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2008——中国电视新闻年度述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22:27:18

直播2008——中国电视新闻年度述评

作者: 谭天  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电视新闻 电视直播 2008

  2008,是中国电视新闻的大年。从汶川地震到北京奥运,大悲大喜;从地面直播到太空直播,大开大合,这些中国新闻热点均为世界所瞩目。2008,无论对于电视新闻还是大众传播,“直播”和“现场直播”都成为出现频率极高的年度关键词。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一种制播方式。然而,这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层面的制播方式问题,围绕重大新闻和突发事件的现场直播,从传播观念到新闻改革,从信息公开到新闻法规,对中国电视新闻的改革与发展都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媒介技术与传播观念

  2008年,是中国电视五十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机进入千家万户,电视成为第一大媒体,而电视新闻也成为报道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最重要的载体。近十几年来,随着卫星通信技术和电子数字设备的迅速发展,媒介技术对电视新闻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电视直播逐渐常态化,现场直播也日益频繁,大大加强了电视报道的新闻时效和传播效果。电视新闻报道实现了三个同步:制作与播出同步,声音与画面同步,新闻报道与事件发生同步。然而,传播观念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完全实现同步,中国电视新闻还没有完全进入“现在进行时”。

  我国的新闻报道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主题性新闻和事件性新闻,对于电视新闻直播,事件性新闻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二是不可预见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兴起始于1997年的香港回归直播,这一年中央电视台先后直播了日全食——慧星天象奇观,中、俄、哈吉、塔五国裁军协议签字仪式,香港回归,第八届全运会、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截流合龙,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等重大新闻和体育赛事活动。从中可以看到,这些直播基本上属于可以预见的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而不可预见的突发新闻事件的直播报道为数很少。

  当今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拥有电视转播车最多的国家之一,稍微有实力的地方电视台都拥有电视转播车。电视转播车的性能也在不断提高,不仅有了全数字电视转播车、电视转播卫星车,而且高清电视转播车也投入使用。北京奥运开幕式直播,更是把一个文明大国的形象最直观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从技术层面上来看,我国电视直播已经具有很高的水准。2008年9月27日16:43,“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实现了航天员的太空行走。飞船上两台摄像机拍摄了航天员的出舱活动过程,这是令中国人最为自豪的历史画面。

  然而,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包括电视转播车和卫星新闻采集SNG)的威力远远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许多现场直播仍然沉迷于政绩工程的宣传和媒介技术的炫耀上,国内现场直播普遍存在着三大通病:有直播没报道,缺少现场报道;对“现场”的随意选择使有效信息衰减;有报道没内容,缺乏新闻价值;对接近性的过度追求使新闻价值衰减;有现场没悬念,不能吸引眼球;记者现场评析的缺失使理性深度衰减。因此,我们看到国内电视转播车大多用于仪式性事件直播和体育赛事的转播。在严格的宣传纪律约束下,在求稳怕乱的心态主导下,电视人在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面前反应迟钝。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恐怖袭击,国内电视媒体迟迟不作报道,学界将其不作为戏称为集体失语。一位业内人士戏称,SNG卫星车在中国的主要作用一是转播体育比赛;二是在电视台拍宣传片的时候作为背景。因为,面对突发性新闻事件,播还是不播?现场直播的导播并不能决定,甚至电视台的台长也不能决定。这是一个新闻改革的难点,这是一个制度安排的问题。

  二、突发事件与信息公开

  世纪之交,中国电视卷起一股娱乐化旋风。近年来,从电视选秀到民生新闻,从“第一心动”到“纸馅包子”,中国电视似乎走到了“娱乐致死”的边缘。社科院时统宇研究员反思道:“我们在追问:用没完没了的打架了、撞车了、第三者插足了、精神病人跳楼了等‘八卦’新闻不厌其烦地去争夺收视率,媒体的社会良知与社会责任何在?”[1]就在这个时候,从年初的抗击冰雪灾害到“3•14”拉萨打砸抢事件,几乎在一夜之间严肃新闻又回来了。“然而, 在新闻报道中, 究竟是传播事实, 还是传播愿望?”[2]在这些重大新闻的报道中,人们还发现一个重要角色——“现场直播”缺席了。这不仅让我们的救灾报道缺失人文关怀,而且给西方国家妖魔化中国提供了口实。所幸的是,这一教训及时地对后来遭遇的突发新闻报道和危机事件传播起到了预警作用。

  2008年5月12日,我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巨大的自然灾难和公共危机面前,中央电视台及各大媒体迅速进入新闻报道阵地,中国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公开、透明、及时、全面的报道使得挑剔的西方媒体无话可说,赢得世界舆论的高度评价和国外同行的交口赞誉。在整个抗震救灾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功不可抹,发挥了巨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直播的镜头面前,张泉灵的泪水,赵普的哽咽,许许多多电视记者的现场身影,亿万电视观众无不为之动容。“抗震救灾直播,彻底扭转了西方媒体自3•14以来对中国的妖魔化,在世人面前树立了中国以人为本的良好国家形象。”[3]

  

  

  2007 年11 月1日,国务院颁布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继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又于2008 年5 月1 日颁布生效。这为“信息公开化”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5月24日,温家宝总理在映秀镇地震废墟上主持记者招待会时强调:“我们在处理这些突发事件以及国内其他问题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会改变,坚持对外开放的方针,永远不会改变。”[4]中国领导人开始认识到:“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5]从“9•11”中国媒体的集体失语到SARS公开报道的先抑后扬,再到汶川地震的及时、全面、公开报道。世人终于可以看到中国电视新闻真正承担起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而这正是建立在对外开放的基础上。

  什么是现场直播?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无障碍传播,现场直播是建立在公众知情权和信息公开化的基础上。问题是在这种口无遮拦的传播中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呢?长期以来我国的传播架构是“行政本位”,在这种架构的问责下,传媒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电视人面对现场直播则是既痛又爱,爱的是现场确实是电视本性和理想的追求;痛的是害怕承担安全播出的把关责任。“不可预知事件的报道也是可以策划的。不少的不可预知的新闻事件大多属于突发事件、危机事件,现场采访有相当难度,组织报道要精心策划,报道时机要当机立断。”[6]面对汶川地震这场大考,电视人没有回避难题,某些直播虽然仍有瑕疵,但总体上给全社会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用现场直播来主导新闻舆论话语权,中国电视人在北京奥运上做得更好。我们的现场直播不仅要“走出去”,而且还要“请进来”。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让国外媒体趋之若鹜,NBC、BBC如此卖力地转播北京奥运开幕式,无形中都给中国做了最好的宣传,树立了我国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正面形象。

  面对突发事件和信息公开,中国电视新闻工作者日益清晰且清醒地看到自己的两大竞争对手:一是国外同行,二是网络新闻。因为,我们进入了一个跨媒介全球化的传播时代。

  三、台网竞争与全球传播

  在国外,当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人们立刻打开电视机了解最新情况,而在中国,最普遍的选择是上互联网。由于媒体普遍禁声,人们一般是从其他网民而非官方媒体那里得到消息,这使得谣言和不理智的情绪都容易进一步扩散。网络媒体开放互动的优势形成对电视媒体的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媒介技术的发展使内宣和外宣物理界线变得模糊,做好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成为中国电视主导国内舆论和争夺国际视频话语权双重任务。

  2008年,除了中央电视台外有两家地方电视台声名大振,一个是位于地震灾区的四川电视台,一个是山东的齐鲁电视台。前者就不多说了,后者的“Breakingnews”实验,值得一提。2008年,从董明霞事件开始,齐鲁电视台至少五次中断电视节目报道突发事件:10月29日,位于潍坊滨海开发区的海化集团发生次氯酸钠罐体泄露,几十名工人和附近村民出现中毒症状,齐鲁台中断了正在播出的电视剧,插播了这条突发性新闻,晚上18点17分在《每日新闻》时段,第二次插播最新消息,相比第一次,这次插播的社会反响极为正面,让当时已经开始流传的“几十名工人中毒死亡”的流言不攻自破;11月11日上午11点38分左右,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场馆——济南奥体中心正在施工的一个体育馆顶部发生大火,齐鲁台“森骥小组”(SNG汉译音)又在中午和下午,连续三次紧急插播了火灾救援情况和济南市的新闻发布会;11月29日,8个月大的女婴李开心急需血小板,而她与董明霞是同一血型,齐鲁台再次打断正在播放的电视节目,对此作出报道,由于有上次经验,李开心被即时救治,脱离生命危险;12月4日,齐鲁台又打断正在播放的本地新闻栏目,报道了发生在青岛佳元迈克食品有限公司职工宿舍的火灾事件。

  即时插播的突发新闻在国外被称为“breakingnews”。电视台对重大新闻即刻播报,已经是一种国际惯例,例如“9•11”事件和伦敦地铁爆炸案等重大事件发生后,当地主要电视网都抢在第一时间打断原有节目进行报道。而这种现场直播正是SNG卫星车的主要职能。齐鲁电视台在突发性事件上频频发声,也源于中央高层对舆论管理的思路转变,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要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牢牢掌握新闻宣传工作的主动权。齐鲁电视台的突出表现也赢得国外同行的尊敬,被誉为世界第一新闻学府的美国密苏里大学在百年庆典之时,特邀齐鲁台台长闫爱华参加庆典并作主题演讲。

  

  2008年12月21日,中国五十家电视机构负责人在北京签署协议,成立中国电视直播联盟(CSNG)。联盟成员遍布全国,最低可以延伸到县级电视机构,大大缩短电视媒体抵达新闻现场的距离和时间。同时,实现信息平台的资源共享。联盟强调“信息首发”和“电视速报”,利用现代电视技术打造一个反应最快速,覆盖最广泛的全国电视新闻直播体系,强调新闻的原创率、首发率和落地率,实现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全国电视新闻直播常态化有望实现。

  其实,这种联盟性质此前已现雏形。2008年11月初,由中央电视台和全国27家电视台联合推出大型电视公益节目《温暖灾区行》,成为直播联盟的试水之作。全国28家电视台实现了同一时段、同一主题、同一包装下的同步播出,取得了良好的规模传播效应。联盟成立前夕,央视再次联合全国33家电视台共同推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大型直播特别节目《我们的30年》,所有参与电视台均获得了不带任何电视台标志的公用直播信号。对此,笔者注意到这些直播仍然属于可以预见的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播。能否在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面前,通过电视现场直播实现无障碍信息传递,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我们将拭目以待。

  “电视新闻改革的方向就是新闻节目的动态化、实时化,新闻直播的常态化,而‘不可预知’正是电视新闻报道的有力支撑点,由它构成的连续报道和现场直播必将成为最重要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7]电视新闻报道不但需要改革更需要开放,我们的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及时转变观念,以观众需求为己任,以敏锐地眼光和高度的责任感抢占新闻大战的“制高点”。展望2009,世人期待中国电视新闻报道能够真正地全面地进入“现在进行时”。

[注释]
[1]时统宇:《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的历史意义和传播价值》《视听界》2008、4,第29页
[2]高峰, 周维维:《传播事实, 还是传播愿望——解读有关拉萨事件的中西话语权之争》《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8 年第3期,第100页
[3]时统宇:《中央电视台抗震救灾直播的历史意义和传播价值》《视听界》2008、4,第28页
[4]《南方周末》编辑部:《将开放透明进行到底》《南方周末》2008年5月29日
[5]胡锦涛:《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08年6月20日,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7408514.html
[6]谭天:《“不可预知”:电视新闻的最大卖点》《新闻爱好者》2005、9,第52页
[7]谭天:《“不可预知”:电视新闻的最大卖点》《新闻爱好者》2005、9,第5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