术研究有关联的腐败问题,也即在学术研究机构的管理、学术研究项目的列项与审批、学术成果的评价与奖励、论文的发表、学术交流以及学术研究人才的培养等等过程中滋生的腐败现象。

2五花八门的学术腐败

2.1学术研究之前的腐败

中国的学术研究,在习惯上分为纵向和横向,所谓纵向研究项目指研究经费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拨的,而横向则由委托单位(企业或事业等)支付研究经费。一般纵向研究的第一环节是研究项目的列项与审批,由于列项与审批直接决定谁能获得研究经费,腐败由此产生。直接经手管理这些研究经费的人员(官员,公务员)就非常吃香,要与他们结交朋友的、拉拢关系的肯定是络绎不绝,送茶叶土产、字画古玩等肯定不乏其人,与官商腐败不同的是直接送钱的应该比较少(知识分子搞腐败也是讲究文雅而不落俗套),但也不能说一定没有,钱毕竟是好东西!据说(绝对真实)某大学党委书记在全校中层干部及教授会议上公开动员,要教授们到中央各部位去通关系争取更多的纵向科研经费,虽然不能真拿(金)砖去敲门,但其它合适的 “敲门砖”还是需要的!另外,鄙人学校几乎每年都会请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各学科主任(或其他相关人员)来校指导自然基金的申请工作(诸如怎样写申请书什么的),其实这只是一个名头而已,自然讲座指导费是不会少的,鄙人没有操作过,具体数目还真不知道,半天1000~2000应该有的,至于吃饭、旅游、其它什么的是不用说的事情。还有,如果你碰到那些经费管理单位的许多工作人员,他们递出的名片中出现教授或兼职教授的头衔,不要奇怪,见多就不怪了,这里的腐败又是一时半会说不清楚的!

椐许多学者反映,自然基金的评审是所有纵向类项目申请中最为公正的了,但也不干净。鄙人作为评审专家就碰到过以下情况,刚收到几份申请的评审邀请确认完毕没有多少时间,还没有来得及看申请书,就已收到同事的电话说:某大学某某教授的申请是你评审的?希望给予照顾!当申请人知道是你评审的,而且他已向你打招呼了,如果你还给他评低分,行吗?要不你就甭在领域内混了!鄙人就因为在还是副教授的时候(那时太年轻了)给某交大名教授的申请评分太低,之后再也没有获基金资助过!

至于其他的纵向,列项时就已基本定了是那家单位来承担。就拿现在正在进行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从项目发布到申请书提交往往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这些项目的经费巨大,一般都在1000万以上,少的也在500万以上,一般要求4~5个单位共同承担。看到项目公告后,申请牵头单位要组织4~5个单位,还要编写符合要求的申请书,其中各配套经费的落实证明、项目需要购置仪器设备的清单等等预算,而且要求每个单位都要盖红章,你说一个月时间留出办盖章等申请事务的很多时间,剩下的时间根本不够写出一份合格的申请书。但项目建议单位就可能实现,因为项目的内容、要求等等是他们写的,只要联络几家合适的单位,开会做个分工就可以了,而且可以将有些可能的竞争单拉进来以减少竞争对手,剩下的反正也没时间搞出象样的申请书,在答辩的时候过过场就ok了!你们知道,决定上千万经费的答辩报告时间是多少?10分钟!这里的腐败诸位能看出端倪吗?关键在于采纳谁的建议书!而这个权利在有关主管部门。建议书能被采纳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工作不在编写建议书本身,而在桌面下,看谁的能耐大!为什么各个外地大一点的高校、科研机构都要在北京设办事处?就不用我解释了吧。

2.2研究之中的学术腐败

首先是学术上的剽窃行为,不管基于什么目的,将他人学术成果据为己有,有从国外论文上抄袭的,有从国内论文上抄袭的,有将多人合作研究成果一人独占的等等,这是学术不端行为中最为恶劣的行为之一。有关这类事件的报道在国内时常可以见到,涉案人中有硕士生、博士生、也有教授博导、甚至院士,而涉及的单位包括北大这样中国的一流大学。鄙人的一篇论文就被同事改头换面后发表并被EI收录,但所用算例的图是完全粘贴过去的,而且结果也是伪造的,鉴于同事关系,人家还要升职称,所以也就不揭露了。相信没有被发现、没有被揭发的剽窃行为应该更多!其实,诸位只要就自己熟悉的领域在有关文献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在一些二级或更差的刊物上大量的文章是没有学术意义的,很多是对各种方法的评述,或介绍一种新技术、新方法等等,而且内容重复、类似的很多,在我看来都是在浪费纸张!

学术造假也是最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为了应付研究项目检查和评审、发表论文、课题鉴定等等,采用修改实验数据、编造实验数据、编造科研成果、编造研究产品等造假行为。由于实验一般不可能、也不会去重复,这种造假行为往往难以发现,所以,被揭露的案例相对较少。最典型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导、上海交大微电子学院院长、上海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实际负责人陈进,在2002年8月从美国买回10片MOTO-freescale“56800芯片”,将芯片表面的MOTO等字样全部用砂纸磨掉,然后字样加上了汉芯的标识。此后,陈进通过各种手段搞定国内集成电路行业的知名专家,一致鉴定“汉芯一号”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端大规模集成电路。据说汉芯一号在问世3年时间内,向国家各部门成功申报项目40多次,累计骗取无偿拨款突破1亿元。该例不但反映出学术造假的问题,也显示出前面讨论的关于项目列项与审批的腐败问题。

学术霸权是中国学术界的一大风景,一些院士就是典型的学术霸主,有时并不是院士自己想霸,是众弟子将他捧为霸主,不知不觉中也就成了霸主,习惯了霸主地位,享受着霸主权势带来的好处。学术会议上,霸主们肯定是坐主席台的、做大会主题报告的,那些学会机构的理事长的位置那也是非霸主们莫属,连各地方政府的官僚们也需要学术霸主们给予捧场,无论搞个什么论坛、科普周、远景规划等等,好象这些学术霸主们无所不能。中国有句俗语“姜是老的辣”,霸主们年纪越大越稀罕,头发越白越珍贵!这有一好比,就是金庸笔下的江湖,每个山头有一掌门人,都是些七老八十的老怪物,“武功”高得深不可测!江湖中的一切利益,均由这些掌门人所瓜分,在其势力范围内他人别想分一杯羹。难怪有多少英雄豪杰挤破头也想争一掌门人做做,此中故事之精彩…,只可惜鄙人没有文学功底,否则一篇中国学术之江湖的武侠小说将信手粘来,说不定就成为金庸第二了,可惜啊实在可惜!

硕士、博士研究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但在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上也存在腐败问题。不象高考招生,一考决定,研究生入学分免试推荐、和考试两种,但两种均要经过面试(复试),面试就有搞头了,每年到这个时候,各个学科点的负责人那里肯定会收到各种电话条子,鄙人有机会参加面试,偶而也能得到领导、同学、朋友等等的青睐,自然是要求照顾的,当然鄙人只能答应同等条件下照顾,但其他老师如何,鄙人不敢妄加推断。这问题不算太大,毕竟招进来要完成论文的,导师一般还是会把好关的。但大的问题是,在一般导师招不到学生的情况下,有“实力”的导师一年招5~6个甚至10来个硕士生,还要招4~5个博士生,几届下来他要指导几十个研究生,最可笑的是有些导师到研究生将要答辩时还叫不上名来!这样对研究生疏于指导,带出来的研究生水平可想而知,而由研究生参与完成的研究成果将是怎样的,能保证没有造假数据?研究生论文的评阅与答辩又是存在问题的地方,现在还有许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阅不是盲评,即评审与答辩专家由导师推荐确定,导师自然不会让自己脸上无光,肯定推荐那些不会找自己麻烦的专家,通过答辩是不成问题的。因此,研究生论文的水平完全取决于导师对学生的要求,要求严的会好一些,否则就放羊了!即使盲评,在中国也很快知道是谁评阅的,所以评审专家一般都放一马,当然论文实在太差那应该不会放过的。

2.3学术研究之后的腐败

学术研究完成之后就是成果的鉴定、评奖,这是最具中国特色的有关学术研究的环节。

凡是一个研究项目,其鉴定结论无一不是达到某某水平、填补某某空白,水平不知由谁规定了几个等级,那就是: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最不济的研究成果也至少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另外,根据情况还要加上填补国内空白或某领域空白等等。如若确实如此,那我国的科技水平应该在全方位地达到国际领先、至少也是先进水平了,但实际上中国科技实力在国际中的排名已多少年没有太多的进步了!看看鉴定会是如何开的就明白怎回事了。当一个研究项目完成后,课题组会编写出一套研究报告,为了鉴定,还会做一个查新证明,也就是按照研究报告内容去情报检索机构搜索相关研究的成果报道,若在国际上查不到类似的研究成果,就可以证明其能达到国际领先至少国际先进水平了,所以搜索用的关键词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新的、没有人用过的关键词自然是搜索不到的。鉴定会专家组的成员都是课题组建议推荐的,组长一般会是名气比较大的老专家,最好是院士,这样鉴定结论的可信度似乎也就得到了保障,至于组长是否真正熟悉被鉴定的研究内容并不重要,也没有人会去质疑。鉴定组专家的酬金自然不会少,招待那更是不会怠慢的。“周老虎”事件中的专家鉴定就是最典型的一个例证,前面提到“汉芯一号”的鉴定也是如出一辙。

研究成果的鉴定还不是最后的环节,获奖才是最终目的。早些年,从国家到省部、地市各级政府都在设立奖项已奖励科学研究,这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不知怎的就变味了。报奖的材料准备是很重要的,鉴定结论(证书)当然举足轻重,经济效益的证明材料那也是至关重要,这是书面的,也是在桌面上的。桌面下的功夫更不能省,虽然有时评奖专家从库里抽取,但可以搞到名单,再把工作做到家。否则,如若人家作好了,而你没有作好那肯定没戏!在评审时,各个项目之间、各领域之间还要平衡。总之,能否得奖、能得几等奖,取决于鉴定意见的好坏、证明材料的充分与否以及桌面下的工作等等的综合较量,至于是否反应科研成果水平,没有人知道。其实大家也都明白,在中国每年有那么多的项目获国家、省部级奖,到底有多少是躺在柜子里的?有多少能真正发挥作用的?

3学术腐败成因探析

3.1科研评价的问题

科研评价主要指对科研机构实力(科研水平)的评价、对科研人员能力水平的评价、对科研成果的评价。

网上闹的沸沸扬扬的中国大学排行榜,虽然有多个版本,但其评价指标均以反映科研为主,其实就是各大学科研实力与水平的评价,这些评价虽然不是官方的,但实际起着与官方同样重要的作用,因为官方对各大学的政策、经费的划拨等等也依据类似的指标。主要指标不外乎: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数与项目数)、科研经费总量、重点学科点数量、博士点数量、重点(国家、教育部)实验室数量、发表论文被(三大检索机构)检索数量、发表论文被他引数量、院士人数、发明专利数、获国家三大奖数等等。以上指标中红色字体的就是前面已描述的学术腐败相关之处,而下划线的指标本身申报又取决于其它指标。因此,很容易理解各科研机构不惜搞腐败也要争取纵向科研项目、院士人数以及国家级奖励,这些本身就是利益荣誉不算,还直接关系到学校排名、国家划拨经费的多少,在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下,不腐败才叫怪呢!相比之下,论文检索、论文被他引、专利等引发腐败的情况要少很多。

由于上面指挥棒(对科研机构的评价)的作用,各单位对研究人员的评价,虽然各不完全相同,但总体上还是差不离的,那就是将各种指标(要完成的目标)通过职称(岗位)等条件来落实、要求个人,如教授级、副教授级要求多少论文(检索、引文)、多少纵向项目与经费、多少专利、成果鉴定、获奖等等。如果一个研究人员有能力达到呢还好,否则势必引发个人的学术腐败,如造假、剽窃等等,前面已有描述。有些似乎也是迫不得已,实在是一些指标要求每年完成、每年考核,真有点勉为其难,写论文不是写小说,科研更不是种田当年就有收获。所以很多教授说,现在的评价体制下,陈景润还没有搞出“1+2”就被淘汰了!

这种对个人要求纵向项目经费的评价,及不合理,同样是30万科研经费,若是国家给的(纵向)那就值钱了,负责人可能就满足了一个教授的必要条件,有些学校甚至可以直接破格提教授了!但若是横向经费(企业单位给的),那就什么也不是。换句话说,同样是搞科研,拿了国家的钱就水平高,不拿国家的钱是没水平。但实际上,拿国家钱的就写篇论文(有没有用天知道),而拿企业钱的不但写了论文,还解决了企业的问题(企业不会白给你钱)。

关于科研成果的评价,采用鉴定和评奖引发的腐败,前面已经介绍,不再赘述。

3.2科研管理的问题

科研管理包括项目列项、经费、审批、研究机构、研究人员、实验室、成果奖励等等的管理,我国国家级的研究项目经费主要分成几块,自然科学基金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863项目、973项目等由国家科技部管理,国防军工项目由国防科工委管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以前是攻关)项目,一般由归口的部(委、总公司)管理,还有高等院校由教育部拨的除一般教育事业经费外的各种经费(211工程、985振兴行动计划等等),另外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实验室建设费,加上省级、市级各种类型的项目。这么众多的管理机构,其管理成本之高是可想而知的。除了中国社会体制本身带来的各种腐败问题,这样的管理体制还导致有些研究机构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研究经费,实际上研究内容可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做一样事情可以拿多笔款项!那多出来的经费怎办?不用我说,诸位也清楚,在中国花钱还不容易。由于前述评价制度的问题,有“实力”的单位、课题组不愁没钱花,没有“实力”的想搞点经费难如上天,有人形容中国的经费管理:只给锦上添花、从不雪中送炭!

由于中国人太重人情,所以理想的评审制度应该是采用双盲审方式,所谓双盲是指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材料的申请单位和申请人,申请人同样不会知道评审专家是何人,只有这样,评审意见才会客观公证。但鄙人所知,除有些学报的论文采用双盲评审方式,其他各类评审均没有采用,那这种评审的公正性可想而知是没有保障的,尤其当项目经费巨大或影响重大时,各种腐败手段的出现是必然的。许多时候,很多知名的专家,是今天我评你,明天就是你评我了,这样肯定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评审就变成过过场走形式而已。

3.3官本位思想

学而优则仕,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读好书就可以做官,官本位是根深蒂固的。这种思想也充斥在学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在高校里,各行政管理机构也称机关,管理人员就是机关干部,他们是管教师和学生的,而没有服务的观念,他工作的分工变成他的权力,那些校长、处长、科长、院长、系主任、办公室主任等领导手中更是权力在握。而且,许多“长”们有些非专业人士,但鉴于其权力也可以评教授、研究员等职称而享受科研人员的这些待遇和荣耀,而院长、系主任等往往是教授们双肩挑,工作自然辛苦,但多少人都想着这些位置,因为有权,也是有利,可以多占各种资源,如:实验空间、实验设备、各种经费,更可以在学术江湖中占的一席之地,也可以发展自己的学科队伍,正所谓树大好乘凉,其课题组人员的升职、聘岗等明显优于其他人员,好研究生生源的保障更不成问题。有一句话可以形容:学者要戴官帽,官员要戴学帽。

3.4职称评审问题

本来已经实行职业注册制和岗位聘任制了,职称制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职称评审本身是腐败的一个滋生点,社会上反对职称制度的呼声也很高,但国家人事部就是没有取消职称制度的想法。中国有多少知识分子为职称所累,很多人到病床上临死还在念叨着他没有升上职称的遗憾,可以说是害死了多少人!现在评中级、高级职称都要考计算机、英语,大家都明白考试内容大部分人根本就没用,每年有多少人在为此而奔忙,参加各种培训班,为了没有用的东西而死记硬背,人事部门到是发财了,培训费、书费、考试费等等每年不知可以收多少!有些人则不惜帽风险,作弊、找人替考、甚至直接修改成绩等等。职称评审的论文要求,又引发另一种腐败,假论文、代写论文等等是家常便饭,为此还专门滋生出一门期刊生意——靠收论文版面费而盈利。鄙人也曾应同学、朋友的再三恳求,违心为他们写了几篇论文,当然绝对不抄袭、不造假,只是论文质量差一点。所以说,中国的论文期刊数量应该在全世界排第一的,但大部分都是废纸一堆,而主要原因就是职称制度!

4如何根治学术腐败

仔细想来,所有学术腐败最终的根源就是我们的体制!因此,惟有彻底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后,才能讨论建立合理而有效的科研管理体系、评价体系,才能杜绝学术腐败。

5结束语

本文乃鄙人对学术腐败的初步认识,文中涉及的学术腐败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欢迎诸位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