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海归子女该上什么样的大学?(南方都市报 2007-4-3)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神马文学网 时间:2024/04/28 15:34:45
薛涌:海归子女该上什么样的大学?   2007-04-03 11:34:42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美国来信之薛涌专栏
  
  人事部、教育部等部门最近联合为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工作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条件,其中包括他们的子女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和高考时可被优先录取。

  我曾经提出过,中国需要教育平权法。现在中国的大学,学生家庭越富,考分越低,穷人上同样的大学,即使缴足学费,也要比富家子弟考更高的分才行。这和发达国家优待穷人的政策截然相反。照顾海归子女的政策,无疑更是加剧了这种教育的不公平。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说,海归人才回国,最大的牺牲之一恐怕就是其子女的教育。这个问题不解决,吸引人才回来非常困难。一般而言,“高层次”的海归,其子女在教育上普遍比较成功,因为这些人本身就是经过层层选拔的优秀人才,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以美国为例,亚裔学生的表现甚至超出了当年的犹太人,常常在高中毕业时成为全校头名。比如波士顿拉丁学校,是所培养了四位哈佛校长的名校,每年有几十位学生进常青藤,如今不仅成为亚裔子弟的聚集地,这几年中国学生更垄断了毕业班的头名。即使对学业一般的子女而言,海外的教育质量也是远高于国内。波士顿地区中小学的人均年教育经费在一万美元上下,这还不算家长自己投资的课外课程。整体而言,海归子女素质优异,享受的教育条件非常优厚。

  然而,由于他们在海外长大,许多人已经不会讲中文,回国后难以适应。十几年前我刚来美国时,就碰上一个中国教授,他说他很想回国,但是回去后,女儿肯定考不上大学。而他在国内的工资,也无法支付女儿在美国的学费,最后他到香港任教,女儿也在美国上了一所名校。

  如今是全球化的时代,海归子女不仅学术上表现优异,而且从小随父母跨国迁徙,有多种文化的经验,日后前途不可小看。他们到哪个国家,都应该是一笔财富,很可能比其父母更有价值。然而,我们守着这笔财富,竟不知道如何是好。从教育部对他们的优惠政策看,我们的教育系统只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竞争渠道,就是千篇一律的升学竞争。而这又是一个他们很难赢的竞争。结果出现了现在的怪现象:教育上最有优势的一个群体,竟需要降低标准的特殊照顾才能上理想的大学。这不仅对其他人不公平,对这些海归子女的心理刺激恐怕也是在决策者们的想象之外。要知道,中国的孩子在美国必须表现得比别人优异一截才能获得同等的机会。这倒不是人家欺负中国人,而是中国子弟太优异,不对他们提高标准,名校就满是亚裔面孔。当他们已经习惯了下棋前先让人两子的规矩后,突然进入一个别人要让自己两子的竞争体系,其心理落差和挫折感不言而喻的。

  其实,在一个多元的教育制度下,他们根本不需要别人让子,而是有着别人难以比拟的优势。问题在于,我们的制度就好像是把所有的体育比赛都简化成了乒乓球。这样,即使是小贝、乔丹这样的超级明星到了我们这里,也要围着球台和那个小乒乓周旋。一夜之间,他们就变得一钱不值。

  中国是个13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进入了高度全球化的阶段,竟没有一个用英语教学的著名大学。这样的大学,日本有,韩国有,台湾地区有,更不用说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香港地区和新加坡了,而60年前的中国大陆也有的是。试想,我们如果有个“和国际接轨”的英语大学,教程主要以美英一流大学为标准,教授也以英语是母语的外籍人士为主,那么,这些海归子女还用特别照顾吗?恐怕国内的学生很少有人能和他们竞争吧?

  这样的大学,造价是否太贵呢?当然是不便宜,但如果小规模经营,也并不像想象的那样昂贵。我一向主张,大学要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就要发展以通才教育为核心的本科生学院。英语大学当然也不例外。在这种本科生学院中,要以文理教授为主。而这些领域的博士,在美国正是学历最高的准失业群体。许多美国史或美国文学的博士,品质优异,但常常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命运。几年前我就知道耶鲁一个研究比较文学的博士,拿着两万美元的年薪跑到土耳其当教授。中国的一所英语大学,二三十万人民币请个外籍教授并非空想。这样的学校,只要躲开地皮昂贵的大都市,要维持美国二流大学的水平(即比现在的北大清华高出一筹),成本比美国的同类学校低得多,甚至比那些争当“一流”负债累累的国内大学还省钱,不仅能吸引许多海归子女,也能吸引一些外籍学生。况且,许多中国学生砸锅卖铁地出去留学。这样的学校如果办出信誉,国内的生源也不会愁。毕竟,这种本科生学院,规模不过是三四千学生,有几所也就够了。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英语大学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才供应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未来几十年,中国要产业升级,摆脱制造业的主导,和印度竞争发达国家的外包产业,英语属于制胜的关键。我相信,一所质量过硬的英语大学的毕业生,即使在国内,其竞争力也不让北大清华。其全球的竞争力,在国内更是无人胜之。

  (作者系知名旅美学者)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spqy/200704030809.asp